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催乳素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hyperprolactinemia疾病别名: 高泌乳素血症...
养生
疾病名称: 高催乳素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prolactinemia
疾病别名: 高泌乳素血症
疾病概述: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为各种原因导致血清催乳素(PRL)异常升高,是临床上常见的、可累及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一类疾患的统称。目前,一般以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1.14nmol/L(25μg/L)为标准。患者在临床上常可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失调、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闭经、泌乳、月经失调、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
主要病因: 下丘脑疾病、垂体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检查项目: 催乳素(PRL)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和胰腺功能检查、眼底检查、CT、MRI检查
重要提醒: 催乳素血症可导致不孕,需及时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闭经、乳泣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育龄妇女高催乳素血症发生率为0.4%。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女性和男性非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发生率比为10:1。
病因-总述:
催乳素(PRL)分泌受下丘脑释放因子(PRF)和PRL释放抑制因子(PIF)调节,张力性抑制调节占优势,正常时下丘脑弓状核结节漏斗部肽能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DA)是一种PIF,任何干扰下丘脑DA合成,DA由垂体门脉系统向垂体输送,以及DA与PRL细胞DA受体(D2)结合的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病因-基本病因:
1、下丘脑疾病
颅咽管瘤、炎症等病变影响催乳素抑制因子(PIF)的分泌,导致催乳素升高。
2、垂体疾病
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垂体催乳素瘤最常见。1/3以上患者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cm)。空蝶鞍综合征也可使血清催乳素增高。
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刺激垂体催乳素分泌。
4、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血清催乳素增高,多为2.73~4.55mmol/L,但未发现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患者数年后发现垂体微腺瘤。
5、其他
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垂体柄断裂或外伤)、长期服抗精神病药、抗忧郁症药、抗癫痫药、抗高血压药、抗胃溃疡药和阿片类药物均可引起血清催乳素轻度或明显升高。
症状-总述:
高催乳素血症在临床上常可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失调、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眼花、视觉障碍、肥胖等。部分患者还可并发骨质疏松、乳腺小叶增生或巨乳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月经紊乱及不孕
85%以上患者有月经紊乱。生育年龄患者可不排卵或黄体期缩短,表现为月经少、稀发甚至闭经。青春期前或青春期早期妇女可出现原发性闭经,生育期后多为继发性闭经。无排卵可导致不孕。
2、溢乳
是本病的特征之一。闭经-溢乳综合征患者中约2/3存在高催乳素血症,其中有1/3患垂体微腺瘤。溢乳通常表现为双乳流出或可挤出非血性乳白色或透明液体。
3、头痛、眼花及视觉障碍
垂体腺瘤增大明显时,由于脑脊液回流障碍及周围脑组织和视神经受压,可出现头痛、眼花、呕吐、视野缺损及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
4、性功能改变
由于垂体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分泌受抑制,出现低雌激素状态,表现为阴道壁变薄或萎缩,分泌物减少,性欲减退。
症状-并发症:
高PRL血症还可引起明显的骨质疏松,原因为雌激素水平的下降,PRL本身对骨密度也有负面影响。有的患者伴有乳腺小叶增生或巨乳。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闭经、泌乳、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头痛等表现,需尽快就医。医生一般会做催乳素(PRL)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和胰腺功能检查、眼底检查等,必要时还会做CT、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可发现患者身材肥胖,溢乳,视乳头水肿。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催乳素(PRL)测定
血PRL水平受多种生理因素及应激因素影响,因此安排在上午10~11时空腹采血,采血前安静1小时为宜。当所测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时一次检查即可确定,当PRL测定结果轻度升高时,需至少检测2次。
2、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功能检查
高催乳素血症合并甲低时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降低。高催乳素血症合并库欣病和男性化症候时,睾酮(T)、雄烯二酮、二氢睾酮(DHT)、脱氢表雄酮(DHEA)、17酮类固醇(17KS)和血浆皮质醇升高。高催乳素血症合并糖尿病和肢端肥大症时,应测定血浆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进行糖耐量试验。
检查-其他检查:
眼科检查:对有视力障碍的患者,需行视力、视野及眼底的检查,从而评估颅内肿瘤大小及其压迫部位。其中视野缺损有定位意义,如双侧偏盲是典型的视交叉受压。视野检查也是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检查-影像学检查:
蝶鞍区MRI或CT:当血PRL>100ug/L时,应行鞍区MRI或CT检查,以明确是否为下丘脑-垂体疾病。与CT相比,MRI可以多方位成像、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在对垂体微小肿瘤的检查、定位诊断以及蝶鞍区病变的定性等各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增强MRI检查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建议同时行鞍区增强MRI检查。MRI无放射线损伤,可重复应用。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催乳素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和胰腺功能检查等),可作出诊断。此外,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一过性高PRL血症、高促性激素性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相似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
对出现月经紊乱及不孕、溢乳、闭经、多毛、青春期延迟者,应考虑本病。
2、血液学检查
血清催乳素>1.14nmol/L(25ug/L)可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检测最好在上午9~12时。
3、影像学检查
当血清催乳素>4.55nmol/L(100ug/L)时,应行MRI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或腺瘤。
4、眼底检查
由于垂体腺瘤可侵犯和(或)压迫视交叉,引起视乳头水肿;也可因肿瘤压迫视交叉致使视野缺损,因而眼底、视野检查有助于确定垂体腺瘤的大小及部位,尤其适用于孕妇。
诊断-鉴别诊断:
1、一过性高PRL血症
多见于月经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或黄体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RL水平增高,可达5ng/ml左右,但再次复查时即正常,无溢乳现象。
2、高促性激素性闭经
闭经、不孕、雌二醇值低下、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PRL水平正常或偏低,患者无泌乳。
3、多囊卵巢综合征
有闭经、月经稀发、不孕病史,血清PRL水平高于正常值,很少高于30ng/ml,血雌酮值增高,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比值>2.5,患者可能有多毛、肥胖等体征。
治疗-治疗原则:
确诊后应尽快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甲磺酸溴隐亭、喹高利特、维生素B6)、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溴隐亭
溴隐亭对功能性或肿瘤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均能产生抑制作用。溴隐亭治疗后能缩小肿瘤体积,使闭经-溢乳妇女月经和生育能力得以恢复。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头痛、眩晕、疲劳、嗜睡、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用药数日后可自行消失。新型溴隐亭长效注射剂可克服口服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
2、喹高利特
为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的多巴胺激动剂。多用于甲磺酸溴隐亭副作用无法耐受时。
3、维生素B6
和甲磺酸溴隐亭同时使用起协同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甲磺酸溴隐亭、喹高利特、维生素B6
治疗-手术治疗:
当垂体肿瘤产生明显压迫及神经系统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前短期服用溴隐亭能使垂体肿瘤缩小,术中出血减少,有助于提高疗效。
治疗-放化疗:
用于不能坚持或耐受药物治疗者,不愿手术者,不能耐受手术者。放射治疗显效慢,可能引起垂体功能低下、视神经损伤、诱发肿瘤等并发症,不主张单纯放疗。
治疗-治疗周期:
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溢乳、闭经等症状可缓解;由肿瘤引起症状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改善症状;少数女性患者可产生不孕等严重后果。
预后-危害性:
高催乳素血症,会出现月经失调,影响生育,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负面情绪。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
预后-治愈率:
大多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部分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部分人群可通过积极治疗可得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如治疗依从性不好或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会担心影响怀孕,容易出现情绪紧张,患者及家属应向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怀孕可能性等相关知识和监测PRL的临床意义,树立信心,摆脱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按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停药,如服用溴隐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胃肠道反应、眩晕、直立性低血压等不适,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注重乳房卫生保养,选择合适的内衣。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乳房的对称性和轮廓,观察乳房皮肤颜色有无改变。
2、观察溢液的颜色、量、性状变化。
3、注意记录月经情况。
4、注意观察视力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时,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褥疮。
2、观察视力变化。
3、观察乳头溢液是否缓解。
4、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出现发红、肿痛等感染症状。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多吃鸡蛋、牛奶,保证蛋白的摄入。
饮食禁忌:
少吃或者不吃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预防措施: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已婚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3、育龄期妇女若出现继发性闭经,同时伴有溢乳,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乳腺肿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