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脑胶质瘤疾病别名: 脑胶质细胞瘤疾病概述: 脑胶质瘤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颅内...
养生
疾病名称: 脑胶质瘤
疾病别名: 脑胶质细胞瘤
疾病概述:
脑胶质瘤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或罕见的基因遗传突变有关,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出现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物模糊、感觉丧失、乏力、吐白沫、四肢抽搐直等症状。本病会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头部、颅脑
常见症状: 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物模糊、感觉丧失、失语、吐白沫、四肢抽搐、身体僵直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罕见的基因遗传突变、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检查项目: CT检查、MRI(磁共振)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
流行病学-死亡率:
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引发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突变、肿瘤、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亚硝基化合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目前为止确定的危险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另一个是罕见的基因遗传突变。除此之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因素,也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症状-典型症状:
1、颅内压增高
会出现典型的三联征: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发黑)。
2、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可有感觉丧失、失语、精神不振、乏力、困倦等表现。
3、癫痫
可出现突然意识丧失、吐白沫、四肢抽搐、身体僵直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肢体活动障碍、精神症状、颅内出血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CT检查、MRI(磁共振)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是一种准确、安全的诊断技术,对疾病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了解脑部是否存在肿瘤病变,并明确其位置、大小、数目、性质、与周边重要结构的关系。MRI检查的图像信息优于CT检查,是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CT检查方便快捷,适合初筛、随访、不适合进行MRI检查的患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典型的症状,结合CT检查、MRI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作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出现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等症状。
2、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脑胶质瘤的病理学特点。
诊断-鉴别诊断:
需要注意脑胶质瘤和颅内转移瘤的鉴别。两者症状相似,但颅内转移瘤一般伴有颅外的原发肿瘤,病变的大小、位置与脑胶质瘤不同,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帮助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相关药品:
甲基苄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替莫唑胺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是保留神经功能的同时,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目前无法单独通过手术治愈。但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获得病理诊断,有助于下一步治疗。胶质瘤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可分为肿瘤切除术和病理活检术。
1、肿瘤切除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CT或MRI提示颅内占位;存在明显的颅内高压及脑疝征象;存在由于肿瘤占位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癫痫发作史;患者自愿接受手术。
(2)禁忌证: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复发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其他不适合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禁忌证。
2、病理活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肿瘤位于优势半球,广泛浸润性生长或侵及双侧半球;肿瘤位于功能区皮质、白质深部或脑干部位,且无法满意切除;需要鉴别病变性质。
(2)禁忌证: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复发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其他不适合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忌证。
治疗-放化疗:
1、放疗
放疗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可利用辐射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可在术后或无法手术时,进行放疗。
2、化疗
化疗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由于其生长及复发迅速,进行积极有效的个体化化疗会更有价值。术后应尽早开始化疗和足量化疗,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采用最大耐受剂量的化疗以及合理的化疗疗程,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基苄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替莫唑胺等。
治疗-其他治疗:
电场治疗是一种用于头皮的便携式医疗装置,可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贴敷于头皮的转换片产生中频低场强肿瘤治疗磁场,这可能有助于减缓肿瘤生长。目前研究显示电场治疗安全且有效,推荐用于新发 GBM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脑胶质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让脑胶质瘤变成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
预后-危害性:
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一定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很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治愈率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很难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脑胶质瘤可出现复发,包括原位复发、远处复发和脊髓播散等特殊方式,其中以原位复发最为多见。
预后-生存周期:
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平均存活期为17周,即使进行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1年生存率约30%,5年生存率不足5%。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脑胶质瘤的病死率较高,治疗费用昂贵,加之其发生部位及治疗的特殊性,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家属应多关心和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积极与医生进行沟通,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具体的治疗措施,使患者从心理上正视疾病,增强承受能力,保持最佳的治疗状态。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随便加药、减药、换药。
日常-生活管理:
平时注意营养,适当活动,从而促进体力恢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等。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复诊,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
日常-术后护理:
接受神经肿瘤多学科评估和随访,若随访MRI检查,通常需做增强扫描。另外还应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脑胶质瘤患者饮食调理总的原则是清淡、容易消化和优质蛋白。
饮食建议:
1、要多吃优质蛋白类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动物肝脏等。
2、多吃抗氧化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苹果、西红柿等。
3、化疗期间宜吃具有防护化疗、放疗副作用的食物,如香菇、银耳、黑木耳等。
4、放疗期间可多食补肾养脑、安神益智之品,如酸枣仁、桑葚、罗汉果、黑芝麻等。
饮食禁忌:
1、尽量不吃富含亚硝酸盐食品,如腌菜、隔夜菜、海鲜干货等。
2、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4、忌油腻、油煎的食品。
预防措施:
暂无明确的预防措施。建议有肿瘤家族史,或接触高剂量电离辐射(如接受放疗)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