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耳道真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otomycosis external疾病别名: 真菌性外耳...
养生
疾病名称: 外耳道真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otomycosis external
疾病别名: 真菌性外耳道炎
疾病概述: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l)又叫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炎性病变。一般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时奇痒,以夜间为甚。及时就医,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预后一般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外耳道肿胀或奇痒、阻塞感、潮湿、流脓、听觉障碍
主要病因: 外耳道真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听力学检查、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 外耳道真菌病应及早就医治疗,避免外耳道症状加重以及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中医疾病: 耳痒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外耳道真菌病临床上很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患有全身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温度高、湿度大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地区,真菌孳生繁殖更快。
病因-总述:
一些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如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卵生菌、青霉菌等,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可引起外耳道真菌病。
病因-危险因素:
1、正常人的外耳道处于略偏酸性的环境,如由于耳内进水或不适当地用药,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2、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的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
3、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4、近年来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
症状-总述:
轻者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一般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当真菌生长引起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时,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症状-并发症:
1、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
2、真菌侵及鼓膜可致鼓膜穿孔。
3、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严重的可致面瘫。
就医-门诊指征:
1、外耳道持续不适、胀痛或奇痒。
2、外耳道出现脓性分泌物。
3、患者出现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
4、出现面瘫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若出现外耳道胀痛、发痒等症状,须于前往耳鼻喉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回忆近期发病以来的症状,如外耳道的感觉、分泌物的颜色等,便于在医生问诊时准确回答。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平时有挖耳的习惯吗?
3、您最近游过泳或者耳朵进过水吗?
4、您最近生过什么病吗?有过感冒发烧吗?
5、您是否长期服用一些抗生素?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损伤听力吗?
4、我现在需要怎么处理?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挖耳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外耳道胀痛或奇痒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一般首先会对患者的外耳道进行检查,初步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之后可能建议做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进行组织活检。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外耳道,观察外耳道皮肤表现,有无异常沉积物或分泌物等。感染的真菌种类不同,检查所见其表现不同:
1、念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潮红糜烂,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样沉积物。
2、曲霉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内有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等。
3、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见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疱,其后发展成为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浅溃疡,有肉芽生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4、毛霉菌感染可见耳流脓。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
医生会从患者外耳道取分泌物进行涂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明确病原菌的种类。
2、真菌培养
医生会从患者外耳道取足够的局部分泌物,放入特制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然后再进行相关检测来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同时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分析,指导后续用药治疗。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医生利用器械从患者外耳道内切取、刮取或钳取少许病变组织,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学分析。
检查-其他检查:
当出现听力减退等情况时,医生会建议完善听力检查来得知其对听力的影响程度。包括耳语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阻抗测听、电测听、发射检查,医院会根据所在医院条件进行搭配项目。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症状特点、外耳道检查所见一般可作出判断。为了了解感染的真菌的种类需做真菌培养或涂片检查。有些要经过活组织检查才能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外耳道细菌感染、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湿疹等。
诊断-鉴别诊断:
1、外耳道细菌感染
两者均会引起外耳道瘙痒、疼痛等症状,根据分泌物涂片结果、细菌培养结果即可辨别。
2、坏死性外耳道炎
当外耳道真菌侵及范围较大较深时,易与坏死性外耳道炎混淆。后者CT检查可见骨皮质受侵,MRI显示颞骨下软组织异常,T1、T2均为低密度影,闪烁显像技术也有助于鉴别坏死性外耳道炎和外耳道真菌病,后者未侵入邻近的骨质。
3、外耳湿疹
主要是耳郭、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呈红斑或粟粒状小丘疹,破溃后流黄水,表面糜烂、结痂、脱屑,而外耳道在真菌病表现为外耳道奇痒,外耳道可覆盖有灰黄色或白色菌丝。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局部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待获得真菌培养结果后应尽快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者要静脉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
治疗-药物治疗:
1、清创清除肉芽、坏死组织脓液后,用1%~3%水杨酸乙醇溶液或1%~2%麝香草酚乙醇溶液涂耳。
2、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咪唑类广谱抗霉菌药如咪康唑。
3、合并细菌感染者,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加用口服抗生素或滴耳液。
治疗-相关药品:
水杨酸乙醇溶液、麝香草酚乙醇溶液、制霉菌素、咪康唑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感染菌株、机体抵抗力、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部分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会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预后-危害性:
1、若未接受治疗,真菌可能侵及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2、部分病情严重者面神经受累可出现面瘫。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通过积极尽早给予敏感抗真菌药物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外耳道真菌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用药治疗,日常尽量保持患耳干燥,避免挖耳,遵医嘱定期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外耳道真菌病的病情容易反复,加上对疾病认识不清,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担忧、焦虑。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来自家庭的支持,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此外,建议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适当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尽量让患者保持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放松状态。如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鼓励、疏导,对因为听力降低、耳鸣、耳闷、耳疼、耳痒等常见的临床症状造成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安慰。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日常-用药护理:
外耳道真菌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避免真菌感染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尽量避免外耳道进水,保持外耳道环境的干燥洁净。
2、外耳道进水后及时用棉签拭干。
3、在外耳道瘙痒时不宜直接挖耳,可通过轻轻按压外耳廓的方式缓解瘙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治愈后再次出现外耳道胀痛、奇痒、有脓性分泌物,考虑外耳道真菌病复发,需及时就诊治疗。
饮食调理:
外耳道真菌病的饮食一般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均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注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鸡肉等。
饮食禁忌:
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纠正挖掏外耳道的不良习惯。
2、外耳道进水后及时用棉签拭干。
3、外耳道瘙痒或有少量分泌物时,可自行滴入4%硼酸乙醇溶液(该溶液对皮肤有轻微的刺激性,不宜长期使用),若持续无缓解请及时就医。
4、不要滥用抗生素滴耳液和激素,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