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脾动脉瘤疾病英文名称: splenic artery aneurysm疾病概述: 脾动脉...
养生
疾病名称: 脾动脉瘤
疾病英文名称: splenic artery aneurysm
疾病概述:
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多发生于女性,尤其是多次妊娠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先天性、动脉硬化及外伤等有关。脾动脉瘤患者多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当动脉瘤破裂或急性扩张时会出现明显疼痛。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会造成腹腔内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血管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破裂时可有腹部剧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腹部x线平片、腹部B超、腹部CT血管造影、脾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 出现左上腹或左肩胛区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脾动脉瘤破裂。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腹部内脏动脉瘤,约占60%。人群发病率估计为0.78%,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生率则高达10.4%。门脉高压症患者中脾动脉瘤的发生率高达18%。
流行病学-死亡率:
脾动脉瘤在未怀孕女性中破裂率为3.0%~5.4%,怀孕患者脾动脉瘤破裂发生率45%,破裂后死亡率高达75%,胎儿死亡率为9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生率比为1∶4。
病因-总述:
脾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动脉硬化及外伤等。局部血流动力学、机体内激素变化等都可能与脾动脉瘤的形成有关。另外,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假性动脉瘤、感染、损伤等均可能导致脾动脉瘤。
病因-基本病因:
1、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包括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和门静脉淤血,被认为与脾动脉血流增加有关,从而促进了动脉瘤形成。
2、激素因素
妊娠期间内分泌变化可能与弹力蛋白的形成受损以及内弹力层变形有一定关联;除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印象外,一种被称为驰缓素的晚孕激素也可能改变动脉壁的弹性。
3、炎症因素
脾动脉瘤也可由炎症、感染等原因引起。最常见的炎症为急、慢性胰腺炎。胰酶中的弹力蛋白酶可破坏脾动脉的弹力纤维层,使动脉壁变得薄弱因而形成动脉瘤。
病因-危险因素:
1、性别
女性更容易发生脾动脉瘤,尤其是有多次妊娠史的女性。妊娠时雌激素和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引起脾动脉中层缺损,发生脾动脉瘤的风险性增加。
2、门静脉高压病史
门静脉高压的高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引起脾动脉扩张甚至破裂。
3、年龄
年龄增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升高,更有可能患脾动脉瘤。
4、高血压
过高的血压会导致动脉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大,使血管壁受损变薄,发生脾动脉瘤的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脾动脉瘤多无症状,常在偶尔的剖腹术或动脉造影时被发现。部分患者有左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左肩胛区放射。脾动脉瘤的快速增大可加重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在瘤体破裂前常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突然剧烈的腹痛可能提示脾动脉瘤瘤体破裂。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生时的表现
脾动脉瘤通常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左上腹或上腹部不适,偶伴左侧肩胛下区放射痛。
2、破裂前的表现
大约5%的患者在瘤体破裂前,常有较明显的先驱症状,如间歇性左季肋区或左上腹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还可伴Kehr征,即左肩疼痛,甚至由于瘤体在破裂前的突然增大表现出左肩或右肩的疼痛,伴恶心、呕吐。
3、破裂后的表现
脾动脉瘤可直接破入腹腔,表现为突发性腹痛、失血性休克。而有时则表现为“二次破裂现象”,即破裂性出血先汇聚于小网膜囊内,此时表现为急性腹痛、头晕、心悸等。经休息或补充血容量后生命体征可恢复稳定,而后因出血从小网膜囊进入腹腔内再次出现血压下降、腹痛加重。妊娠时脾动脉瘤破裂表现酷似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或子宫破裂。脾动脉瘤破裂到游离腹腔可导致休克、腹部膨隆和死亡。
症状-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
脾动脉瘤还会破裂到相邻器官,若侵蚀破入消化道如胃、结肠,造成消化道出血,可见吐血、便血、乏力等症状。
2、胰腺炎
脾动脉瘤体影响胰腺可能引起胰腺炎,常见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胆总管阻塞
脾动脉瘤体破入胆总管,可能导致胆总管阻塞,可见黄疸等症状。
4、脾动脉瘘
脾动脉瘤瘤体破裂,可导致脾动脉瘘,可伴见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5、继发性门脉高压
脾动脉瘤导致局部血流动脉血的改变,导致继发性门脉高压,可伴有腹水、呕血、腹壁静脉曲张等表现。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剧烈腹痛。
2、伴便血等症状。
3、休克。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左上腹疼痛。
2、伴左肩胛区疼痛。
3、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时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普外科或血管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衣着宽松,方便医生进行检查。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吗?
4、近期有妊娠吗?
5、近期有遭受外伤或感染吗?
6、您还有其他的疾病吗?
7、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死亡吗?
3、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6、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手术的效果如何?
7、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8、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会留下后遗症吗?会复发吗?
9、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其次可能会建议进行腹部x线、腹部B超、腹部CT血管造影、腹部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脾动脉瘤患者一般由于病变范围较小,位置较深,难以触及左上腹搏动性肿块。部分患者腹部脾触诊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若瘤体巨大可触及动脉瘤。部分患者腹部血管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腹部X线检查能够初步了解腹部病变情况,有时可见左上腹囊状钙化影。
2、腹部超声
常作为怀孕妇女的首选检查及怀疑脾动脉瘤患者的筛检。
3、腹部CT血管造影
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血管壁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4、脾动脉造影
可确切了解动脉瘤的大小、位置,还可确定它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否合并其他内脏动脉瘤,能够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对怀疑脾动脉瘤的患者,主要用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一般根据腹部B超、腹部CT血管造影、腹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其中,腹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治疗-治疗原则:
脾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对于无症状的脾动脉瘤,直径小于2cm或全身状态欠佳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定期随访。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包括动脉瘤在内的脾切除,也可根据动脉瘤所在的不同部位,采用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脾动脉结扎等。
治疗-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的患者的治疗应以控制血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适应症及手术时间
(1)有症状的脾动脉瘤应早期手术治疗。
(2)妊娠女性的动脉瘤手术宜在妊娠期的最后12周前进行。
(3)怀疑有脾动脉瘤破裂先兆或发生破裂时,应急诊手术。
(4)对于动脉瘤直径超过2cm而手术风险较小的脾动脉瘤患者,建议行择期手术。
2、开放手术
脾动脉瘤早期处理以传统开放手术为主要手段,开放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动脉瘤和脏器的解剖关系和动脉瘤的性质,主要包括脾动脉结扎、瘤体切除和脾切除。
(1)若瘤体靠近腹腔动脉且远离胰腺,可切除瘤体、移植血管重建脾动脉。
(2)若瘤体靠近胰腺,可行瘤体近、远端动脉结扎。
(3)瘤体靠近脾门,且脾蒂与胰尾粘连紧密者,可将瘤体连同脾脏甚至胰体尾一并切除。
3、介入治疗
介入手术包括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和介入栓塞术。具有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等优势。
治疗-治疗周期:
脾动脉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脾动脉瘤的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很少会再次发生破裂。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疾病的预后。
预后-危害性: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常以动脉瘤破裂急症就诊,破裂后引起大出血,若救治不及时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及时手术治疗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日常-总述:
脾动脉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外科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有创性的治疗手段,加上术后出现疼痛、腹胀等,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给予患者爱与关心,帮助患者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
(2)患者应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态,积极参与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避免疾病进展。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2、进行适量运动,但不以疲劳为度,增强体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
4、严格控制血压。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每3个月复查一次,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腹部B超等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全麻未清醒的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术后6小时改半卧位,次日可下床活动。
2、术后当日禁饮食,肛门排气后恢复饮食,由流质逐日改为半流质,术后4天可进普食。
3、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及精神状况,以早期发现有无内出血,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妥善固定,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5、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服用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
脾动脉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饮食,清淡饮食,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尽量避免多油多脂饮食。
饮食建议:
1、以高维生素、高营养、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2、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1、忌烟酒。
2、忌暴饮暴食。
3、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等类别的食品。
预防措施:
脾动脉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具体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低盐、低油、低脂、低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喝浓茶、咖啡。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4、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保持规律运动,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高强度运动。
5、积极治疗与本病相关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6、避免外伤、感染等因素。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