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舌下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ranula疾病别名: 蛤蟆肿疾病概述: 舌下囊肿(ranula...
养生
疾病名称: 舌下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ranula
疾病别名: 蛤蟆肿
疾病概述:
舌下囊肿(ranula)也称蛤蟆肿,是指发生于口底的黏液囊肿,是由于舌下腺或颌下腺导管阻塞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由于结石、损伤或炎症所致。舌下囊肿多位于口底一侧,呈浅蓝色,生长缓慢,体积较小时无明显症状,体积较大时可影响咀嚼、语言功能。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口底区淡蓝色的、有波动感的肿块、通常无自觉症状
主要病因: 由于舌下腺或颌下腺导管阻塞而形成
检查项目: X线、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咀嚼活动,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处理。
临床分类:
1、简单型舌下囊肿
可见舌下口底区淡蓝色的、有波动感的肿块,生长缓慢,通常无疼痛感。囊肿通常发生于口底中线侧方,可自发破裂并排出黏液。
2、潜突型舌下囊肿
颌下或颏下三角可触摸到质软的肿块,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伴或无口底区的肿胀。当同时存在颈部和口腔内的肿块时,其大小与简单型囊肿相差不多,且也能引起舌的移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简单型囊肿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病因-总述:
是由于舌下腺或颌下腺导管阻塞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导管阻塞后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潴留,导致导管肿胀形成肿物。多由于结石、损伤或炎症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简单型囊肿
黏液泄露通常来源于舌下腺,也可来源于颌下腺导管或口底区的小涎腺。
2、潜突型囊肿
为简单型囊肿通过下颌舌骨肌疝出到颈部所致,几乎都由继发于口底区创伤或舌下腺导管完全性阻塞的黏液外渗引起,而不是黏液潴留。也有人认为有些潜突型囊肿来源于颈窦,该结构通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失;或来源于胚胎发育时向头侧移位的鳃裂残余;或与先天性异常有关。
症状-总述:
舌下囊肿的具体表现与囊肿的大小有关,囊肿体积小的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囊肿体积较大时,会影响咀嚼、语言功能。部分舌下囊肿可自发破裂、排黏液。
症状-典型症状:
舌下囊肿多位于口底一侧,呈浅蓝色,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触诊软而有波动感。部分舌下囊肿可自发破裂,破裂后,有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流出。数日后创口可愈合又继续长大。
症状-并发症:
舌下囊肿通常大于口腔其他部位的黏液囊肿,大的囊肿可充满口底并抬高舌体,甚至干扰发音和咀嚼。
就医-门诊指征:
1、舌下出现浅蓝色肿块;
2、肿块破裂,有黏液排出;
3、囊肿体积较大,影响咀嚼、语言功能;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就诊口腔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
2、您是什么时候发现咀嚼或语言发音有问题的?
3、您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吗?
4、影响您的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5、您既往是否有口腔问题?
6、您之前有进行过什么检查吗?结果如何?
7、您有使用什么药物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了什么病?
2、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的病情会怎么样发展?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6、治疗效果怎么样?能治好吗?
7、我需要进行手术吗?需要住院吗?
8、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9、是否需要长期监测病情?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口中不明肿块、影响咀嚼或发音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可能进行X线、CT、MRI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口腔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观察囊肿发生的位置、大小,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按压囊肿了解其性质,初步判断患者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囊肿的征象,同时观察有无牙根骨质吸收等表现,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CT、MRI
CT、MRI也可作为临床检查手段,观察囊肿的征象,同时检查周围组织的变化,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了解患者日常的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如何,询问患者既往有无涎腺结石等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上简单型舌下囊肿与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多形性腺瘤、脂肪瘤比较相似,但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呈面团状黏稠,且施压时出现凹陷;多形性腺瘤质偏硬;脂肪瘤质软,当靠近表面时可通过表面黏膜出现淡黄色。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囊肿的特性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通常选择手术治疗,将囊肿以及腺体一同切除,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可选择药物注射治疗。多认为囊壁是纤维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极少有上皮衬里,因此选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注入或用烧灼性药物,使细胞变性萎缩,囊壁破坏,进而机化消失。常用的药物有三氯醋酸、碘酊、氯化钠。也可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一般使用5%鱼肝油酸钠液。上述方法仅作为介绍,具体的治疗方式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三氯醋酸、碘酊、氯化钠、鱼肝油酸钠
治疗-手术治疗:
1、须自口腔将囊肿完全摘除之,将有关腺体一并摘除;如有部分囊壁遗留,常致复发。
2、如果囊肿甚大,其完全摘除有困难时,可切除囊肿的前壁,并将其边缘与口腔黏膜缝合(袋形缝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囊肿完整切除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复发。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口腔中出现异常肿物,挤压正常组织。囊肿体积较大时会影响患者正常饮食以及语言活动。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通常不危机患者生命。
预后-复发性:
如果治疗不彻底,有复发风险。
日常-总述:
患者不要反复刺激囊肿,日常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患者可定期洗牙,减少结石。
3、改掉咬唇、咬舌等不良习惯,避免损伤。
4、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调理:
日常用餐时不要太过着急,避免牙齿咬伤舌部,避免食用太冰、太烫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需要均衡饮食,多补充维生素。
饮食建议:
1、注意均衡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3、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选择瘦肉、鱼肉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4、每天摄入足量的水,避免口腔干燥。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生姜等。
2、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
3、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待食物温度适中后再食用。
4、进食含有骨头、鱼刺的食物时注意不要刺伤舌头。
5、不饮或少饮酸性饮料。
6、戒烟、限酒,减少烟酒的刺激。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减少本病的发病几率: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日常进食不要太过着急,避免牙齿咬伤舌部。
3、进食含有骨头、鱼刺的食物时注意不要刺伤舌头。
4、减少食用过烫、冰冷以及辛辣食物,减少溃疡以及口腔炎症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