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耳胀耳闭疾病英文名称: ear distention,ear block疾病别名: 风聋...
养生
疾病名称: 耳胀耳闭
疾病英文名称: ear distention,ear block
疾病别名: 风聋、气闭耳聋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常见症状: 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
主要病因: 风邪侵袭,邪毒滞留
相关中医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局部检查
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突。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耳聋。声导抗检查呈B型或C型鼓室导抗图。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
耳胀者,多有感冒病史;耳闭者,一般病程较长。
2、临床症状
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病变有新久不同,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耳胀者,多有感冒病史;耳闭者,一般病程较长。
2、临床症状
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病变有新久不同,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
诊断-鉴别诊断:
耳胀耳闭应与外耳道异物,耵耳相鉴别,耳闭应与耳硬化症相鉴别。
外耳道异物、耵耳,在取出外耳道异物和耵聍后。症状可解除,而耳胀、耳闭则在外耳道无异物及耵聍时亦有症状。耳硬化症,患者听力逐渐减退,检查耳膜完整,标志清楚,有闹聪现象,常有家族史而无外感病史。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滴鼻
使用具有疏风消肿、通窍作用的药液滴鼻,使鼻窍及耳窍通畅,减轻堵塞,并促使耳窍积液的排出。常用药有鼻炎滴剂、1%麻黄素滴鼻液等。
2、鼓膜按摩
用食指将耳屏向耳道口推压,压紧然后即放松,如此反复多次,使外耳与中耳保持气压平衡,减轻鼓膜内陷。每次按摩10-20下,每天2-3次,或用鼓气耳镜放入耳道内,缓缓打气,边打气边观察鼓膜活动情况,如光锥有变化,即可反复打气,但不可用力过猛,每次打气10-20下。
3、咽鼓管吹张
自行吹张法即用手指捏紧鼻孔,闭口屏气,然后将气鼓入腮侧,使耳中可闻“卟”声,如此反复多次,此法每日可施行2-3次。也可用咽鼓管导管进行通气,每日一次,若耳痛较甚,鼓膜充血,或鼻塞涕多者,不宜进行咽鼓管吹张。
4、鼓膜穿剌抽液
若见有鼓室积液,可用红汞消毒耳道及鼓膜后,以无菌注射器于鼓膜前下或后下方刺入鼓室,抽取积液。
5、鼓膜切开术
经反复鼓膜穿刺(3次)无效、液体较粘稠者应行鼓膜切开术。小儿需全麻。
6、鼓室置管术
病程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中耳积液粘稠者,可考虑用此法。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感冒及鼻咽或鼻腔疾病,是预防的关键。
2、患伤风鼻塞、鼻窒、鼻渊等鼻病鼻涕多时,应使用滴鼻药,以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3、应及早彻底治疗耳胀以免引起耳闭。
4、擤鼻应用正确方法,不宜用力过度,以免鼻涕进入咽鼓管引起耳胀或脓耳。
5、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以加强对儿童听力的观察。有条件的地区,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声导抗检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