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腘窝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popliteal cyst疾病别名: 腘窝滑液囊肿、贝克氏囊肿...
养生
疾病名称: 腘窝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popliteal cyst
疾病别名: 腘窝滑液囊肿、贝克氏囊肿
疾病概述:
腘窝囊肿(popliteal cyst)是腘窝滑液囊肿的总称,也叫贝克氏囊肿。一般认为是局部滑囊和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的轻微损伤所致,还可能是腓肠肌和半膜肌的肌肉-腱部之间摩擦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膝后硬韧、透光肿物,多无膝关节功能紊乱,偶有关节僵硬和局部疼痛。该病成人儿童均可见,但临床上以中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发病者较多。该病为良性病变,可首先试用囊肿穿刺,抽出囊内容物,注入皮质酮激素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下肢
常见症状: 腘窝肿胀、腘窝疼痛
主要病因: 膝关节功能紊乱、膝关节炎性反应、局部不良刺激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MRI、超声、关节穿刺、关节造影
重要提醒: 平素保护好膝关节,一旦发病积极治疗,以免出现囊肿破裂等并发症。
临床分类:
根据囊肿部位将腘窝囊肿分为6个临床类型:
1、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腱与内侧副韧带之间。
2、位于内侧副韧带与半膜肌肌腱附着点之间。
3、位于半腱肌与胫骨内髁后缘之间。
4、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覆盖于股骨髁的关节之间。
5、位于腓肠肌内侧头的浅层与半腱肌肌腱之间。
6、位于关节的内后方,在半膜肌与半腱肌之间亦有可能有后天形成的疝。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一般中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腘窝囊肿可由滑囊本身的疾病引起,也可并发于慢性膝关节病变。儿童腘窝囊肿可为先天性的,老年人囊肿则多与膝关节病变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有关。腘窝囊肿本质来说是由于关节液异常流入滑囊而无法流出,大量积聚所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膝关节功能紊乱
最常见原因的是半月板损伤,其次是前交叉韧带损伤。
2、膝关节炎性反应
半月板损伤、膝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所产生的炎性反应与囊肿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不良刺激
儿童的腘窝囊肿多是由于不良的局部的刺激,使腓肠肌半腱肌囊扩张,关节液进入扩张的肌囊,从而形成腘窝的囊肿。
症状-总述:
儿童患者多无膝关节功能紊乱,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腘窝有囊肿,偶有关节僵硬和局部疼痛,过伸膝关节时明显,屈膝时消失,囊肿硬韧并透光。成人患者发病初期可无明显不适,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明显疼痛,甚至影响正常膝关节功能。
症状-典型症状:
1、肿胀
腘窝明显突起,在膝关节后方腘窝可以看到圆形、光滑、有波动感的囊肿。压迫腘动、静脉时可引起下肢缺血及形成血栓,导致肿胀更加明显。
2、疼痛
囊肿压迫神经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慢性持续麻木、疼痛等。囊肿发生破裂时,关节液可进入膝关节周围及小腿软组织,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患侧肢体出现剧烈疼痛。
症状-病情发展:
病情轻微者早期无明显不适,一般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腘窝出现囊肿,随着囊肿不断增大,腘窝局部肿胀明显,可出现明显的疼痛,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膝关节活动。
症状-并发症:
1、下肢血管栓塞
囊肿较大时可压迫到腘动、静脉时而引起下肢缺血及形成血栓。
2、囊肿破裂
外伤、暴力刺激等可能会使囊肿发生破裂。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可能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囊肿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可能建议做X线、MRI、超声、关节穿刺、关节造影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见膝后有一肿物,过伸膝关节时明显,屈膝时消失。囊肿硬韧并透光。可有压痛,囊肿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囊肿可分为纤维性、滑膜性、感染性、移行性四种。
1、纤维性
囊肿的囊壁内面平整光滑。囊壁内有纤维组织和玻璃样变,靠近囊壁可见米粒体。
2、滑膜性
囊肿的壁较厚(2~5mm),不太光滑甚至呈绒毛样。囊壁中的纤维结缔组织不太致密,内面衬以滑膜样细胞。可有圆细胞浸润。
3、感染性
囊肿的囊壁最厚,因纤维素渗出和粘连,故高低不平。壁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区域因有组织变形而成软骨和骨样组织。
4、移行性
囊肿兼有纤维性和滑膜性二者的特点。
检查-其他检查:
关节穿刺:可抽出白色胶冻样液体。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片显示软组织中密度均匀的阴影。
2、超声检查
腘窝囊肿声像图呈椭圆形,患侧膝关节屈伸时囊肿大小无明显改变,多数膝关节间隙不增宽,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部分囊肿与关节腔相通。囊肿大时向腓肠肌下方延伸,囊壁薄而光滑,囊内为清晰的无回声区,囊肿后方有明显增强效应。囊肿内出血、感染时出现点状回声,若囊肿破裂时囊肿下缘周围显示充满液体间隙并有周围组织水肿增厚。
3、MRI
膝关节MRI(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显示及评估膝关节肿块的金标准。该检查既可以确诊良性囊肿和单房性囊肿,还可评估其与关节内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学关系。
4、关节造影检查
考虑与关节相通连的囊肿可用关节造影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结合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脂肪瘤
脂肪瘤内常有X线透明纹。而腘窝囊肿X线片显示软组织中密度均匀的阴影。
2、动脉瘤
动脉瘤有搏动感,腘窝囊肿一般无明显的搏动感。若有搏动则可行动脉造影进行鉴别。
3、腘窝静脉怒张
腘窝的静脉怒张常不易鉴别,必要时可做静脉造影进行鉴别。
4、其他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以及其他膝关节炎症,如类风湿性、结核性、布氏杆菌感染或化脓性炎症均可在腘窝部出现肿物。诊断有疑问时可行穿刺活检。腘窝囊肿可抽出白色胶冻样液体。考虑与关节相通连的囊肿可用关节造影辅助诊断。隐约不定的囊肿还可借助超声波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一般而言保守治疗可使膝关节肿痛等症状得到缓解,若疗效欠佳,选择手术治疗亦可去除囊肿。具体治疗方法要视病因、囊肿大小、囊肿位置而定。
治疗-对症治疗:
冰敷、膝关节加压包扎等可减少疼痛和肿胀。囊肿较小且不明显时,通过适度的关节活动以及对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锻炼,可减轻肿痛等不适。
治疗-一般治疗:
1、穿刺引流
囊肿内积液较多但无软组织侵犯的患者,可进行囊肿穿刺引流。在超声引导下,以细针从囊肿处穿刺并抽吸其中的关节液,达到快速去除肿胀的效果。
2、皮质醇注射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加注射皮质醇是目前一种危险小、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一般穿刺注射治疗后数周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囊肿体积明显减小。
治疗-相关药品:
皮质醇。
治疗-手术治疗:
穿刺引流、注射皮质醇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囊肿体积较大,吸收困难时,可通过膝关节镜,在微创手术下直接切除病变的囊肿。该手术风险低、费用少、损伤小,患者恢复相对较快。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腘窝囊肿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该病属于良性病变,一般而言,保守治疗可使膝关节肿痛等症状得到缓解。若疗效欠佳,选择手术治疗亦可去除膝关节囊肿,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预后-危害性: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患侧下肢无力等不适,限制正常的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腘窝囊肿可自行消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有明显不适,建议积极寻求正规医生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规范、合理、及时的治疗,腘窝囊肿一般情况下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痊愈。
预后-根治性:
患者经手术、穿刺等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一般而言,单纯的腘窝囊肿不易复发,通过保守或手术根除治疗后很少再发。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还是会出现复发的现象。
预后-生存周期:
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该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要正视自身疾病,调整好心态,遵医嘱进行良好的生活护理,以争取早日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积极学习有关疾病的知识,消除恐惧。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休养期间抬高患肢约20cm,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病情恢复后下床活动。
日常-病情监测: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观察足趾的末梢循环、温度、肤色和运动,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日常-复诊须知:
谨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更换伤口敷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腘窝囊肿一般无特殊的饮食调理,患者注意膳食平衡,食物营养丰富即可。
饮食禁忌: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避免对膝关节等相关部位过度损伤,可预防腘窝囊肿的发生。
1、避免膝关节软骨损伤
日常生活中进行上下楼梯、爬山、长途步行等活动时,要注意适度,适当休息,减少对膝关节的刺激。
2、减轻关节内压力
体重超标者应积极减轻体重,避免久站,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3、积极治疗原发病
膝关节炎时可考虑冰敷、卧床休息、抬高下肢,以避免产生过多关节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