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链球菌感染疾病概述: 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形态呈链状排列。链球菌感染为链球菌侵入人体而...
养生
疾病名称: 链球菌感染
疾病概述:
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形态呈链状排列。链球菌感染为链球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血尿、蛋白尿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乏力、厌食、血尿、咽炎、扁桃体炎等
主要病因: 感染、抵抗力差
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肝功能检查、血氧饱和度测定等
重要提醒: 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除了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外,还应注意预防,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临床分类:
1、按溶血现象分类
链球菌按照按溶血现象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三类。
2、按抗原结构分类
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抗原结构的不同,可有很多种类,临床中较常见的有以下三种:A群链球菌(如化脓性链球菌),常引起咽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丹毒、猩红热、蜂窝织炎等疾病;B群(无乳链球菌),主要引起新生儿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D群(牛链球菌),常引起败血症及心内膜炎等。
3、按生化反应分类
可分为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前者可引起肺炎链球菌肺炎、脑膜炎及心内膜炎;后者可引起龋齿和心内膜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或皮肤伤口传播等。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等。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学校、部队等人群聚集或拥挤的地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链球菌咽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寒冷季节增加;脓疱病在温热气候时最易发生。
病因-总述:
链球菌感染与人体抵抗力和感染的菌种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链球菌感染与人体的抵抗力、感染的菌种、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还与其产生的毒素及酶的关系有关。
症状-总述:
链球菌感染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因其累及的部位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都有发热的表现。累及呼吸道会出现咳嗽;累及泌尿系统可见血尿、蛋白尿等,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等肾衰表现;累及皮肤软组织可见皮疹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病前2~3周常有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例如扁桃体炎、咽炎或脓疱疮等病史。
2、全身表现: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头痛及腰痛等表现。
3、链球菌感染累及泌尿系统,可出现血尿及蛋白尿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
此类并发症多见于儿童,可出现颈部淋巴结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链球菌通过筛板蔓延还可造成脑膜炎、脑脓肿等。
2、迁徙性并发症
由细菌血源性播散可产生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肝脓肿等,目前此类并发症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以来已罕见。
3、非化脓性并发症
由链球菌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链球菌感染后可引起风湿热,一般在急性扁桃体炎或咽峡炎发病3周后出现,但亦有短至2~3日,长至1个月左右发病者。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在链球菌感染后第3周起病。
4、其他
新生儿感染B群链球菌后,可合并败血症,存活婴儿可留有严重后遗症,如脑积水、语言障碍等。D群链球菌易附着到心脏瓣膜上,故易引起心内膜炎。此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脓肿、中耳炎、皮肤及软组织炎、骨关节炎、盆腔炎、肺炎、泌尿道及胆道感染等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1、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
2、少尿:每天的尿量少于400毫升。
3、水肿:初期仅在晨起后出现眼睑水肿,继而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者水肿可累及全身。
4、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强迫体位、咳粉红色泡沫状痰等。
检查-预计检查:
首先建议患者做细菌培养,然后再根据发病部位和疾病特征做血/尿常规、抗O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菌培养
根据疾病和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标本(如痰液、血液、胆汁或脑脊液等)进行细菌培养,镜检发现有典型的链状排列球菌时,可作出初步诊断。
2、尿常规
高热患者可出现蛋白尿,并发肾小球肾炎时尿蛋白增加,还可出现红细胞和管型;无肾脏并发症者,在热退后,尿常规检查可恢复正常。
3、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常增高,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猩红热患者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5%~10%。
4、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
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风湿热病人血清中抗O抗体通常比正常人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病人可超过400单位。
5、其他检查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患者可出现肺功能减退和低蛋白血症等表现,可做血氧饱和度和肝肾功能检查以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患者发病前2~3周常有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医生根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再结合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如脓、痰等)或血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即可进行诊断。此外,还可进行抗O试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药物治疗:
首选药物大多是青霉素,对青霉素耐药或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疗程一般不少于10天。具体选择方法如下:
1、A群和C群链球菌感染时,首选青霉素。
2、B群链球菌感染时,首选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
3、D群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较低,故治疗时可选择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
4、肺炎链球菌感染时,首选青霉素G,耐药者可选择万古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
治疗-其他治疗:
严重者需要特殊治疗,如:外科清创、抗休克、抗毒素治疗等。
治疗-治疗周期:
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进行补液。
预后-一般预后:
链球菌感染经过及时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症状基本可以缓解;但若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佳,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可累及呼吸、心血管、泌尿等系统,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急性肾炎等严重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通过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一般不会复发,但患者有可能再次感染。
日常-总述:
本病具有传染性,日常应注意进行适当隔离,做好卫生清洁,严格遵医嘱用药、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和家属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可通过与医生交流,了解疾病的进程、防治和治疗措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不适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本病具有传染性,注意进行适当隔离,给患者准备单独的餐具和日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5、家属要定期对患者的衣物、生活物品及餐具进行消毒。
6、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加重病情。
7、病情轻微或缓解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注意劳逸结合。
日常-病情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注意病情是否好转,观察有无新的症状或突发不适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合理膳食,给予清淡、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机体营养摄入,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助于增强体质。
2、对于新生儿患者,要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供给。喂奶时避免患儿过饱,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反流等情况的发生。
饮食禁忌: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避免胃肠道刺激。
预防措施:
1、链球菌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一定要出门的话,建议佩戴口罩,以避免因飞沫传播而造成感染。
2、注意环境卫生,室内勤通风。
3、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从而降低皮肤、伤口感染的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