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椒疮疾病英文名称: prickly-ash-like sore疾病概述: 椒疮,中医病名...
养生
疾病名称: 椒疮
疾病英文名称: prickly-ash-like sore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胞睑
常见症状: 眼内生红色细小颗粒,状似花椒,有砂涩微痒感
主要病因: 风湿热邪侵及胞睑
相关中医疾病: 沙眼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1) 椒疮主症
初起可见上睑内面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色红而坚的颗粒,或间有色黄而软如粟米痒颗粒;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破溃,在睑内面形成灰白色条状、网状瘢痕,或睑内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此时常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
(2) 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
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驰,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相当于西医学睑内翻倒睫。
赤膜下垂: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严重者,白睛赤脉从黑睛四周侵入,包裹黑睛,称为血翳包睛。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
黑睛星翳: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
睥肉粘轮: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黏着,重者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睑球粘连。
流泪症与漏睛:可见不时泪下,迎风尤甚;或见大眦头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外溢。
眼珠干燥:目珠干涩不适。相当于西医学结角膜干燥症。
上胞下垂:胞睑肿硬变厚而致上胞重坠下垂。
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 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染色检查有沙眼包涵体。
(2) 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抗原。
诊断-诊断原则:
1、上睑内面红赤,脉络模糊,有细小颗粒,色红而坚,或夹有色黄而软的粟粒状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睑内面可见瘢痕。
诊断-诊断依据:
1、上睑内面红赤,脉络模糊,有细小颗粒,色红而坚,或夹有色黄而软的粟粒状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睑内面可见瘢痕。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粟疮相鉴别。二者症状相似,均有睑内颗粒;但粟疮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无症状或微感痒涩,下睑内面见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黄而软、半透明的颗粒,睑内红赤,无赤脉下垂,愈后不留瘢痕。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当内外兼治。轻症可以局部点药为主,重症则宜配合内治,必要时还须辅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应对症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滴眼药水
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滴眼液。
2、涂眼药膏
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软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
3、其他外治法
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粟状颗粒多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预防措施:
椒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其毒邪常附着在患眼的分泌物及泪液中,经手、毛巾、水源等传给他人和健眼,应加强其防治。
1、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的普查和防治。
2、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水源充足的地方提倡流水洗脸。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尤其是服务行业的洗脸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重症椒疮患者不宜去游泳场馆游泳及公共浴池洗浴。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戒除烟酒嗜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