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dermatitis疾病概述: 皮炎(dermatitis)泛指各种...
养生
疾病名称: 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dermatitis
疾病概述:
皮炎(dermatitis)泛指各种类型的皮肤炎症,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过敏、遗传、免疫、感染、药物、昆虫叮咬、物理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皮损为多形性,包括丘疹、丘疱疹、水疱、红斑、鳞屑、糜烂、溃疡等,患者还可出现瘙痒、灼热、疼痛等不适。通常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手术、物理方法等进行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皮炎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丘疹、丘疱疹、水疱、红斑、鳞屑、糜烂、溃疡、瘙痒、疼痛、灼热感
主要病因: 病因复杂,可能与过敏、感染、药物、昆虫叮咬和毒液刺激、物理因素、遗传、免疫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斑贴试验、组织培养、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皮炎通常不会危害机体健康,但可引起多种皮损、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积极就医诊治,可促进皮肤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分类:
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有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虫咬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蜂窝织炎、夏季皮炎等。部分疾病根据病程、发病人群、发病部位等情况又可分为不同类型。
1、接触性皮炎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
(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
(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如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
(3)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如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2、特应性皮炎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两种。
(1)单纯型:仅表现为皮炎。又可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外源型患者有血清总IgE升高、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而内源型上述变化不明显或缺如。内源型特应性皮炎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2)混合型:除了有皮炎的表现外,还合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
3、脂溢性皮炎
是常见于头、面、胸背部或会阴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发病人群分为婴儿型和成人脂溢性皮炎。
(1)婴儿型:发生在生后3~4周,多见于头皮、面部,包括眉弓、双颊、躯干部、尿布区以及腋部,有自限性。
(2)成人脂溢性皮炎:可累及头皮及胸骨前区、腋部、乳房下及腹股沟处皮肤。
4、神经性皮炎
又称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癣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受累范围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
(1)局限性: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常发生于颈、背、肘、腰、尾骨部、会阴、阴囊等部位。
(2)播散性:皮疹分布广泛,除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所累及的部位,还可累及眼皮、头皮、躯干、四肢等部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特应性皮炎
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2002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8.5%,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
2、脂溢性皮炎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2%~5%。
3、蜂窝织炎
发生率约为每年200/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也可成年时发病。
2、脂溢性皮炎好发于成年人和婴儿。
3、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
4、虫咬皮炎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
5、蜂窝织炎常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1、虫咬皮炎以夏、秋季节最多见。
2、夏季皮炎主要见于夏季。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1、特应性皮炎近30余年的全球发病情况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城市化、工业化有关;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
2、随着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逐渐增多,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
病因-总述:
皮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有过敏、感染、药物、昆虫叮咬和毒液刺激、物理因素、遗传、免疫等,但部分皮肤炎症疾病的病因目前还尚未完全明确。
病因-基本病因:
1、过敏
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可引起皮肤出现炎症性反应。能够引起过敏的外源性物质种类多样,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1)动物性
主要包括动物的毒素、昆虫的毒毛等,如蜂类、水母、毛虫等。
(2)植物性
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如漆树、荨麻、橡树、银杏、猫眼草、某些菊科和报春花属、少数瓜果、蔬菜、花粉等。
(3)化学性
①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等;
②日常生活用品:如洗涤剂、肥皂、清洁养护用品、皮革、塑料、橡胶制品等;
③化妆品:如染发剂、止汗剂、油彩、香膏等;
④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某些中草药等;
⑤化工原料:如油漆、染料、甲醛、汽油、机油等;
⑥杀虫剂与除臭剂。
2、感染
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也是引起皮肤炎症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
3、药物
除某些药物导致的过敏情况,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使用不当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
4、昆虫叮咬和毒液刺激
跳蚤、虱子、螨、蚊、臭虫、蠓虫等叮咬皮肤,或隐翅虫等昆虫的毒液接触皮肤后,也可引起皮肤局部刺激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5、物理因素
长期日光照射、高温、低温、摩擦、挤压、搔抓、放射线等均可引起皮肤黏膜发生炎症性损害。
6、其他
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也可能与皮炎的出现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皮炎的患病风险:
1、由于职业原因需长期接触化学刺激性物品,如清洁工等;
2、存在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免疫力低下;
3、长期过度疲劳或存在抑郁、紧张、焦虑等精神异常;
4、大量吸烟饮酒,存在营养不良情况;
5、个人卫生情况较差,不注意皮肤清洁。
症状-总述:
皮炎可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损害,常见有丘疹、丘疱疹、水疱、红斑、鳞屑、糜烂、溃疡等,患者还可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疼痛、灼热感等。但不同的皮肤炎症疾病,其具体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常见的几种皮炎疾病临床表现如下:
1、接触性皮炎
(1)急性接触性皮炎: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其上可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大疱破溃后呈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常自觉瘙痒或灼痛。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有全身症状。皮损痊愈后可遗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长期反复接触刺激物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损轻度增生及苔癣样变。
2、特应性皮炎
患者可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样损害,由于搔抓、摩擦,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干燥等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不适。
3、脂溢性皮炎
本病通常表现为上覆油脂状鳞屑的红斑,有时还可有患处毛发脱落症状,可伴不同程度瘙痒。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
4、神经性皮炎
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褐黄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可因瘙痒出现抓痕、血痂和轻度色素沉着;播散性皮损呈多数苔藓样变,常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
5、虫咬皮炎
鲜红色风团样损害为常见皮肤表现,其中央可有小水疱或咬痕,有时还可出现大疱样损害。皮疹消退后可留有短暂浅褐色色素沉着。
6、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可有皮肤变薄、潮红、肿胀伴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等痤疮样皮炎。有时可有皮肤老化,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甚至萎缩。还可有色素沉着,汗毛增粗变长。可自觉有灼热、疼痛、瘙痒和紧绷感。
7、蜂窝织炎
皮损初起为弥漫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严重者可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急性期可伴疼痛、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慢性期皮肤呈硬化萎缩。
8、夏季皮炎
皮损初起为大片红斑、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继之可见丘疱疹。自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
症状-并发症:
皮炎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当并反复搔抓,可能会继发皮肤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
2、皮损不断加重,出现糜烂、溃疡等病变;
3、伴严重瘙痒、疼痛等不适;
4、皮损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外貌美观;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出现持续存在的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糜烂、溃疡等损害时,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出现皮损部位进行检查,就诊时应穿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查,患者需于就诊前一晚10点后禁食,就诊当天空腹来诊。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或携带药盒,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患者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
1、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到现在有多久了?
2、您是否有瘙痒、皮肤干燥的症状?
3、影响您的症状缓解或加重的因素有哪些?
4、您出现症状之前接触过什么物质吗?
5、您有特应性疾病的家族史吗?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6、您是从事什么职业呢?工作中会接触化学物质、粉尘、金属等物质吗?
7、您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是否是反复发作呢?
8、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可以治愈吗?
4、目前需要如何治疗呢?需要吃药吗?
5、大约多久可治愈?治愈后会复发吗?
6、我这个病会传染家人吗?会遗传吗?
7、我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发红、肿胀、丘疹、水疱、斑片、溃疡、糜烂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斑贴试验、组织培养、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病理检查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在询问相关情况之后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对辅助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了解面容、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之后会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皮肤破损、鳞屑、溃疡、出血、糜烂等异常表现。
2、触诊
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必要时还需检查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根据血细胞变化情况判断机体有无感染,并初步推测感染的严重程度。
2、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通常检查IgG、IgM、IgE等水平,可帮助判断皮炎的发生是否与免疫因素有关,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有一定意义。
3、斑贴试验
此检查是筛查接触变应原的可靠方法。通常会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并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变化情况,从而了解机体过敏情况,并明确致敏物质。
4、组织培养
医生会在皮损部位取部分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培养情况,有助于了解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对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也有一定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会在典型皮损部位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了解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遗传史、蚊虫叮咬史、过敏史,以及丘疹、丘疱疹、水疱、红斑、鳞屑、糜烂、溃疡等皮肤损害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通常不难。
治疗-治疗原则:
皮炎可通过药物、手术、物理方法等进行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促进皮损恢复、避免疾病复发等目的。通常医生会根据病变的具体表现、患者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治疗-一般治疗:
1、病情严重者,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远离相关致敏物质或不良刺激性物质。
3、注意皮肤保护,不搔抓,以防引起皮肤损伤。
4、皮肤过度干燥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保湿剂。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有助于缓解皮肤炎症,可根据情况选择霜剂、乳膏等外用剂型或口服用药。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
2、抗感染药物
存在感染时,可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感染常用莫匹罗星、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真菌感染可用咪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治疗。
3、抗组胺药物
有助于减轻瘙痒,缓解过敏情况。常用药物有氯雷他定等。
4、钙调神经抑制剂
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能迅速改善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
5、其他
存在明显渗液时可外用硼酸溶液、醋酸铝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还可使用多塞平乳膏、非甾体抗炎药、氧化锌油等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莫匹罗星、青霉素、咪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氯雷他定、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硼酸溶液、醋酸铝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炉甘石洗剂、多塞平乳膏、氧化锌油
治疗-手术治疗:
如存在局部脓肿,可能需进行手术切开排脓、引流。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皮炎若病情严重,且皮损位于暴露部位,可严重影响外貌美观。
2、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严重的瘙痒、疼痛等不适,可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皮炎具有自限性,一段时间后或去除相关不良因素后,皮损可逐渐缓解、消退。
预后-治愈性:
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皮肤炎症可逐渐好转、消退,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如治疗不规范、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需要保持皮损处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损伤,远离一切可能引起皮炎的刺激物。同时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皮炎可影响外貌美观,且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严重的瘙痒、疼痛等不适,可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使患者心情烦躁,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大多失去信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
2、护理要点
家属及朋友应积极劝导,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以及防止反复发作。
日常-用药护理:
1、服用抗组胺类药物者需注意观察有无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状。服药期间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2、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局部治疗效果和全身不良反应,为医师及时调整药物提供依据。
3、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足量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2、远离相关致敏物质或不良刺激性物质。
3、注意皮肤保护,勤剪指甲,不要搔抓皮肤,以防引起皮肤损伤。
4、皮肤过度干燥时,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洗澡后可涂抹润肤露。
5、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可使用冷水湿敷;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拍打,以代替抓挠。
6、穿宽大舒适及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防止局部摩擦而加剧瘙痒。
7、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理:
患者的饮食应清淡可口,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同时还需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建议:
1、以清热利湿为主,多食用冬瓜、百合、绿豆、莲子、苦瓜等凉性食物。
2、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3、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4、多饮水,加速身体代谢,加速毒素排泄。
饮食禁忌:
1、忌食鱼、虾、海鲜类食物。
2、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4、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及甜的饮料。
5、禁烟禁酒。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复杂,以下措施可能会降低皮炎的患病风险:
1、避免长期接触化学刺激性物品,相关工作者需要做好防护,如穿防护服、戴防护面罩或口罩。
2、可每天进行半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瑜伽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3、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4、不要大量吸烟、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应注重皮肤清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加强皮肤防护,不要接触不知名的动物以及植物,远离放射线、紫外线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