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痈疾病别名: 妒乳、吹乳、乳毒、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疾病概述: 乳痈为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
养生
疾病名称: 乳痈
疾病别名: 妒乳、吹乳、乳毒、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疾病概述:
乳痈为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本病多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与全身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细菌侵入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可伴恶寒、发热、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乳腺外科
发病部位: 乳房、胸部
常见症状: 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寒战、高热、脉搏加快
主要病因: 全身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细菌侵入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检测、超声检查
重要提醒: 重症感染者,可形成全身性脓毒血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多发生于产后3~4周。
病因-总述:
本病有乳汁淤积、细菌侵入两大主要病因。
病因-基本病因:
1、乳汁淤积
(1)患者哺乳技巧不正确,导致乳汁没有被婴儿吸入,大量淤积。
(2)患者的乳腺管有阻塞的情况,导致乳汁不能顺利流出,大量淤积。
2、细菌侵入
患者乳头有破损,细菌通过乳腺管或淋巴管侵入,乳汁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营养。
症状-总述:
主要症状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
症状-并发症:
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乳腺脓肿会发生破溃,深部脓肿还可能向体内疏松组织进一步扩展。重症感染者,可形成全身性脓毒血症。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超声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乳房的颜色、质地、温度以及腋窝淋巴结,发现患侧乳房红肿、皮温升高,同侧腋窝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发生炎症反应。
2、细菌培养
取患者乳汁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病原体,协助诊断和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可判断乳腺是否存在脓肿。初期无明显变化,晚期可有脓腔形成。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典型症状,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超声检查作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
2、体格检查发现患侧乳房红肿、皮温升高,同侧腋窝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3、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一般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检测发现C反应蛋白升高。
4、乳腺超声初期无明显变化,晚期可有脓腔形成。
诊断-鉴别诊断:
1、粉刺性乳痈
多发生于非哺乳非妊娠期,可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常有白色粉渣样物溢出。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局部红肿热痛程度和全身症状通常比乳痈轻。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不易收口,可反复发作,形成乳漏。
2、炎性乳腺癌
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乳迅速肿胀变硬,常累及整个乳房的1/3以上。病变部位皮肤颜色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改变,局部不痛或轻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一般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化脓,抗炎治疗无效。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良。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在未形成脓肿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果病情进展至脓肿形成,则需要及时切开引流。
治疗-一般治疗:
1、治疗期间无需停止哺乳。但患侧乳房应暂停哺乳,以免影响婴儿健康,同时采取措施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如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等),有利于乳腺管通畅,去除乳汁淤积因素。
2、要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睡觉等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借吸乳器或按摩帮助排空乳汁。
3、哺乳后应清洗乳头。发现乳头有破损或破裂,要及时治疗。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如果婴儿有口腔炎症需及时治疗。
4、对重症感染或炎症蔓延至两侧乳房者,可终止哺乳。
5、局部封闭可促使早期炎症消散,减轻疼痛感。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脓肿形成前,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主要药物有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等。医生会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方案先行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再根据细菌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2、硫酸镁
水肿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湿热敷。
治疗-相关药品:
氧氟沙星、甲哨唑
治疗-手术治疗:
脓肿形成期需要及时切开引流,排出积脓。
治疗-其他治疗:
未形成脓肿时,局部理疗、热敷有利于炎症早期消散。
治疗-治疗周期:
乳痈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早期诊断,病情较轻,抵抗力较强且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乳腺脓肿会发生破溃,深部脓肿还可能向体内疏松组织进一步扩展。重症感染者,可形成全身性脓毒血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出现治疗不彻底或护理不当等情况,有可能再次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需要正确哺乳、多喝水,健康饮食,必须遵医嘱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必须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减少复发风险。
日常-生活管理:
1、纠正哺乳姿势,有助于婴儿更省力、更顺畅的吸吮乳汁。
2、乳汁过多可以手动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如果乳汁难以吸出,可以在哺乳之前洗热水澡或用毛巾热敷乳房部位。
3、选择宽松合适的胸罩,不要穿紧身胸罩。
4、食用足量的水果、蔬菜等食物,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5、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辅助控制病情,增强治疗效果,加速疾病恢复。
饮食建议:
1、平时多喝水,可有利于乳汁分泌。
2、每天吃足量的蔬菜、水果等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冷饮、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减少脂肪含量过高的饮食。
预防措施:
1、双侧乳房可交替哺乳,哺乳时使用舒适的姿态,便于婴儿吸吮,避免婴儿过于用力,损伤乳头。
2、注意乳头和乳儿口腔的清洁,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
3、乳汁过多婴儿无法吸光,可手动或用吸乳器将两侧乳房的乳汁完全吸出。如果乳汁难以吸出,可以在哺乳之前洗热水澡或用毛巾热敷乳房部位。
4、产妇在哺乳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
5、及早纠正乳头内陷。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或用75%酒精擦洗。及时治疗乳头破溃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