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发疾病英文名称: mammary cellulitis疾病概述: 乳发(mammary...
养生
疾病名称: 乳发
疾病英文名称: mammary cellulitis
疾病概述:
乳发(mammary cellulitis)是指发生在乳房且容易腐烂坏死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以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恶寒发热为特征。本病发病迅速,病变范围较广,病情较重,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发生多与时疫侵袭、肝胃湿火、火毒炽盛等因素有关。经积极治疗,溃后脓出顺畅,则预后尚好;溃后如有变证表现,则预后不佳。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乳房部蜂窝织炎、乳房坏疽等疾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中医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乳房
常见症状: 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恶寒发热
主要病因: 时疫侵袭、肝胃湿火、火毒炽盛
检查项目: 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血常规、血细菌培养、B超检查
重要提醒: 若发现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恶寒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发为火毒攻心的危急重症。
临床分类:
1、肝胃湿火
主要表现为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毛孔深陷,疼痛剧烈;伴有发热怕冷,骨节酸痛,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2、火毒炽盛
主要表现为乳房部皮肤湿烂,迅速发黑溃破腐烂,疼痛加重;伴有高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3、正虚邪衰
主要表现为乳房疮面腐肉渐脱,脓水稀薄,肉色灰白,长时间疮口不敛;伴有精神疲倦、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此病好发于哺乳期女性。
病因-总述:
乳发的发生多与时疫侵袭、肝胃湿火、火毒炽盛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肝胃两经湿热郁结乳房。病位在乳房,与肝、胃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时疫侵袭
外感时疫之气,疫毒入侵人体,蕴阻经络,导致肝胃二经湿热壅积,结聚与乳房而发病。
2、肝胃湿火
由于产后体弱,正气不足,湿热火毒乘虚侵犯皮肉,阻于肝胃二经,壅结乳房而发病。湿毒较六淫邪气更为凶险,湿毒导致乳房漫肿,溃后脓腐成片;火性猛烈,故病势凶险;湿火相兼,肿胀溃烂严重而迅速。
3、火毒炽盛
疾病发展过程中,湿热毒邪内攻,邪盛正虚,火毒炽盛,或乳痈火毒炽盛而并发本病,导致疾病迅速发展,病情凶险。
症状-总述:
乳发发病迅速,主要表现有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病变范围较乳痈大,迅速岀现皮肉腐烂,病情较重,甚至可发生热毒内攻。
症状-典型症状:
1、疾病初起,主要症状有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毛孔深陷,疼痛剧烈。
2、疾病发展化脓,主要症状为乳房部皮肤湿烂,迅速发黑溃腐,疼痛加重。
3、疾病后期破溃脓出,若成顺证,则表现为脓出顺畅,腐肉逐渐脱落;若发生变证,则表现为腐肉逐渐脱落,脓水稀薄,肉色灰白,日久不收敛。
症状-并发症:
乳漏:由于乳发失治,溃后脓出不敛,日久形成乳房窦道,单一或多孔,时时有脓汁外流或乳汁溢出,发为乳漏。表现为疮口脓水淋漓,或杂有乳汁或豆腐渣样分泌物,久不收口等。
症状-伴随症状:
可有发热怕冷,骨结酸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或高热发烧,口干口渴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乳房皮肤湿烂,迅速发黑溃腐,疼痛加重等脓出表现。
2、有高热高烧,口渴,面色无华,神昏不清等全身症状。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恶寒发热等症状。
2、伴有骨结酸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等表现。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乳腺外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乳房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较宽松的衣物,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身体酸痛、食欲不振、口干口渴、神疲乏力等?
4、乳汁排出顺畅吗?平时有注意乳房的清洁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乳房会有肿痛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体温测量、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乳房的形态及颜色、神态、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乳房软硬及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来初步判断病情轻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一般检测到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有助于判断为感染性疾病。
2、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若高热不退,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细菌种类,帮助医生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案,控制感染。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确定脓肿的位置和深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恶寒发热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乳房肿胀疼痛症状的乳汁潴留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迅速,以乳房部皮肤掀红漫肿,2天~3天后皮肤湿烂,发黑溃腐,疼痛较重,毛孔深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2、体征
初起乳房部皮肤掀红漫肿,毛孔深陷;继而皮肤湿烂,发黑溃腐;溃后腐肉渐脱则痊愈,邪毒内攻出现变证则难以治疗。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血常规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乳汁潴留性囊肿:二者的发病部位都在乳房,都有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乳汁潴留性囊肿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乳汁排除不畅,典型表现为乳房轻微胀痛,触摸有肿块,表面光滑可移动,有囊性感,预后良好;乳发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火毒外侵及肝胃两经湿热蕴结乳房,典型表现有乳房皮肤焮红漫肿,疼痛剧烈,毛孔深陷,化脓破溃等,发病迅速,预后较差。
治疗-治疗原则:
乳发的中医治疗原则为初起肝胃湿火,治以清热泻火、利湿解毒;成脓时火毒炽盛,治以清热泻火、凉血托毒;溃后正虚邪衰,宜调补气血、生肌收口。本病发病迅速,故治疗必须及时,以控制其扩散。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肝胃湿火
(1)有高热口渴的患者,可加用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等。
(2)若肿痛剧烈的患者,可加用赤芍、玄胡等。
(3)食欲不振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神曲、麦芽等。
2、火毒炽盛
脓液积聚明显者,可加用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等。
3、正虚邪衰
高热神昏严重的患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并加服安宫牛黄丸。
治疗-药物治疗:
1、肝胃湿火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当归、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夏枯草、泽泻。
2、火毒炽盛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穿山甲、皂角刺。
(2)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当归、生地黄、赤芍、蒲公英、牡丹皮、黄连、黄柏、夏枯草、泽泻、穿山甲、皂角刺。
3、正虚邪衰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黄芪、当归、白芍、白术、熟地黄、茯苓、川芎、香附、枸杞子、金银花、甘草、肉桂。
治疗-手术治疗:
局部成脓腐黑不溃,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可作切开排脓手术。脓肿在乳房部做放射状切口或循皮纹切开;乳晕部脓肿宜在乳晕旁做弧形切口;乳房后位脓肿宜在乳房下方皱折部做弧形切口。
治疗-其他治疗:
外治法
1、初起
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2、成脓
脓肿形成时,应在肿胀及疼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3、溃后
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并用药线插入切口内引流,切口周围外敷金黄膏;待脓净仅有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收口。
治疗-治疗周期:
乳发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乳发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乳发是发生在乳房且容易腐烂坏死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病迅速,病变范围较广,难以迅速治愈。预后因人而异,若溃后腐肉渐脱,身热渐退,则疮疡逐渐愈合,预后良好;若正虚邪盛,毒邪内攻,见高热神昏等症状,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本病症情较为严重,发病迅速,若疾病失治,则会出现毒邪内攻的危急重症。
2、若乳络损伤,则转为乳漏,经久不能收口。
预后-治愈性:
治疗适当,腐脱新生,热退肿消,大约1月可以痊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乳发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乳房疼痛肿胀,不能正常授乳会出现情绪急躁,心烦焦虑等表现,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治疗。
2、有严重感染或脓肿形成的患者,会有不安害怕等担忧的情绪,患者应解除烦恼,放松心态,注意情志调理,避免肝气郁积而加重疾病。
3、患者可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若肿痛剧烈,可以局部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草药外敷。
2、火毒炽盛的患者中药汤剂宜凉服,正虚邪衰的患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3、外敷药物如引起过敏反应,应停止使用。
4、成脓期外敷药时应暴露乳头,保持乳汁分泌通畅;溃脓期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疮周皮肤清洁。
日常-生活管理:
1、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起居规律,注意休息,保持睡眠充足,养好精神。
3、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
4、平素宜保持乳房的清洁,避免发生感染,加重病情。可以经常淋浴,及时更换内衣。
日常-病情监测:
1、定期观察乳房皮肤的色泽、温度、乳房肿块的大小范围、疼痛性质和程度。
2、观察溃后脓出是否顺畅,及脓液的量、色、质、气味等。
3、观察有无乳汁郁积、疮口有无溢乳现象。
4、若观察出现高热口渴,神疲乏力,神昏等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及时救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B超检查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日常-术后护理:
乳发排脓术后应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有营养,保持干净清洁,避免感染,定时消毒换药。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为佳。尤其注意饮食宜忌,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发物等,饮食不宜过饱、过咸、过甜,戒烟酒。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鸡蛋等。
2、肝胃湿火的患者,宜食用疏肝清热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萝卜丝汤等。
3、火毒炽盛的患者,宜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鲜蒲公英、鲜藕、绿豆等。
4、正虚邪衰的患者,宜食用益气补血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牛奶、黄芪粥、黑鱼山药汤、当归牛肉汤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加重湿邪淫聚。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这些食物多属温热,易助热生火。
4、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防止寒邪侵袭人体,造成寒热错杂征象。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对于哺乳期女性应保持乳房清洁,重视卫生,注意增强体质,饮食调护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宜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
2、起居有常,早睡早起,调节精神状况。
3、饮食有节,温凉适度,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腻、辛辣、过咸、过甜、海膻发物等食品。戒烟酒。
4、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心态宁静,避免忧思郁怒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志刺激,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5、平时适当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呼吸操等方法坚持锻炼,但忌剧烈运动,以增强体质。
6、产妇产后常因气虚汗出过多,故应经常淋浴,及时更换内衣,并注意避免外邪侵袭。
7、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哺乳后用胸罩将乳房托起,切勿让婴儿含乳头睡觉;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