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盆腔淤血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盆腔淤血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疾病别名: Taylor综合征、卵巢静脉综合征
疾病概述: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又称Taylor综合征、卵巢静脉综合征,是一类由于盆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的妇科疾病,常以慢性下腹痛、坠胀感以及腰骶痛为主要表现,本病也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盆腔
常见症状: 慢性下腹痛及坠胀感、腰骶痛、白带增多、月经改变、极度疲劳感、痛经、性感不快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盆腔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盆腔静脉造影、螺旋CT、放射性核素113MIN盆腔血池扫描、磁共振相衬扫描、腹腔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尤其是生育过的妇女,最常见于25~40岁妇女。
病因-总述:
盆腔淤血综合征主要由于盆腔静脉回流受阻所致,但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体质因素、内外力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盆腔解剖特点
盆腔静脉数量较多,静脉壁薄,无瓣膜,且与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三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因此极易出现静脉受损和病变情况,影响静脉血流,导致盆腔淤血综合征发生。
2、体质因素
部分患者由于个人体质,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淤滞或静脉曲张。因此也常易发生盆腔静脉异常引起盆腔淤血综合征。
3、内外力因素
(1)站立体位: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形成盆腔淤血。
(2)子宫后位:虽然子宫后位不一定都产生盆腔淤血,但常常是引起盆腔淤血的重要因素。子宫后位时子宫卵巢血管丛随子宫体下降屈曲在骶凹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影响,以致静脉处于淤血状态。
(3)早婚、早育:生殖器官未成熟前就负担过重,易于产生盆腔静脉淤血。
(4)便秘:便秘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而直肠和子宫引导静脉互相吻合,痔丛充血必然引起子宫阴道丛充血,故习惯性便秘易于产生盆腔淤血综合征。
(5)阔韧带裂伤:可使得构造上薄弱,缺乏弹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静脉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静脉曲张,还可能使子宫后倒。
(6)孕产频繁:妊娠期间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响,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对子宫周围静脉的压迫,可引起子宫周围静脉扩张。
(7)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系膜内含有丰富的子宫、卵巢静脉末梢吻合支,而结扎手术不仅可机械性干扰盆腔血流动力学,还可引起输卵管系膜血管损伤,从而影响子宫、卵巢静脉回流,造成盆腔静脉淤血。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盆腔淤血综合征可有易疲劳、腰痛、性感不快等症状表现,可能是自主神经紊乱的结果。
5、其他
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者)、哺乳期闭经、子宫颈糜烂(中度以上者)等患者,在行盆腔静脉造影时,有的显示盆腔静脉淤血影像;精神影响(长期忧郁、久病、失眠等)及雌激素水平波动(经前期、围绝经期)者也具有类同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
症状-总述:
盆腔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慢性盆腔疼痛,但也可存在痛经、性感不快、极度疲劳感、白带过多以及其他盆腔组织器官不适症状,还常伴有各种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慢性下腹痛
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多数表现为慢性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疼痛,或为两侧下腹部疼痛,常常是一侧较重,并可累及同侧或两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或髋部酸痛无力。疼痛常开始于月经中期,有少数患者偶尔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腹痛。
2、低位腰痛
疼痛部位相当于骶臀区域水平,少数在骶骨下半部,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症状。经前期、长久站立和性交后加重。
3、瘀血性痛经
几乎半数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特点是月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胀痛,有的还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严重,月经第二天以后明显减轻。
4、性感不快
患者可有深部性交痛,严重者可持续数天,难以忍受,严重者可对性生活产生恐惧或厌倦。
5、极度疲劳感
患者往往整天感到非常疲劳,劳动能力明显下降。
6、白带过多
一半以上的患者有白带过多的症状。白带多为清晰的黏液,无感染征。
7、月经改变
部分患者有月经过多的改变,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反较前减少,但伴有明显的经前期乳房痛。
8、瘀血性乳房痛
70%以上的患者伴有瘀血性乳房疼痛、肿胀,多于月经中期以后出现,至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达高峰,月经过后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患者乳房疼痛较盆腔疼痛为重,以至成为就诊的主诉。
9、外阴阴道坠痛
部分患者有外阴和阴道内肿胀、坠痛感,或有外阴烧灼、瘙痒感。
10、膀胱刺激症状
约有1/3以上患者在经前期有明显的尿频,常被怀疑为泌尿道感染,但尿常规检查正常。对某些症状严重的患者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充血和水肿。个别患者由于瘀血的小静脉破裂可导致血尿。
11、直肠坠痛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感、直肠痛或排便时直肠痛,以经前期较明显,尤以子宫后位者较多见。
12、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绝大多数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都伴有程度不等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心情烦躁、易激惹、情绪低落,夜梦多、枕后部痛等神经系统症状;或有心悸、心前区闷胀不适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或觉气短、呃气、腹胀及排气不畅等;或全身各处不明的酸痛不适,如肩关节痛、髋关节痛,手指发紧感,或眼球胀感等。
症状-并发症:
盆腔炎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常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盆腔及其内部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盆腔静脉造影、螺旋CT、放射性核素113MIN盆腔血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
唯一体征是压痛,多数位于耻骨联合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二的范围,疼痛一般不显著,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2、妇科检查
会阴可见静脉充盈甚至曲张,阴道黏膜常有紫蓝着色,宫颈肥大、水肿,周围黏膜紫蓝着色,有时可在宫颈后唇看到充盈的小静脉,分泌物多,子宫后位,可稍大呈球形,也可正常大小;卵巢囊性增大,子宫、宫旁、宫骶韧带有触痛是本综合征最突出的征象。
3、其他部位检查
部分患者乳房检查可扪及乳头下方弥漫性肿大的乳腺组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检查-其他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尽管因盆部抬高,有些病例不一定能看出曲张的静脉,但能与其他病变如炎症等鉴别。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盆腔造影
是将造影剂注射在子宫腔底肌层内,使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片,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时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的一个方法。在盆腔静脉血运正常时,造影剂通常20秒内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淤血征时,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变慢,造影剂流出盆腔,要20秒以上的时间。
2、放射性核素113MIN盆腔血池扫描
其原理为盆腔静脉淤血时局部静脉曲张,血液淤积形成“血池”,从而获得放射性可读性核素浓聚的扫描。
3、螺旋CT
是一种无创的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常在患者深呼吸时拍摄动脉时相的螺旋CT,原理是因为深呼吸时引起腹腔静脉压增高,导致肾静脉血逆行,充盈子宫和卵巢周围的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的直径大于5mm就可显影。
4、磁共振相衬扫描
可显示性腺静脉血流逆行或流速缓慢(小于5cm/s)。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典型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可以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与盆腔瘀血综合征同样好发于育龄妇女,可表现为下腹痛、腰骶部疼痛、痛经、白带多等症状。但慢性盆腔炎患者常有继发不育史及反复急性发作史,妇科检查盆腔增厚,可有炎性包块形成,抗感染治疗常有效;而盆腔瘀血综合征往往患者自觉症状严重,但并不影响受孕,且该病患者往往继某次生产或流产后无感染史的情况下,不久就出现上述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其症状与妇科检查所见不相符,抗炎治疗无效。腹腔镜检查如见到盆腔内炎性病变及粘连有助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2、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亦多见于育龄妇女,是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下腹痛、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等症状与盆腔瘀血综合征相似。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为进行性加剧,常伴有不育,妇科检查往往有典型的体征发现,即于子宫后壁、宫骶韧带、后穹隆常可扪及触痛性结节,有时附件区可扪及囊性包块。中度及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与盆腔瘀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比较容易,而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典型症状。常需借助腹腔镜检查方可确诊。
3、盆腔包块
盆腔包块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或盆腔后壁肿块压迫髂静脉或髂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盆腔静脉扩张时应与本病鉴别,但该病特点是单侧静脉扩张,往往妇科检查时可扪及盆腔包块,辅助超声检查不难鉴别。
4、神经官能症
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中部分有头晕、心悸、失眠、乏力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需与该病鉴别。辅以妇科B超检查、腹腔镜检查及盆腔静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有确切疗效的方法。通常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一般轻症者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纠正相关病因缓解盆腔血流淤滞情况;重症患者需药物治疗,严重者还可酌情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改变体位
改变习惯性的仰卧位为侧卧位,长期从事站立或静坐工作的患者,可采用周期性体息,调节体位,以减轻盆腔静脉淤滞。
2、体育锻炼
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一般效果较好。
3、胸膝卧位
有子宫后位的患者,每日坚持2~3次连续10分钟的胸膝卧位,可使盆腔疼痛的症状得到减轻或缓和。
4、调节自主神经
一方面做心理治疗,认识此为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疼痛,一般不需手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试用自主神经调节药、镇静药或肌肉营养药,如谷维素、维生素E、氢溴酸、加兰他敏、新斯的明、地西泮(安定)等。
5、理疗
适当进行理疗可加速盆腔血流速度,减轻盆腔血液淤积。
治疗-药物治疗:
使用高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等孕激素进行治疗,可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往往症状复发;此外还可酌情选择避孕药或GnRH类似物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醋酸甲羟孕酮、妈富隆、达英-35、优思明
治疗-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1、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
适用于肥大、后位子宫,欲留子宫及附件的年轻患者。将后位的子宫变为前位,常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效果较好。
2、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适用于40岁以上已完成生育,而又病情严重者。此方法可同时切除曲张的盆腔静脉,特别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但创伤较大,且部分患者可能术后仍有下腹痛不能缓解。
3、阔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
适用于年轻、尚需生育因阔韧带裂伤所致的严重盆腔淤血征。此方法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患者子宫都恢复了正常位置及正常大小,且症状及征象也几乎全部消失。但手术修补后的患者再次怀孕时需行剖宫产术,否则可使修补术失败。
治疗-其他治疗:
病情较重,影响日常生活,而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卵巢静脉栓塞和卵巢动脉灌注。
治疗-治疗周期: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5-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若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等常造成较大影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经过合理、正规的治疗后,部分患者有治愈可能。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日常-总述: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不适,促进机体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由于不适症状或对病情过度担忧,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家属应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其平稳心态。患者也可通过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了解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对药物进行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做好私部清洁,保持生殖道清洁和外阴卫生,避免感染;
3、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以防受凉感染,降低机体抵抗力。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病情是否逐渐好转,各种不适症状有无缓解或消失,术后切口是否愈合良好,若出现不适或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复查时携带既往病历和近期检查结果,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遵医嘱定期换药,以防发生感染;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3、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撕裂,影响愈合。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机体营养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大便通畅。
3、宜吃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食物,如鸡肉等。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对机体造成不良刺激,加重不适,影响治疗效果。
2、忌吃寒凉性的食物,如茭白、莲藕等。
预防措施:
1、避免早婚、早育、性生活过度及生育过多,以防对生殖系统造成较大负担。
2、无生育计划时,做好避孕措施,避免人工流产等手术。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保持生殖部位清洁。
4、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病变不适,并及时进行治疗。
5、产后或流产后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静脉回流,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预防盆腔静脉瘀血。
6、避免过度疲劳,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当进行休息或活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