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舌生疮疾病别名: 口疮疾病概述: 口舌生疮简称口疮,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
养生
疾病名称: 口舌生疮
疾病别名: 口疮
疾病概述:
口舌生疮简称口疮,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等情况,造成火热灼伤或熏蒸于口,引起口腔黏膜、舌、齿龈出现溃疡的情况,相当于西医的口腔溃疡。患者在治疗上应以清热泻火为基本原则,然后再根据证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等功效的药物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口腔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口颊黏膜溃疡、局部灼痛
主要病因: 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久病体虚、失治误治
检查项目: 望闻问切、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口舌生疮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再次出现溃疡。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舌脉特点不同,口舌生疮主要可分为心脾积热证、阴虚火旺证以及脾肾阳虚证三种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口舌生疮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口舌生疮主要是由于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久病体虚导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误用寒凉之品,损伤脾胃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热邪
如果外感热邪后诊治不及时,则可因外邪化热入里,传于心脾,而导致热气冲于口、舌,发生口舌生疮。
2、饮食不节
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如果饮食不加节制,暴饮暴食,长期偏嗜辛辣刺激、肥腻、过甜食物,导致脾胃积热,热极化火,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3、情志内伤
长期心情抑郁,不得舒展,气机郁滞,影响肝疏泄功能,日久化火,横逆犯胃,胃火上炎口腔,发为本病。
4、久病体虚
素体阴虚,或病后失养,阴液耗伤,或劳累过度,熬夜多思,阴液暗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口,则可发生口舌生疮。
5、失治误治
过用寒凉药物,或过食生冷寒凉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上干,寒湿困口,反复发生口舌生疮。
症状-总述:
口舌生疮主要表现为唇、颊、舌等部位出现米粒或如豌豆、黄豆大小的黄白色、表浅的小溃疡点,周围有红晕,局部灼痛,尤其是饮食或说话时明显,可能影响进食。而且,口舌生疮容易反复发作,可能在愈合后间隔数天或数月因某种诱因再次发生。
症状-典型症状:
1、心脾积热证
主要表现为口腔肌膜溃疡,周边红肿,灼痛明显,饮食或说话时尤为严重,伴有口渴,心烦失眠,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2、阴虚火旺证
主要表现为口腔遗疡数量少,周边红肿不明显,疼痛较轻,但此愈彼起,绵延不止,伴有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口舌干燥,但不想喝水,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疼痛较轻,色白或暗,周边淡红或不红,久难愈合,伴有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腰膝或少腹以下冷痛,小便清长,饮食不佳,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口腔黏膜、舌、齿龈等部位反复出现溃疡;
2、伴局部灼痛不适;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口腔科进行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保持口腔的清洁,吃完东西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方便医生观察口腔情况。
3、不要吃辛辣食物,防止刺激糜烂面。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口腔溃疡的?
2、您感到疼痛了吗?有加重的倾向吗?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比如口臭、口渴、大便干结等?
4、您过去发生过口腔溃疡吗?
5、过去是否有相应的治疗经历?哪种治疗最有效?
6、您近期进行过口腔牙齿的相应治疗操作吗?
7、您最近生活、工作压力大吗?
8、您平时饮食习惯如何?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
9、您平时生活有规律吗,是否经常熬夜?
10、您有其它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口腔溃疡?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的口颊黏膜出现溃疡,并伴有局部灼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口腔溃疡的颜色以及周边情况等,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2、闻诊
医生会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医生会通过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月经、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初步了解病变情况。
4、切诊
医生会通过通过触、按了解口腔情况,并通过切脉来确定脉象。
检查-病理检查:
对于大而深、长期不愈的溃疡,可取局部组织进行切片检查,排除恶变或肿瘤的可能。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唇、颊、舌等部位出现溃疡,并伴局部灼痛的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口糜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口糜多见于婴幼儿,成人相对少见,口腔肌膜糜烂成片状,且略高出肌膜表面,周围不红。
治疗-治疗原则:
口舌生疮的治疗应以清热泻火为基本原则,根据证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温肾、健脾、益胃、滋阴、养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治疗,并配合含漱、吹药、搽药、烧灼、针刺、穴位敷贴等外治法,以促进溃疡愈合。
治疗-对症治疗:
1、心脾积热证
(1)如果出现口渴、咽喉肿痛的患者,可加用石膏、桔梗、天花粉等。
(2)如果红肿灼热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赤芍、丹皮等。
2、阴虚火旺证
(1)如果虚火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肉桂,引火归原。
(2)如果出现心烦失眠,舌质皲裂,心阴不足明显的患者,可改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枸杞、酸枣仁、柏子仁等。
3、脾肾阳虚证
(1)如果出现口疮白浊的患者,可加肉桂、苍术、五倍子等。
(2)如果出现肢体不温、夜尿频多的患者,可改用金匮肾气丸。
治疗-药物治疗:
1、心脾积热证
(1)方药:凉膈散加减。
(2)常用中药:连翘、竹叶、栀子、黄芩、薄荷、大黄、芒硝、甘草。
(3)中成药:黄栀花口服液、西瓜霜胶囊。
2、阴虚火旺证
(1)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肉桂。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3、脾肾阳虚证
(1)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白术、干姜、附子、炙甘草。
(3)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治疗-相关药品:
黄栀花口服液、西瓜霜胶囊、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附子理中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含漱法:用清热解毒的药剂含漱,以消肿止痛;或以蜂蜜一汤匙,徐徐含咽,可止痛敛疮。
(2)吹药法:实证用人中白散、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等吹布患处;虚证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吹布患处。
(3)烧灼法:溃疡数量少、溃疡面小的患者可用小棉球蘸碘酚、10%硝酸银或10%~30%三氯醋酸点于溃疡面上,以止痛敛疮,但需注意不可伤及正常组织。
2、针灸治疗
(1)体针:取颊车、地仓、承浆、合谷、通里、神门、少冲等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口疮日久不愈则需以毫针点刺口疮处,使之少许渗血。
(2)艾灸:脾肾阳虚者取合谷、足三里、太溪、照海、然谷等穴位,悬灸至局部有掀热感、皮肤潮红为宜。
(3)穴位注射:取牵正、曲池、颊车、手三里等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或维生素B1。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口舌生疮的预后一般较好,溃疡较表浅者一般可在1~2周自愈,愈合后不留瘢痕;溃疡较深者,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促进愈合,减少遗留缺损或复发的风险。对于体虚、病程较长者,由于愈合缓慢,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要坚持治疗。
预后-危害性:
口舌生疮可能反复发作,造成不适,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可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本病可能实现治愈。
预后-复发性:
患者再次遇到诱发口舌生疮的原因,比如饮食情志调护不当等,可能会反复发生口腔溃疡。
日常-总述:
口舌生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畅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以及遵医嘱定期复查等,以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凉服用,不可过烫,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2、口腔内用药前先用冷开水漱口,或用0.9%等渗盐水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一般可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
3、口腔内涂药后不能立刻饮水、进食,尽量使药粉在局部多停留些时间,效果会更好。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4、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6、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避免便秘。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用药。
饮食调理:
饮食宜进食清淡,富有营养的软食或半流质,忌过寒、过热、过酸、过硬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饮温开水。
饮食建议:
1、心脾积热的患者宜选择温偏凉的食物,以减轻口腔疼痛。
2、阴虚火旺的患者可多食清淡滋阴生津食物,比如莲子、白木耳汤等。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番茄、橙子、茄子、胡萝卜等,以促进溃疡愈合。
饮食禁忌:
1、避免吃一些坚硬、尖锐的食物,比如坚果、薯片等。
2、忌食辛辣、香燥、温热、动火食物,比如葱、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肉等食物。
3、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
4、不嚼口香糖。
5、避免任何敏感或容易过敏的食物。
预防措施:
口舌生疮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病症,以下几种措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风险: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经常熬夜和过度劳累。
2、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选用软牙刷,避免机械性损伤。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不良情绪刺激。
4、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5、经常参加户外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