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奔豚气疾病别名: 贲豚疾病概述: 奔豚气,又称贲豚,是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脘、...
养生
疾病名称: 奔豚气
疾病别名: 贲豚
疾病概述:
奔豚气,又称贲豚,是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脘、咽喉部时,如豚之奔突(像小猪一样横冲直撞)的一种病证。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的关系尤为密切。现代医学的多器官多系统的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可有类似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肝脏、肾脏
常见症状: 气急喘促、胸闷、心悸、烦躁不安
主要病因: 情绪因素、素体阳虚
检查项目: 望闻问切四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
重要提醒: 奔豚气患者需要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以避免其反复发作。
临床分类:
本病主要分为肝肾气逆和寒水上逆两种类型。
1、肝肾气逆
主要是受到惊吓后或激怒后发作,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及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常感到惊恐、烦躁不安等,不想听到别人说话。部分患者还可有喘促、呃逆、呕吐、烦渴、腹痛等不适,自觉忽冷忽热,当气顺后症状消失,以上症状常可反复发作。舌苔白或黄,脉弦数。
2、寒水上逆
发病时,先是自觉脐下有明显跳动,随后有气从少腹上冲胸部、咽喉。多表现为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病因-总述:
奔豚气的发生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多因情绪失调导致肝气上逆,上冲心胸所致;也可因素体阳虚,水寒之气停留下焦,汗后心阳不足,水寒之气上逆心胸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情绪因素
多由受惊吓、情绪抑郁或愤怒,导致肝气逆行而上冲心胸所引起。
2、素体阳虚
多是平日脾肾阳虚,阳气温煦功能减弱,水寒之气停留下焦,当出汗太多损伤心阳之后,下焦的水寒之向上逆行,冲击心胸而引起。
症状-总述:
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脘、咽喉部,像小猪一样横冲直撞。
2、本病发作时,常可有气急喘促、胸闷、心悸、惊恐、烦躁不安、腹痛等表现。
3、部分患者可自觉忽冷忽热。
4、严重者可有抽搐、怕冷、手脚冰凉等表现。
5、舌苔白或薄黄,脉弦紧。
症状-并发症:
可能有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脾虚、胃炎溃疡甚至胃癌。
就医-急诊指征:
有冠心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者,若出现奔豚气症状,应及时前往急诊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满足下列条件1或1、2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1、时常发生自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时有时无,上冲至胸咽部的症状,伴随或不伴随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胸闷、喜欢叹气、口苦咽干。或怕冷、水肿、腹泻、腹疼、腹部发凉,温物或用手捂则疼痛减轻,四肢温度低,小便无色且量等症状。
2、老人、过敏体质、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
就医-就诊科室:
中医科、针灸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平日使用过药物、食物调理,请记录下来,就诊时告知医生。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初步判断病情。必要时会建议患者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主要是望舌,观察舌质与舌苔变化,气逆者舌苔薄白或薄黄;水寒者舌淡白,苔白腻。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包括诊察患者的呼吸、心音等各种响声,临床可以借助听诊器。
3、问诊
包括询问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性质以及问汗、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等。
4、切诊
主要是进行脉诊,判断是否出现符合奔豚气的脉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
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而且还可发现有无心肌缺血。必要时,还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2、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了解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心室功能,排除心脏有无器质性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再结合中医辨证和西医的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中异物感,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咽中梗阻感多在吞咽动作时,尤其是在吞咽唾液时感觉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无异常感觉甚至会有所缓解,检查咽喉部或邻近器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2、呃逆
二者均为气逆上冲。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患者明显感觉有气从胃中上行至喉间,并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不同类型的治疗原则有所差异,临床上可根据证候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肝肾气逆者治疗以平肝理气降逆为主;水寒上逆者治疗以温阳行水,理气降逆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1、肝肾气逆
奔豚汤加减,常用方药有李根白皮、黄芩、葛根、白芍、当归、川芎、法半夏、生姜、代赭石、甘草等。
2、水寒上逆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吴茱萸、法半夏、生姜等。
治疗-相关药品:
奔豚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治疗-其他治疗:
本病还可进行针灸治疗,由于其与冲脉关系密切,故治疗时多选取气冲、横骨、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等冲脉腧穴。此外,不同的证型选穴也有所不同,具体取穴如下:
1、肝肾气逆
选用神门、大陵、内关、期门、肝俞、行间、合谷、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2、水寒上逆
选用神门、大陵、内关、肾俞、心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治疗-治疗周期:
奔豚气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奔豚气的转归和预后,主要与病因、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本病涉及肝、肾、脾、胃等诸多脏器及冲脉,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出现损害。严重者可有手脚冰凉、抽搐等危重表现,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常治愈困难,但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治愈率:
部分患者存在治愈可能。
预后-复发性: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特别是患者受到惊恐、抑郁或愤怒等情绪刺激时。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心态放松,适度用脑,远离易引起惊恐情绪的环境(玻璃栈道、密室逃脱等),不看恐怖电影。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舒适、温度适宜,远离噪音,避风寒。
2、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夏季尽量选择室内活动,避免大汗淋漓。
日常-病情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意识、瞳孔的改变,注意病情是否好转,观察有无新的症状或突发不适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日常-特殊护理:
患者平时可进行穴位保健,可按摩冲脉、肝经、肾经、心经等经络。不同证型选穴有所不同。
1、肝肾气逆
平日按摩内关、期门、行间、合谷、太冲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2、水寒上逆
平日按摩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太溪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肝肾气逆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白菜、冬瓜、黄瓜、豆腐和梨、西瓜、荸荠等。平时可用佛手、陈皮做代茶饮服用,一日一次即可。若肝火旺盛者可用桑白皮、山栀子煎水代茶饮,一日一次。
2、水寒上逆
应食用温性、易消化的食物,如牛肉、鸡肉、小米粥、山药粥、韭菜等,饭菜中适量多加葱、姜、胡椒粉等调味料,多喝热水。平日可用山药、茯苓、大枣、粳米适量,煮粥服用。肾阳虚明显者可选用复原汤(淮山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葱白适量,先煮羊脊骨半小时,加羊肉煮开,去浮沫,加生姜、花椒、料酒、胡椒、八角、盐即可)。
饮食禁忌:
1、严禁酗酒、吸烟。
2、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1、学会调节情绪,不要经常生气或郁闷不舒,可以多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
2、尽量不要看恐怖电影或参加惊险刺激的活动,如蹦极、密室逃脱、鬼屋等。
3、定期体检,发现原发性疾病应及时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