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腹壁疝疾病概述: 腹壁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经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外疝出。本病病因是先天发育缺陷...
养生
疾病名称: 腹壁疝
疾病概述:
腹壁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经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外疝出。本病病因是先天发育缺陷或后天损伤。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局部包块、疼痛、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由先天发育缺陷或后天损伤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超声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腹壁疝可分为上腹壁疝和侧腹壁疝。
1、上腹壁疝(白线疝)
位于剑突与脐之间的正中线上,多是腹腔脏器、肝圆韧带、脂肪垂或腹膜前脂肪突出腹白线形成的疝。
2、侧腹壁疝(腰疝)
多与侧腹壁发育不良有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男性比女性多见。
病因-总述:
腹壁疝的发生可能由先天缺陷引起,也可能与后天损伤有关。由于组成腹壁的肌肉先天发育不良所致的局部肌层不连续或薄弱,或是后天性的缺损,导致腹壁内容物经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外疝出。
症状-总述:
腹壁疝患者的症状与疝发生的位置、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局部包块,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局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白线疝
(1)腹痛: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患者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疼痛程度与体位、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体位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
(2)恶心、呕吐:少数白线疝患者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腰疝
(1)先天性腰疝: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可表现为腰部或腰部与侧腹部之间有突起肿物(柔软、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患儿哭闹时肿物增大,安静时可消失。
(2)获得性腰疝:多发生于年老消瘦者。大多数病人没有特殊的症状,仅于腰部见一缓慢增大的肿块,肿块质地软而且易于还纳,站立时肿块明显,俯卧位时消失;局部有胀感或牵拉感。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疝内容物的嵌顿、绞窄,相应肿块不能还纳,可发生肠梗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腹膜炎、休克等情况出现。
就医-门诊指征:
1、腹部或腰部出现可还纳的肿块。
2、腹痛、恶心、呕吐。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儿童发病可就诊于小儿科;成人发病可就诊于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腹部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包块、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通过X线、CT、超声等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观察患者情况,对包块部位进行局部的检查,观察体位改变是否引起包块变化,检查包块有无触痛,检查包块中可触及哪些组织,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超声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疝内容物性质的判断,可了解腹壁缺损大小及实质性脏器疝出情况。
2、CT
CT可显示局部组织的缺损情况,显示包块内的组织情况,有助于诊断。
3、X线
X线平片可显示疝块内有无肠袢影,了解是否伴发骨性畸形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腹壁的损伤经历、有无其他腹部疾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腹壁疝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可能无需进行特殊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发生绞窄等情况,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疝块较小、无明显症状者可暂不进行特殊治疗。2岁以内的小儿,随年龄增长、腹壁肌肉发育,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也可暂不进行手术,或用疝带进行局部加压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症状明显者可行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在还纳疝内容物后直接缝合缺损,如果缺损较大也可用补片等物质填补缺口,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白线疝
(1)无疝囊型白线疝:此类患者一般只需切除突出的脂肪,缝合白线的缺损。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至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
(2)有疝囊型白线疝: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
(3)白线孔隙的修补:修补孔隙时,采用横行缝合白线为宜,以防止由于肌肉侧方牵拉而撕裂孔隙。孔隙小者,用丝线间断缝合即可。孔隙大者,则需重叠缝合。必要时可通过合成纤维网行无张力修补。
2、腰疝
(1)单纯缝合修补术:适用于缺损面积相对较小者。优点是手术过程相对简单,缺点是容易复发。
(2)补片修补术:用补片等物质填补缺口,防止器官组织再次膨出。包括肌筋膜前补片修补术,肌层后方补片修补术和腹腔内的补片修补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通常腹壁疝患者的预后较好,部分患儿随着肌肉的发育,症状可自行缓解,其余患者经治疗后通常症状也可以得到缓解。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引起局部包块、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预后较好,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腹壁疝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预防疾病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适当活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提水、挑担、搬运重物等。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游泳等。
3、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咳嗽。
4、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便秘。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腹壁超声、X线或CT。
日常-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
术后回病房不宜过早半卧位,以防止腹内压增高和手术缝合处的牵张力增大。术后第二天取低半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以松弛腹壁张力。术后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过早站立。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24h可适当下床活动。
2、创口护理
注意手术创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被渗液或血液污染应及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
3、疼痛护理
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可遵医嘱口服镇痛药。
4、避免腹内压增加
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尿、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活动,便秘者应给予缓泻药物或用开塞露通便。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措施:
避免腰腹部损伤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