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睡眠障碍疾病英文名称: somnipathy疾病别名: 催眠状态疾病概述: 睡眠障碍(s...
养生
疾病名称: 睡眠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somnipathy
疾病别名: 催眠状态
疾病概述:
睡眠障碍(somnipathy)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临床上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躯体疾病、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年龄因素等。患者常表现为睡眠量过多或失眠两种形式,有时可能还会伴有多梦、头晕、乏力、梦游、说梦话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失眠、白天睡眠过多、打鼾、呼吸暂停、肢体远端不适
主要病因: 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药物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脑电图、颅脑CT、夜间多相睡眠图记录、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
重要提醒: 咖啡、浓茶、尼古丁等都会对患者的睡眠有影响,因此失眠人群应该远离咖啡、浓茶、尼古丁等物品。
流行病学-发病率: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大约比男性高两倍。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病因-总述: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躯体疾病以及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年龄因素等。
病因-基本病因:
1、精神因素
如应激事件导致的精神创伤等,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导致烦躁、焦虑、兴奋、愤怒等情绪,均可引起睡眠问题。
2、环境因素
若生活的环境较差,如生活在过于拥挤、潮湿的环境,或是所处环境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蚊虫较多等,均不利于患者的睡眠。
3、躯体疾病
大部分躯体疾病会引起患者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症状。
4、药物因素
若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
5、生活习惯
某些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规律,或有饮用咖啡、浓茶或吸烟的不良习惯,均会对患者的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6、年龄因素
失眠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许多人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
症状-总述:
不同类型睡眠障碍表现形式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睡眠量过多或失眠
(1)睡眠时间过长:如因各种脑部疾病或内分泌障碍引起的嗜睡或昏睡;或是脑部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表现为短时间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可伴有猝然昏倒或睡眠幻觉。
(2)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卧床30分钟没有入睡)、易醒、频繁觉醒(每夜超过2次)、多梦、早醒或醒后再次入睡超过30分钟,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同时伴有多梦、醒后有头昏,乏力等不适症状。
2、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如梦游、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做噩梦、磨牙、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
症状-并发症:
长期缺睡可以引致许多神经、精神及亚健康症状。如烦躁、抑郁、警觉、活动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障碍等,甚至会降低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反之,躯体功能障碍可以是睡眠障碍的诱因,也可能是睡眠障碍的并发症。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失眠、白天睡眠过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随后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脑电图、颅脑CT、夜间多相睡眠图记录、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查看患者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患者通常需要行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等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夜间多相睡眠图(NPSG)记录
NPSG最适用于评价内源性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周期性腿动或经常性深睡状态如REM行为紊乱或夜间头动。对于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的评价则无裨益。
2、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MSLT)
MSLT常在NPSG后进行,用于评价睡眠过度。该法常可发现发作性睡病中的日间过度睡眠和入睡初期的REM期。MSLT应该在患者正常的清醒周期中进行,并随后观察一个正常的夜间睡眠。
3、脑电图、多导联睡眠监测
了解睡眠障碍的最重要方法是应用脑电图多导联描记装置进行全夜睡眠过程的监测。因为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主诉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脑电图多导联描记对于准确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颅脑CT及MRI:可以排除患者是否有脑器质性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相关的检查可以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与偶尔失眠的鉴别
入睡前情绪波动或入睡时思虑过多均可导致失眠,这类失眠有明显的诱因,也是偶尔的,即使是找不到明显原因的失眠,只要不是持续性的,也不能诊断为失眠症。失眠症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且每周至少出现3次。
2、与神经衰弱的鉴别
神经衰弱也有明显甚至是严重的失眠症状,但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脑功能和躯体功能衰弱,即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和学习不能持久且效率降低以及易疲劳、极度虚弱,同时可伴有精神亢奋和紧张性头痛。失眠症通常不存在这些症状,即使有也是因睡眠不足而精力下降所致,且比较轻微。
3、特发性睡眠过多症
常缺乏与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表现,如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等,无发作性睡病的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表现。
4、Kleine-Levin综合征
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青少年嗜睡贪食症。周期性发作性睡眠过多,睡眠时间过长,可持续数天到数周,常有醒后兴奋、躁动、冲动等精神症状;伴善饥多食。每年发作可达3~4次,起病多在10~20岁,男性较多,成年后可自愈。
5、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由于50%左右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可出现自动行为和遗忘,容易被误诊为癫痫。癫痫没有不可控制的睡眠和猝倒发作,多导睡眠图有利于鉴别。
6、其他
还需要与低血糖反应性发作性睡病、低血钙性发作性睡病、脑干肿瘤所致的发作性睡病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睡眠障碍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安眠药,此类药物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是安全性、耐受性较好的安眠药。缺点是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反跳和记忆力下降等,但一般短期内不会形成药物依赖。常用的药物有三唑仑、咪达唑仑、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作为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不耐受,以及发生药物依赖反应的替代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戈美拉汀、雷美尔通。其中阿戈美拉汀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因此具有抗抑郁和失眠双重作用,能够改善失眠带来的抑郁。雷美尔通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及昼夜节律失调性失眠。
3、抗抑郁药物
主要是用来治疗长期失眠从而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多塞平、米氮平和曲唑酮等。其中咪唑酮不仅具有镇静的作用,还可用于失眠和催眠药物后的失眠反弹。
治疗-相关药品:
三唑仑、咪达唑仑、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阿戈美拉汀、雷美尔通、多塞平、米氮平、曲唑酮
治疗-其他治疗:
1、睡眠认知行为疗法
是治疗睡眠障碍比较有效的方法,医生会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看法、调整睡眠习惯等来促进睡眠。
2、心理调节法
医生会使患者认识到睡眠是人体的自然反应,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地去控制它,有时不加控制反倒能自然入睡。
治疗-治疗周期:
睡眠障碍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病因、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改善症状。
预后-危害性:
睡眠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
预后-自愈性:
部分一过性的睡眠障碍有自行缓解的可能。
预后-治愈性:
如果患者只是暂时性或一过性睡眠障碍,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并积极配和治疗是能够治愈的。
预后-治愈率:
多数轻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轻症患者有可能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陪伴,帮助患者克服疾患;用药时应按时按量,谨遵医嘱;日常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出院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失眠或睡眠量过多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患者需要及时平复自己的心情,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家属也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使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应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2、在咨询医生后可以适量的运动,但注意不要剧烈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复诊,复诊时需携带病历及相关的资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长期的失眠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2、日常膳食应以清淡宜消化者为主,如豆类、奶类、谷类、蛋类、鱼类、冬瓜、菠菜、苹果、橘子等。
饮食禁忌:
1、饮用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刺激神经系统,加上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加重失眠的情况,应该避免饮用。
2、过多食用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重失眠。
3、晚餐不可过饱或过饥,不可过多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黏米、黏面,这些食物在胃中的存留时间过长,影响睡眠。
4、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因胃肠的刺激而兴奋大脑皮质,或因为夜尿增多而入睡困难。
5、尽量避免饮酒,饮酒虽然能让人很快入睡,但醒来后仍可觉得疲劳。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定时睡觉,做到不熬夜、不吸烟、不饮酒。
2、睡觉前尽量不看电视或手机,也不要喝咖啡、浓茶等饮料,以免使自己过度兴奋,出现失眠的症状。
3、平时加强锻炼,有利于夜间的睡眠,如爬山、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