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内伤咳嗽病疾病英文名称: endogenous cough疾病概述: 内伤咳嗽病,中医病...
养生
疾病名称: 内伤咳嗽病
疾病英文名称: endogenous cough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
常见症状: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主要病因: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相关中医疾病: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
病因-基本病因:
1、脾虚生痰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若脾虚日久可导致肺气亦衰,出现咳嗽、气促、语声低微等症状;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出入,遂为咳嗽。
2、肝火犯肺
肝与肺以经络相连,肝经循行,“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灵枢·经脉》)。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升发与肃降互相制约、互相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肝气郁结,失其升发疏泄之能,就会影响肺气的肃降而致咳嗽。肝火上炎,灼伤肺阴,则可出现咳嗽、痰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胁胀满等症,这类病变,称之为“木火刑金”。
3、肾气虚衰
肾主纳气,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纳于肾。若肾精亏损,不能助肺吸气,就会出现呼吸短促等症,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肾虚咳嗽表现为上气不接下气,动则尤甚,多因肾虚不能纳气所致。又肺阴与肾阴有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若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虚火上炎,灼伤肺阴,就会出现干咳少痰、颧红、口干、声嘶。
检查-实验室检查:
外感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心病、肺癌等。可结合病史、病情、体检作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痰培养、胸部X线透视或摄胸片,以资协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诊断-诊断依据: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诊断-鉴别诊断:
1、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头胀痛、全身酸楚、恶风寒、发热等症。内伤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缓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脏腑病症如疲乏无力、胸满胁痛、食少便溏等。
2、内伤咳嗽与哮病及喘证
哮病及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和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内伤咳嗽,病程一般较长,有先病在肺而影响他脏者,亦有他脏先伤而病及于肺者。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当根据虚之所在着重补正。
治疗-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应及时诊治。若久咳自汗出者,可酌选玉屏风散、生脉饮服用。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素易于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外感咳嗽,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应适当休息。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可据病情适当选食梨、莱菔、山药、百合、荸荠、枇杷等。注意劳逸结合。缓解期应坚持“缓则治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