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病毒性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viral pneumonia疾病别名: 肺热症疾病概述: 病...
养生
疾病名称: 病毒性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viral pneumonia
疾病别名: 肺热症
疾病概述: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暴发或散发流行。近年来,新的变异病毒不断出现,产生暴发流行,如SARS冠状病毒、H5N1、H1N1病毒等。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个体均可罹患,密切接触的人群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罹患。婴幼儿、老人、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或妊娠妇女,病情可较为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没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白细胞计数、痰培养、X线
重要提醒: 病毒可经呼吸道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应注意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必要时需进行隔离。
相关中医疾病: 发热、咳嗽
临床分类:
1、流感病毒性肺炎
常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一个单位或地区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2、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炎
主要见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骨髓移植及实体脏器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常伴有口腔和面部疱疹。
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器官移植后数月内,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干咳、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白细胞不高或降低、肺部浸润和抗生素治疗无效。人群普遍易感,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率较低。
5、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
人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肺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碍。1997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跨越物种屏障,引起许多人致病和死亡。近年又获得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为罹患各种病毒感染的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免疫抑制者。
病因-总述:
主要为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可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且传播迅速、传播面广。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常见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2、患者可同时受一种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如金葡菌感染,免疫抑制宿主还常继发真菌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抑制者为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的易感者。
2、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受者易患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3、长期大量吸烟者的肺部防御功能会受到损伤,而较为容易感染。
症状-总述:
本病为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咳嗽、咳痰。小儿或老年人则易发展为重症肺炎。
症状-典型症状:
1、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较突出,另外还可有咳嗽、咳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痰液多为白色粘液痰,如存在细菌感染,则可能为黄痰。
2、本病常无明显的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啰音。
3、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肺炎,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并发症。
症状-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白细胞计数、痰培养、胸部X线等基础检查,如为病情需要,医生还可能会需要进行CT、MRI及病理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其数值可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范围。
2、痰液检查
痰涂片所见的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痰培养常无致病细菌生长。
检查-病理检查:
可发现气道上皮广泛受损,黏膜发生溃疡,其上覆盖纤维蛋白被膜。单纯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蛋白及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肺炎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炎性介质释出,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致使支气管痉挛。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检查-其他检查:
胸部X线:检査可见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线征象亦有不同的特征。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可见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线征象亦有不同的特征。
2、CT或MRI
如病情需要,可进行CT或MRI检查进行详细的病情判断,以及辅助与相关疾病的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的诊断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可提示病毒感染。再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等相关影像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多可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肺炎
发病与流行季节无关,除发热、咳嗽,常有脓痰,胸部X线表示为大片状实变阴影,血白细胞常增高,痰涂片革兰氏染色及培养有助于鉴别。
2、支原体肺炎
发热、咳嗽、肌痛与病毒性肺炎相似,但症状较轻,本病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阳性>1:32,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阳性>1:40,免疫荧光技术检查肺炎支原体抗原阳性,肺炎支原体IgM>l:16,IgG4倍升高。痰、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肺炎支原体,PCR技术肺炎支原体DNA阳性。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四环素、红霉素治疗有效,有助鉴别。
3、衣原体肺炎
四季均可流行,成人较多见。病原体分离培养阳性,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PCR技术肺炎衣原体DNA阳性。
治疗-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药物可使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治疗-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给予足量维生素及蛋白质,多饮水及少量多次进软食,酌情静脉输液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消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
目前已经证实较为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阿昔洛韦,具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用于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者应尽早应用。更昔洛韦,可抑制DNA合成,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奥司他韦,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阿糖腺苷,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感染。金刚烷胺,有阻止某些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及退热作用,用于流感病毒等感染。
2、抗生素
原则上不宜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疗效仍有争论,例如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国内报道有效,而最近欧洲和亚洲对HlN1肺炎的观察证明无效,还导致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二重感染发生率升高。因此,不同的病毒性肺炎对激素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应酌情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阿糖腺苷、金刚烷胺
治疗-治疗周期: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正常人有自限性,肺内病灶可自行吸收,预后好;婴幼儿以及免疫力低下,特别是器官移植术后、AIDS患者以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有的轻症患者肺内病灶可自行吸收。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根治性:
一般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多数患者不会复发,但可能再次感染。
日常-总述:
疾病可对患者造成痛苦,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需要家属相应的关心、支持与照顾;同时,在病情恢复期间,应多注意休息、适当进行运动、注意个人卫生、适当补充营养;另外,服药应严格遵守医嘱,如有特殊不良反应,或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应及时再次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或者因咳嗽、咽痛、浑身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主动询问并关心病人,患者也可多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疾病的详细情况,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了解服用药物的疗效、用法、疗程、不良反应,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延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卧床休息,选取舒适的体位,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同时休息环境应保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可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对使用的餐具等用品进行消毒,以减少疾病传播。
4、患者可经常漱口,有助于增加食欲。
5、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有无咳嗽、咳痰等症状加重,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听力下降、皮疹、恶心等新发症状。一旦出现不适反应,要尽快告知医生,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延误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吃高营养容易消化的饮食。主食可吃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副食多吃肉、鱼、家禽和豆制品
2、发高热、食欲不振可吃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肉糜等。
3、适量食用清热生津的瓜果,如梨、西瓜、黄瓜、冬瓜、荸菜、桔柑等。
饮食禁忌:
1、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洋葱等。
2、避免摄入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巧克力、浓茶、咖啡等。
3、忌吃生冷类的食物。生冷类的食物可能会加重咳嗽的症状,引发呼吸道出现并发的疾病。
预防措施:
1、易感者应注意防护,冬春季节或病毒性肺炎流行时,外出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3、干扰素对易感细胞的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有阻止病情发展和防止其播散作用。
相关疫苗:
人体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易感的患者,特别是针对水痘与麻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异性免疫接种对流行性感冒、腺病毒、麻疹等虽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