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低钾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hypokalemia疾病别名: 低血钾病疾病概述: 低钾血症(...
养生
疾病名称: 低钾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okalemia
疾病别名: 低血钾病
疾病概述:
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清钾(K+)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血钾。但是,血清钾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缺钾,只能表示细胞外液中钾的浓度降低,而全身缺钾时,血清钾不一定降低。故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急诊科
常见症状: 肌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消失、心脏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等
主要病因: 长期进食不足、钾从肾外途径丧失、钾向组织内转移、肾排出钾过多、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严重情况下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避免不良影响须及时就医。
相关中医疾病: 痿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低钾血症暂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低钾血症的病因较复杂,可以是单纯的血钾含量低,也可以由某些疾病所引起。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即钾摄入不足、钾排出过多和钾分布异常。
病因-基本病因:
1、摄入不足
钾摄入不足见于饥饿、昏迷、手术后长期禁食、消化道梗阻、食管病变致吞咽困难、神经性厌食以及偏食的患者。
2、排出过多
(1)消化道失钾
呕吐、腹泻、胃肠引流及肠瘘等造成大量失钾,在临床相当常见。临床少见,但亦可造成消化道大量失钾的疾病还有:
①Verner-Morrison综合征:又称非胰岛素分泌性胰岛细胞瘤、胰岛非B细胞瘤、肠血管活性肽瘤及胰岛舒血管肠肽瘤,此病的特点为水泻、低钾、胃酸缺乏、肿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血管活性肠肽。
②绒毛状腺瘤:为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面积很大的肿瘤,其分泌的结肠黏液中含钾量高达100~140mmol/L。患者因慢性腹泻而大量失钾。
(2)肾脏失钾过多
即由尿液丢失大量的钾,这也是临床上常见低血钾的病因。见于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氯噻嗪类等,或大量多次应用溶质性利尿剂如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在肾脏疾病中可见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酸中毒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此外,可导致肾脏大量失钾的疾病临床较为少见的还有Liddle综合征(为遗传性肾小管缺陷)和Fanconi综合征(近曲小管转运功能障碍,导致重碳酸盐、钾、钠、钙等回吸收障碍)。
(3)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
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后者可由恶性高血压、Bartter综合征、肾素瘤使肾素分泌增多,以及肝硬化、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肾血流量减少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所致。
②醛固酮增多症:以盐皮质类固醇分泌过多为主,而糖皮质类固醇分泌过多如Cushing综合征或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也引起尿排钾增多,因糖皮质类固醇也具有微弱的盐皮质类固醇活性。此外,创伤、手术、感染、缺氧时由于应激刺激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亦可促进尿钾排出增多。
3、钾分布异常
指钾向细胞内转移,见于碱中毒(碱血症)、胰岛素注入糖原合成增加、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钡中毒、棉子油中毒等。
症状-总述: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血清钾降低的速度和程度及持续的时间。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软瘫、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症状-典型症状:
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肌无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以四肢软弱、迟缓性瘫痪为主,腱反射消失,进一步可延及躯干,甚至呼吸肌,使呼吸停止。
轻度急性低钾血症(钾浓度为3.0~3.5mmol/L)患者仅仅感到倦怠和全身软弱无力,肌无力多起于下肢。重度肌无力波及上肢、躯干及呼吸肌,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更甚者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胃肠道平滑肌活动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腹胀、严重者发生麻痹性肠梗阻。主要机制是低钾时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严重低血钾时甚至不能兴奋。
2、对心脏的影响
急性低钾血症发生时,虽然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但此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与细胞膜钾通道功能有关),细胞内钾外流减少、静息电位负值变小(如-90mV减到-80mV),兴奋性有所增高,容易引起心律失常,表现为期前收缩、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是S-T段下移,T波低平,并出现明显的U波。
3、酸碱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和腹泻引起的除外)本身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和反常性酸性尿。
代谢性碱中毒:血钾过低时,K+由细胞内移出,与细胞外液中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从而发生碱中毒。但因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多,故病人虽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但其尿液反而是酸性的,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4、其他
(1)肾功能障碍:低血钾症可损害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导致多尿和过度口渴。
(2)胃肠运动减弱:胃肠蠕动减慢,腹胀、畏食、恶心、肠鸣音减弱,严重时可有麻痹性肠梗阻。
(3)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低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者多为消化液的急性丢失,只要同时补充钠离子和钾离子即可,但慢性者的处理比较困难。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抽搐、瘫痪、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骤停等急症;
2、突发持续性腹部胀痛、全腹膨隆、呼吸困难等麻痹性肠梗阻征象;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体检时血清钾测定低于正常值,或伴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
1、长期倦怠、全身软弱无力;
2、伴反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症状;
3、伴多尿、口渴等肾功能障碍表现;
4、伴有心脏“漏跳”、心跳过快等心脏症状;
5、伴长期服用利尿剂、肾脏疾病史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若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处理。病情稳定者须于内分泌科就诊,还可根据系统症状就医。
1、神经症状明显者,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2、胃肠症状明显者,可咨询消化内科;
3、泌尿系症状明显者,可咨询肾内科;
4、心脏症状明显者,可咨询心血管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发现血钾值较低的?怎么发现的?
2、目前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3、有无呕吐、腹泻?是否有食管、胃肠疾病?都接受过哪些治疗?
4、平时的饮食情况怎么样?有无长期禁食?是否存在厌食、偏食?
5、是否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
6、还得过什么其他疾病吗?
7、有没有使用特殊性药物,如利尿剂、泻药、胰岛素、肾上腺激素?
8、有没有受过什么伤?有没有接触过重金属物质?
9、有没有什么手术史及输血史、过敏史?
10、亲属中是否有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血钾值为什么会低?
2、严重吗?还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吗?
3、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治疗吗?
4、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最有效?
5、要治疗多久?需要住院吗?
6、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9、我以后应该怎样避免发生低钾血症?
10、治疗后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应做详细的全身体格检查;然后再结合病史与阳性体征,根据临诊需要,进行血清钾测定、尿钾测定、血pH测定、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测定以及心电图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钾测定
低钾血症患者血清钾<3.5mmol/L有酸中毒或脱水的患者体内缺钾但血清钾可能不低。
2、尿钾测定
非肾源性失钾者尿钾多<20mmol/L,而肾源性失钾者尿钾多>20mmol/L。
3、血pH测定
单纯性低钾血症患者血pH常增高或正常。但肾小管酸中毒、严重腹泻、糖尿病酮中毒等伴低钾血症患者,血pH常降低。
4、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测定
对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而醛固酮升高的患者,应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两者都升高者应考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两者都降低多为服用甘草浸膏等所致。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低钾血症早期心电图表现T波低平,随后出现U波,T波与U波形成双峰状,重度低钾时T波倒置,U波突出,ST段下降。心电图的改变往往比临床症状表现出现得早且可靠。低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的比例,故急性低血钾心电图的改变要比慢性低血钾明显。低钾血症经过治疗后血清钾恢复时,心电图的改变也逐渐恢复。但应指出心电图的改变只能作为低钾血症的佐证,因血pH、HCO3-及Na+的升高均可产生类似的心电图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低钾血症的诊断包括:确定低钾血症、确定低钾血症的病因。一般通过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血清钾、尿钾、血pH测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确定低钾血症
可根据血清钾浓度、心电图检查、临床表现来确诊。
2、确定低钾血症病因
详细询问病史,应注意了解有无导致失钾的各种原因,如摄入不足,经胃肠道或肾失钾过多,及造成钾分布异常的各种可能。应注意询问有关用药治疗情况,内分泌疾患及家族病史。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上以高血压和低血钾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周期性麻痹、手足抽搦。血浆和尿中醛固酮明显升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本病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或增生,大量分泌醛固酮所致,依据上述特征与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但应注意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因应用排钾利尿剂或慢性腹泻等导致低血钾相鉴别。还应与急进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合并低钾血症相鉴别。
2、皮质醇增多症
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使皮质醇分泌过多所致。患者表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紫纹与痤疮,常伴有低血钾与代谢性碱中毒。尿17-羟皮质类固醇升高、血浆皮质醇增高且昼夜分泌节律消失。典型者诊断不难。
3、17α-羟化酶缺乏症和11β-羟化酶缺乏症
17α羟化酶缺乏可导致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性激素合成不足,11β-羟化酶缺乏只使皮质醇合成障碍。以上二者都可致ACTH代偿性分泌增加,使去氧皮质酮(盐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同时有性激素合成不足,故男、女第二性征发育障碍,而11β-羟化酶缺乏症同时伴有雄激素分泌过多,故女性患者出现男性化,男性患者出现性早熟,可资鉴别。
4、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除Ⅳ型外,其他3型(Ⅰ型、Ⅱ型、Ⅲ型)均有明显低血钾、高氯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而尿则偏碱(尿pH在6以上)。常伴有血钠、钙、磷等降低,尿常规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5、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有家族史,常在饮食、酗酒、剧烈运动后睡眠或早晨醒来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肢体瘫痪常自下肢开始,两侧对称。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小时甚至数日。表现软瘫,腱反射消失,但感觉正常。心电图可见低钾性改变。本病应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鉴别,后者也可出现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不都是低血钾,亦可见正常或高血钾患者。
6、遗传性疾病
特点为表现低血钾的遗传性疾病比较少见,如Bartt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肾小管对钾的转运缺陷,大量钾丢失。本症除低血钾外,醛固酮分泌增多,应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鉴别;Fanconi综合征亦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肾近曲小管的功能缺陷,多种物质回吸收发生障碍,表现为氨基酸尿、糖尿、蛋白尿,血钾、钠、钙、磷都降低,且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Liddle综合征系遗传性疾病,为肾远曲小管对钠回吸收增加,致使钾排出增多。临床表现除低钾血症外,还有高血压、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和尿中醛固酮含量明显降低。
7、其他
一些少见的肿瘤亦可表现低钾血症,如肾毒瘤为肾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的肿瘤。大量分泌肾素导致低血钾;胰岛舒血管肠肽瘤,分泌大量舒血管肠肽(VIP),可因大量水泻而致严重低血钾;结肠及直肠绒毛样腺瘤,其分泌的黏液中含有大量钾,大量黏液排出可致低血钾。
治疗-治疗原则:
低钾血症通常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所以治疗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明确诊断、对因治疗。严重低钾血症者,应及时补钾;同时注意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密切监测肌肉和心功能的变化,防治并发症。
治疗-一般治疗:
1、防治原发病
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补钾
严重低钾血症或伴有显著症状者应及时补钾。补钾以口服为主,必要时需谨慎采用静脉输入,静脉补钾浓度要低,速度要慢。严重缺钾(主要是细胞内钾不足)补钾要持续一段时间,使细胞内外[K+]达到平衡。尿少时不宜补钾(须每小时尿量30ml以上),补钾时密切观察病情,防止高血钾发生。
3、注意肌肉和心功能的变化
应密切注意肌肉和心功能的变化,防止出现呼吸肌麻痹。
4、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时引起水和其他电解质如钠、镁等的丧失,因此应当及时检查,一经发现就必须积极处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钾血症是由缺镁引起,则如不补镁,单纯补钾是无效的。
治疗-药物治疗:
当出现低钾血症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补钾药物口服。氯化钾是常用的口服药物,但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改用枸橼酸钾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治疗-相关药品:
氯化钾、枸橼酸钾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低钾血症的整体预后还要看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原发病和补钾治疗后,血钾水平可恢复正常。
预后-危害性:
低钾血症严重情况下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原发病和补钾治疗后,血钾水平可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日常-总述:
低钾血症患者需要多休息,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病控制原发疾病。
日常-生活管理:
1、室内保持安静,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患者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卧床患者需要定时翻身、拍背,以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4、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疾病。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多饮水、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适当补充含钾的食物,促进疾病恢复。
饮食建议:
1、选择含钾量高的食物,如玉米、韭菜、黄豆芽、莴苣、鲤鱼、鲢鱼、黄鳝、瘦猪肉、羊肉、牛肉、猪腰、红枣、香蕉等。
2、患者还需多饮水,以防便秘,可以补充粥类、汤品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减少食用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腊肉、罐头等。
3、禁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禁食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即治疗引起缺钾和低钾血症的原发性疾病。
1、摄入钾不足可鼓励病人吃含钾丰富的蔬菜、果汁和肉类食品;
2、在高温下作业出汗较多者应补充水、钠、钾,可饮果汁和盐茶;
3、Graves病并含低钾性麻痹,发作时应予静脉补钾,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得到控制,低钾性麻痹随之而愈;
4、因用排钾利尿药而引起的低钾血症,停药后即可恢复。故服此类药物应同时补钾,则可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5、Liddle综合征,可用保钾利尿药治疗,如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但螺内酯无效;
6、对有钠潴留、水肿或肾源性失钾者,可用保钾利尿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