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发颐疾病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parotitis,acute suppur...
养生
疾病名称: 发颐
疾病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parotitis,acute suppurative parotitis
疾病别名: 颐发、汗毒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颐颌间
常见症状: 颐颌间发生疼痛及紧张感,轻微肿胀,张口稍感困难。继则肿胀逐渐显著,并延及耳之前后,以耳垂下部最为显著
主要病因: 外感风寒、风温之邪,或热病后遗毒于内,或情志郁结、饮食不节
相关中医疾病: 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基本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1、多发于成年人,尤多见于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后及大手术后或体质虚弱者,多数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发病。
2、初起颐颌之间发生疼痛及紧张感,轻微肿胀,张口稍感困难。继则肿胀逐渐显著,并延及耳之前后,以耳垂下部最为显著。如压迫局部,在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黏稠的分泌物溢出。此时张口困难,唾液分泌大为减少,并可出现暂时性口眼歪斜之症。
3、发病7-10天腮腺部疼痛加剧,呈跳痛,皮色发红,肿胀更甚,肿势可波及同侧眼睑、颊部、颈部等处,压痛明显,按压局部有波动感,同时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混浊黄稠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切开,脓肿可在颐颌部皮肤或口腔黏膜处溃破,脓出臭秽。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于成年人,尤多见于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后及大手术后或体质虚弱者,多数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发病。
2、初起颐颌之间发生疼痛及紧张感,轻微肿胀,张口稍感困难。继则肿胀逐渐显著,并延及耳之前后,以耳垂下部最为显著。如压迫局部,在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黏稠的分泌物溢出。此时张口困难,唾液分泌大为减少,并可出现暂时性口眼歪斜之症。
3、发病7-10天腮腺部疼痛加剧,呈跳痛,皮色发红,肿胀更甚,肿势可波及同侧眼睑、颊部、颈部等处,压痛明显,按压局部有波动感,同时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混浊黄稠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切开,脓肿可在颐颌部皮肤或口腔黏膜处溃破,脓出臭秽。
诊断-鉴别诊断:
1、痄腮
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常有本病接触史。发于颐颌之间,多为双侧性,色白漫肿,酸多痛少,不化脓。
2、颈痈
多发生于颈部、颌下的一侧,虽可化脓,但无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红肿。
3、骨槽风
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有拔牙史,腮颊部漫肿疼痛,色红或白,牙关拘紧,不能咀嚼,脓成溃后疮口日久不收,且有死骨排出。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宜早期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初起
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脓成
及早切开排脓。
3、溃后
先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口腔黏膜出脓处,用青吹口散外搽,每天4-5次。脓尽改用生肌散、红油膏外敷。
预防措施:
1、急性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饮食及辛辣刺激之品。
2、热病后、大手术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经常用板蓝根30g煎汤或淡盐水漱口。
3、保持大便通畅。病久反复发作者可做腮腺部按摩,急性发作时暂停按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