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髓质囊性病疾病概述: 肾髓质囊性病是指在肾髓质中出现的多发性囊性病变,包括髓质海绵肾(...
养生
疾病名称: 肾髓质囊性病
疾病概述:
肾髓质囊性病是指在肾髓质中出现的多发性囊性病变,包括髓质海绵肾(MSK)和髓质囊性病(MCD)。MSK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肾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反复血尿、肾绞痛。MC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髓质囊性病有遗传性,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髓质海绵肾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肾内科
发病部位: 肾脏、腰部
常见症状: 反复血尿、肾绞痛、多饮多尿
主要病因: MSK病因是先天性肾发育异常,MCD是由遗传引起的
检查项目: 肾穿刺活检、尿液检查、B超检查等
重要提醒: 患者应遵医嘱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和进一步的肾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国外报道MSK发病率为1/2000~1/5000,而MCD极为罕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病因-总述:
肾髓质囊性病包括髓质海绵肾和髓质囊性病,二者病因不同。髓质海绵肾是一种先天性肾发育异常,髓质囊性病由遗传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髓质海绵肾
髓质海绵肾绝大多数为散发,是一种先天性肾发育异常,不属于遗传性发育异常;少数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机制不明。
2、髓质囊性病
肾髓质囊性病又称家族性青少年肾单位痨病、囊性髓质复合体,现在趋向于称青少年肾单位肾痨-髓质囊性病(JN-MCD),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涉及一组囊性肾脏疾病。其中肾单位痨病散发,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于儿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小于20岁)发病。髓质囊性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在成年期出现症状。少数情况下,患者没有髓质囊性病家族史,可能由于新的基因突变(无明显诱因的基因变异)而发病。
症状-总述:
肾髓质囊性病包括髓质海绵肾和髓质囊性病,两种疾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但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浓缩功能的损害和酸中毒等。
症状-典型症状:
1、髓质海绵肾
(1)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5%,而且反复发作。发作时可伴有腰痛或同时排出细砂样结石。一般为镜下血尿,也可见到个别病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
(2)肾绞痛可为早期症状,常多次发作,约占50%,为结石排出时的伴随症状,结石排出后症状缓解。
(3)约有50%的患者以肾盂肾炎发病,即肾锥体内集合管和扩张的囊腔内发生感染,波及整个尿路,严重者可蔓延至囊腔周围的肾脏组织内而影响肾功能。
(4)发病后期,肾功能尤其是肾小管功能损害,可引起全身症状,如贫血、发热、高血压、水肿、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髓质囊性病
(1)80%以上患者早期出现浓缩功能障碍,与髓质囊肿和间质纤维化影响相关髓质浓度梯度形成有关,表现为多饮多尿。
(2)多数患者可有失盐性肾炎,高、低血钾,近、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表现。约2/3患者存在失钠,其中又有1/2出现相应症状。
(3)儿童可有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明显。
(4)少部分患者有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及黄斑退行性变等。
(5)尿中可有轻度蛋白尿及红白细胞,但较少见。
症状-并发症:
尿路感染、肾小管酸中毒、肾结石、白内障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一般会让患者行尿液检查、腹部X线、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等,必要时会做肾穿刺活检。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多数患者晚期可见蛋白尿、管型尿,并发感染时可见脓尿、血尿,尿检结果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生化检查
晚期常有肾功能不全,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
检查-病理检查:
肾穿刺活检:MSD的病理活检示肉眼观察双肾对称性缩小,表面呈不规则细小颗粒,皮质髓质均变薄,皮髓质分界区或髓质可见多个囊肿,一般直径细小至2mm。MSK病理学检查可见肾脏大小正常或略大,髓质可见多个囊肿,内覆上皮细胞,囊内含钙物质、小结石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MSK可见多发性小结石或囊肿区钙化。MSD肾脏缩小,皮髓质分界不清,发现髓质囊肿可确诊。
2、B超检查
这是一项非创伤性检查,对于诊断肾囊性病有高度敏感性。MSD的B超示肾脏缩小,皮髓质分界不清,发现髓质囊肿可确诊。
3、CT检查
CT检查能显示组织不同密度,详细提供解剖情况。MSD的CT示双肾受累,肾体积正常或略小,皮质变薄,髓质密度减低并伴多发小囊肿,囊肿位于髓质及皮髓质交界部。
4、静脉肾盂造影
髓质明显增大,多数囊肿和扩张的小管与肾单位相通,造影剂充盈,小囊肿见“花球”样、“毛笔尖”样或“葡萄串”样,可确诊MSK。
诊断-诊断原则:
MSK诊断根据腹部X线和静脉肾盂造影的结果即可确诊。MCD诊断较为困难,根据病史、B超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应考虑诊断,如同时伴色素性视网膜炎者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MSK需要鉴别的疾病
(1)肾结石:双侧发病者常有反复发作的结石病史,多发性结石常伴有尿路梗阻及肾盂肾盏积水,结石直径也较大。而MSK结石小,长径很少超过0.5cm,位于肾乳头区,位置较固定,尿路造影可见结石位于肾盏以外,肾集合管有囊样扩张。
(2)肾乳头坏死形成的钙化:位于肾盏顶部及附近锥体的尖端,钙化影像呈环状或三角形,密度均匀或中心透明,并有肾盏变形及肾功能损害等,一般每个锥体只有一个死腔,且边缘不光整;而MSK可在同一锥体内有多个扩大的集合管和囊肿。
2、MCD需要鉴别的疾病
MCD需与多囊肾鉴别。多囊肾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全肾多发性囊肿,临床表现上有高血压、肉眼血尿、肾结石等,而MCD罕见。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以对症为主。MSK需防治肾脏并发症和维持肾功能,无症状或无合并症者,一般无需治疗,但每年需复查尿钙及尿菌。MCD需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
治疗-一般治疗:
1、髓质海绵肾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防止更多的钙盐在集合管和肾盂中沉积。
2、注意饮食限盐,低蛋白饮食。
3、髓质囊性病在多尿失盐时及时补充相应的的电解质和水,以防脱水和严重的低钠血症;有低钾血症者应补钾;发生酸中毒应给予纠正。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对有尿路感染者,可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反复尿路感染者,尤其是女性,一般主张小剂量抗菌药物抑菌治疗。
2、噻嗪类利尿剂
对于有高钙尿症者,可口服噻嗪类利尿剂用以降低尿钙,如氢氯噻嗪。
3、磷酸盐
对于伴含钙结石而尿钙排出正常患者,可口服磷酸盐治疗。
4、其他
对有肾结石的患者,可服用合理的排石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治疗-相关药品:
氢氯噻嗪
治疗-手术治疗:
1、部分或单侧肾切除
对单侧肾脏长期出血或感染不能控制,肾结石严重的MSK患者,可慎重考虑部分或单侧肾切除。
2、肾移植
MCD肾衰竭者可酌情选择肾移植。
治疗-其他治疗:
MCD肾衰竭可选用透析。
治疗-治疗周期:
肾髓质囊性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5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MSK患者预后大多良好,约10%患者因反复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而使肾损害进展。MCD患者预后差,一般从临床发现至终末期肾病的时间平均为5年。
预后-危害性:
1、MSK约10%患者因反复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而使肾损害进展。
2、MCD会使患者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可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3、本病迁延、反复,易影响患者心理,使患者消极面对疾病。
预后-自愈性:
本病无法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无法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无法根治。
预后-生存周期:
MCD患者从临床发现至终末期肾病的时间平均为5年。
日常-总述:
因本病病因不明,治疗也仅能够对症治疗,护理目的是尽量避免出现并发症和进一步的肾功能损害。
日常-心理护理:
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的面对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按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药量,切勿自行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避免吃肾毒性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2、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以防感染。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按医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饮食营养均衡,多喝水,注意饮食限盐,低蛋白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饮食禁忌:
避免吃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不吃腌制食品,忌烟酒。
预防措施:
由于是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