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合胞病毒感染疾病概述: 合胞病毒感染一般是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指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
养生
疾病名称: 合胞病毒感染
疾病概述:
合胞病毒感染一般是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指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常见。感染后可表现为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也称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主要症状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不适、咳嗽,也可表现为发热、畏寒、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有一定传染性。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呼吸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咽喉、鼻、肺脏
常见症状: 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鼻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畏寒、乏力
主要病因: 自我防御功能降低、接触传染源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病毒检测、胸部X线检查、胸部CT
重要提醒: 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有基础疾病者可诱发急性加重,应保持警惕。
流行病学-传染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病人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传染。
流行病学-传染源:
携带病原体的病人。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或者交谈时,可通过分泌物(唾液或黏液)传播病毒。
2、接触传播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先洗手就接触鼻、嘴和眼。
流行病学-死亡率:
死亡率较低,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低于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2、儿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普遍易感,小儿出生后第1年感染率为68.8%,第2年为82.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急性细支气管炎主要侵犯1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及气候突变时。
病因-总述: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迅速繁殖而发病,也可通过接触病人含有病毒的飞沫或分泌物、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自我防御功能降低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使自身原本就携带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迅速繁殖。
2、接触传染源
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者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病人,未洗手直接触摸鼻子、嘴巴、眼睛等。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本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老人、儿童均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2、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是本病的高危因素。
3、其他呼吸道疾病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病。
症状-总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见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鼻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此外,部分病人还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缺氧、脱水、酸中毒、心悸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鼻后滴漏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2、全身症状
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1)少数病人可并发气管-支气管炎。
(2)有肺脏基础疾病的病人,如慢阻肺和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可诱发急性加重。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少数病人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
(2)心功能不全病人可出现心衰加重。
3、其他系统并发症
少数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等。
症状-伴随症状:
1、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细支气管炎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表现。
2、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绀、神志模糊、惊厥和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过度换气及液体摄入不足可出现口渴、乏力、少尿、皮肤弹性降低和松弛、眼球凹陷等脱水与酸中毒症状。
4、心力衰竭者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高热不退;
2、喘憋、心慌;
3、呼吸困难、嘴唇青紫;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起病时即出现喘憋、呼吸困难;
2、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较重者;
3、起病1周后症状未见好转,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就诊于急诊科。
2、病情平稳的成人就诊于呼吸内科
3、18岁以下患者就诊于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有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吗,例如哮喘和慢阻肺?
4、您身边有人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5、您最近去过哪里?你在哪里工作?
6、您平时抽烟吗?
7、您对什么过敏吗?
8、您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什么病?是肺炎吗?
2、我用吃抗生素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多久能好?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8、我这个病会传染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鼻后滴漏感、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首先询问相关病史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血液检查、痰培养、病毒检测、胸片、胸部CT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胸部的体格检查,通过视诊仔细观察呼吸情况,以了解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在叩诊方面,可能会出现过清音的情况;而在听诊时,医生可能会闻到呼吸音减低、散在干湿啰音或哮鸣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伴有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和核左移现象。C反应蛋白也可增高。
2、痰培养
通过对患者的痰样本进行培养和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这对于呼吸道感染的确切诊断和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3、病毒检测
为了确认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病毒检测。常见的方法包括鼻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样本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以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酸。这有助于确定病毒是否存在于呼吸道中,并排除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类似症状。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肺部的形态和结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中,胸部X线检查可能会显示肺部炎症、肺实变或肺部阴影。但是,胸部X线检查对于细节的显示较为有限,无法提供更精确的病变信息。
2、胸部CT
胸部CT使用多个横断面的X线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和病变的信息。对于复杂的病例或需要更准确的诊断的情况,胸部CT通常比胸部X线更有优势。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部炎症的程度、检测小的病灶或结构异常,以及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相关病史,以及血常规、痰培养、病毒检测、胸部X线检查、胸部CT等检查结果不难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症状
具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2、体征
肺部叩诊可能呈过清音,听诊可能会闻及呼吸音减低、散在干、湿啰音或哮鸣音。
3、辅助检查
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检测出呼吸道合胞病毒。
4、除外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爆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病人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近来已有快速血清病毒核酸检测,可供鉴别。
2、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和心肌炎等,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症状,应予重视。但如果在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反而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治疗-治疗原则: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针对病毒尚无特效药,且疾病本身有自限性,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等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严重者(如病情严重的急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行氧疗、抗感染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2、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治疗-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
有头痛、发热、周身肌肉酸痛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抗鼻塞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滴鼻。
3、抗过敏
有反复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
4、镇咳
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5、祛痰
有痰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等。
6、解痉平喘
对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给予解痉平喘的药物,如氨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7、糖皮质激素
咳喘持续不缓解或严重者,可选择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
8、抗感染治疗
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是目前唯一经美国FDA批准,用于RS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但并不推荐常规应用,偶尔用于严重的RSV感染,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的患儿。
治疗-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盐酸氨溴索、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氨茶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利巴韦林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少数病人需要氧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细支气管炎可能会引起气道阻塞,使婴幼儿缺氧。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吸氧。可采用鼻前庭导管、面罩或氧帐等方式进行氧疗。
治疗-治疗周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周期约为7~14天,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时行毒邪所致,主要是风邪致病。感邪之后是否发病与正气盛衰有关。中医可依据病情辨证论治,进行药物治疗。
1、辨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
①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②治法:辛温解表。
③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
①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咳嗽,痰黄黏稠,咽燥,或咽喉肿痛,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
②治法:辛凉解表。
③方药: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
①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口中黏腻,胸脘痞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②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③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风寒袭肺证
①症状:咳嗽初起,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多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或有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②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③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5)风热犯肺证
①症状:咳嗽新起,咳声粗亢,或咳声嘎哑,咳痰黏白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头痛口渴,喉燥咽痛,或有发热,微恶风寒等表证,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②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③方药:桑菊饮加减。
(6)燥热伤肺证:
①症状:咳嗽新起,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出,或粘连成丝,或咳引胸痛,多伴有鼻燥咽干,恶风发热,头痛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②治法:疏风润燥,清肺止咳。
③方药:桑杏汤加减。
(7)凉燥伤肺证
①症状:干咳,痰少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②治法:轻宣凉燥,润肺止咳。
③方药:杏苏散加减。
2、常用中成药
(1)感冒软胶囊:散寒解表,宣肺止咳。适用于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2)柴胡口服液:解表退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3)感冒止咳颗粒:清热解表,化痰止咳。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倦怠,流行性感冒。
(4)止嗽丸: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袭肺证。
(5)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等。
(6)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咳嗽。
预后-一般预后: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有自限性,预后良好。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会伴有严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传染给他人。
2、若表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如果迁延不愈可能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影响生活质量。
3、若表现为急性细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气管阻塞而引起缺氧,呼吸急促可以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产生脱水。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疲劳而发生呼吸暂停。
4、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会伴有严重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7~14天可痊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一般可以根治,但再感染风险高。
预后-复发性:
易再发,应注意预防。
日常-总述:
本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人等免疫低下者,所以日常应注意预防,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病情较重者需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复。
2、护理措施
(1)心理认知:患者应正确看待本病,可多向医生咨询疾病相关知识,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2)行为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若发觉自身异常应及时汇报并由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3)心理疏导:家属可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宣泄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请遵医嘱用药。
2、茶碱类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3、糖皮质激素雾化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
4、抗过敏药物易导致嗜睡,建议夜晚服用。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2、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4、对于出汗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护理。
5、患者出现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6、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卫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区域活动。
日常-病情监测: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可治愈,如果咳嗽、痰多迁延不愈或出现其他新症状,可能说明病情未得到控制或产生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若治疗后依然症状严重,或超过1周病情未见好转,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心悸、喘憋、呼吸困难等,请及时就医。可能会复查血常规、胸部CT,做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还可以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并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稀释黏液并缓解喉咙的不适。
2、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蛋白质(鱼、禽肉、豆类等)以及健康的脂肪(橄榄油、坚果等)。这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康复。
3、少量多餐,这样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提供持续的营养供应。
4、规律饮食,细嚼慢咽。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禽类和海鲜,以免感染食源性病原体。
2、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因为它们可能刺激喉咙和气道,引起不适或加重症状。
3、避免油炸和油腻食物,因为它们可能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不适和消化不良。
4、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调料,如辛辣食物、辣椒、芥末和胡椒粉。这些食物和调料可能刺激喉咙和气道,引起灼热感、咳嗽或加重症状。
预防措施:
本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1、本病具有传染性,所以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
2、本病主要通过病人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传染。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
4、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