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草灵宝丹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一) 分类: 古方 概述: 中风,及八风五痹,瘫痪亸曳,口眼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悸闷,神情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疼,肌肉麻木,腰膝沉重,皮肤动,状若虫行;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晕转,似在舟船,耳内蝉鸣,有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急,及打扑伤于筋骨,或遇天明,一身尽痛,不得睡卧。 组成: 川芎、天麻(酒浸,去苗)、当归(洗)、白芍药、细辛(去土叶)、荆芥穗、川楝子肉(炒)、麻黄(去根节)、五加皮、白鲜皮、何首乌(酒浸)自然铜(火烧七遍,醋浸七遍)、菊花、枳壳(炒,去瓤)、白术(炒)、薄荷叶、石斛(去根,炒)、威灵仙(去土)、枸杞子、木香、川乌头(炮,去皮脐尖)、甘草(炒)、附子(炮,去皮脐)、草乌头(炮,去皮脐尖)、香附子(炒)、车前子(酒浸)、金毛狗脊(去毛)、没药(别研)、人参(去芦头)、地骨皮(去土)、防风(去芦头)、羌活(去芦头)、香白芷、柴胡(去苗)、升麻、白牵牛(炒)、乌药、地 用法用量: 上除研者药外,并为细末,再入研者药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两作五丸,朱、麝香为衣。每服半丸或一丸,热酒化下,不拘时候。 主治: 中风,及八风五痹,瘫痪亸曳,口眼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悸闷,神情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疼,肌肉麻木,腰膝沉重,皮肤动,状若虫行;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晕转,似在舟船,耳内蝉鸣,有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急,及打扑伤于筋骨,或遇天明,一身尽痛,不得睡卧。 加减化裁:名称: 草灵宝丹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一) 分类: 古方 概述: 中风,及八风五痹,瘫痪亸曳,...
养生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
川乌: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生川乌有大毒,制川乌有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
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自然铜:辛,平。归肝经。散瘀止痛,续筋接骨。
天麻: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何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