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股肿疾病英文名称: thigh swelling疾病概述: 股肿,中医病名。是指血液在深...
养生
疾病名称: 股肿
疾病英文名称: thigh swelling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常见症状: 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
主要病因: 血脉损伤、久卧伤气、气滞血瘀
相关中医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绝大多数的股肿发生在下肢。多见于肢体外伤、长期卧床、产后、肿瘤和其他血管疾病及各种手术、血管内导管术后。
2、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单侧下肢突发性广泛性粗肿、胀痛,行走不利,可伴低热。后期可出现浅静脉扩张、曲张,肢体轻度浮肿,小腿色素沉着、皮炎、臁疮等。由于阻塞的静脉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肢体肿胀一般较局限,以踝及小腿部为主,行走时加重,休息或平卧后减轻,病变早期患肢无营养改变,后期可在患肢小腿处有瘙痒、色素沉着、脱屑、湿疹和溃疡等营养障碍性改变,腓肠肌压痛,一般无全身表现。临床称为周围型。下肢伸直并略抬高,检查者用手握住病人的足背部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使跟腱拉紧腓肠肌,病人感到小腿部后方出现似绳索拉样痛,即为Homan's征阳性。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突然性、广泛性、单侧下肢粗肿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疼痛性质为胀痛,部位可为全下肢,以患肢的髂窝、股三角区疼痛明显,甚至可连及同侧腰背部或会阴部。平卧时减轻,站立时加重。疾病初期主要是表浅静脉的网状扩张,肤色可表现为暗红色,如为急性血栓形成并广泛地使髂股静脉闭塞,则可出现患肢皮色的广泛青紫,临床上称为股青肿,可出现静脉性坏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后期可在患肢侧的下腹部、髋部、会阴部都见到曲张的静脉;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营养性改变主要表现在患肢小腿的足靴区部位,呈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身反应并不十分严重。临床称为中央型。
(3)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是指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内的腓肠静脉丛,顺行性生长、蔓延扩展至整个下肢静脉主干,或由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逆行扩展到整个下肢静脉者。临床上称之为混合型。以前者较为多见,常发于手术后。临床表现兼具小腿深静脉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另外,本病早期可出现急性股动脉痉挛(疼痛性股蓝肿)和肺动脉栓塞两种危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4)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由于血液回流障碍,或血栓机化再通后静脉瓣膜被破坏,血液倒流,回流不畅,引起肢体远端静脉高压、淤血而产生的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临床表现。
诊断-诊断依据:
1、绝大多数的股肿发生在下肢。多见于肢体外伤、长期卧床、产后、肿瘤和其他血管疾病及各种手术、血管内导管术后。
2、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单侧下肢突发性广泛性粗肿、胀痛,行走不利,可伴低热。后期可出现浅静脉扩张、曲张,肢体轻度浮肿,小腿色素 沉着、皮炎、臁疮等。由于阻塞的静脉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肢体肿胀一般较局限,以踝及小腿部为主,行走时加重,休息或平卧后减轻,病变早期患肢无营养改变,后期可在患肢小腿处有瘙痒、色素沉着、脱屑、湿疹和溃疡等营养障碍性改变,腓肠肌压痛,一般无全身表现。临床称为周围型。下肢伸直并略抬高,检查者用手握住病人的足背部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使跟腱拉紧腓肠肌,病人感到小腿部后方出现似绳索拉样痛,即为Homan's征阳性。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突然性、广泛性、单侧下肢粗肿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疼痛性质为胀痛,部位可为全下肢,以患肢的髂窝、股三角区疼痛明显,甚至可连及同侧腰背部或会阴部。平卧时减轻,站立时加重。疾病初期主要是表浅静脉的网状扩张,肤色可表现为暗红色,如为急性血栓形成并广泛地使髂股静脉闭塞,则可出现患肢皮色的广泛青紫,临床上称为股青肿,可出现静脉性坏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后期可在患肢侧的下腹部、髋部、会阴部都见到曲张的静脉;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营养性改变主要表现在患肢小腿的足靴区部位,呈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身反应并不十分严重。临床称为中央型。
(3)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是指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内的腓肠静脉丛,顺行性生长、蔓延扩展至整个下肢静脉主干,或由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逆行扩展到整个下肢静脉者。临床上称之为混合型。以前者较为多见,常发于手术后。临床表现兼具小腿深静脉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另外,本病早期可出现急性股动脉痉挛(疼痛性股蓝肿)和肺动脉栓塞两种危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4)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由于血液回流障碍,或血栓机化再通后静脉瓣膜被破坏,血液倒流,回流不畅,引起肢体远端静脉高压、淤血而产生的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辨膜功能不全
本病多发于成年人,多为从事较长期的站立性工作和重体力劳动者;发病隐匿,进展较缓慢,以双下肢同时发病为特征;患者双小腿浮肿、沉重感,站立位肿胀明显,抬高患肢后则肿胀明显减轻或消失;后期可见较明显的浅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如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小腿溃疡等;应用肢体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和深静 脉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2、淋巴水肿
下肢肿胀常见的另一个原因是淋巴水肿。但淋巴性肿胀并非指陷性,状似橡胶海绵,肿胀分布范围多自足背开始,逐渐向近心侧蔓延;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变厚;慢性淋巴功能不全发展至后期形成典型的象皮肿,皮肤增厚、粗糙而呈苔藓状,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者罕见。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急性期
可用芒硝加冰片外敷,方法是:芒硝500g、冰片5g共研成粉状,混合后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肢小腿肚及小腿内侧,待芒硝结块干结时重新更换,发病后连用数日,可减轻患肢疼痛等症状。
2、慢性期
可用中药煎汤趁热外洗患肢。可选用活血止痛散,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预防措施:
1、高血脂患者饮食宜选择清淡、富含维生素及低脂食物,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2、对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3、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量早期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
4、患血栓性深静脉炎后应卧床休息,略抬高患肢,发病1个月内不宜做剧烈活动,以防栓子脱落引起并发症。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其做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可对小腿肌肉进行刺激,以使小腿肌肉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5、发病后期可使用弹力绷带,以压迫浅静脉,促进静脉血回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