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疾病概述: 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
疾病概述:
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是小儿由于窦房结冲动发放频率的异常或窦性冲动向心房的传导受阻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游走性心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不齐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正常小儿,多无病理意义。患儿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通常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头晕、心悸、乏力
主要病因: 生理因素、心脏疾病、其他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运动试验、药物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 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临床分类:
根据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可将小儿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游走性心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1、窦性心动过速
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正常心率范围。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R间期不小于正常低限,但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140次/分,1~6岁>120次/分,6岁以上>100次/分。心率过快时P波可与前面的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2、窦性心动过缓
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心率范围。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正常同龄儿的低限:1岁以内心率<100次/分,1~6岁<80次/分,6岁以上<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匀齐,心率有增快与减慢的现象,系因迷走神经张力变动影响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所致。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P间隔最大差距>0.12秒,P-R间期在正常范围。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最多见,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吸气时张力减低,心率增快。深呼吸能使心律不齐更显著,屏气后心律变为整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率快慢与呼吸周期无关,较为少见。
4、窦房结游走性心律
窦房结的起搏点在窦房结的头、体、尾部游走不定,称为窦房结游走心律。心电图表现为同一导联上的P波形态略有不同,但仍具有窦性特点;P-R间期也可略有差别,但不小于正常低限,P-P间隔不等。
5、窦房阻滞
窦房阻滞为窦房结起搏点与其周围的心房肌之间发生阻滞,窦性激动延迟传入心房或不能传入心房。
6、窦性静止
指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的时间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P波。窦性静止时间过长,常伴有逸搏心律,逸搏可来自左右心房、房室交界处、希氏束及其分支和心室。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因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窦房结及其外周的心房组织之间传导阻滞所引起的症候群。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开始,也可与异位心动过速交替出现,间歇性发作,故又称慢快综合征。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不齐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正常情况下,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这种搏动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SAN),以一定的顺序和速率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协调心脏各部位同步收缩、形成一次心搏,即所谓的窦性心律。若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等均可致窦性心律失常。其可见于生理情况,也可见于病理性状态,包括心脏本身疾病和非心脏疾病。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因素
(1)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如哭闹)、进食(包括吃奶)、劳累、吸烟(二手烟)或饮用浓茶、咖啡、酒精性饮料等,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产生窦性心动过速。
(2)运动员常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3)夜间睡眠或其他迷走神经高张力状态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窦房传导阻滞。
2、心脏疾病
(1)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2)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
(3)急性窦房传导阻滞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慢性窦房传导阻滞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主要由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窦房结病变等引起。
3、非心脏疾病
(1)循环系统之外的其他疾病:如发热、甲亢、贫血、休克等,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的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病、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等;窦性停搏可见于脑血管意外以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众多病变过程,如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变、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感染(布鲁氏菌病、伤寒)等,均可损害窦房结,导致窦房结起搏与窦房传导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各种原因引起血电解质异常,尤其是高钾和低钾血症,或酸、碱中毒均可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而发生心律失常。
(3)药物因素:如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产生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应用洋地黄类、奎尼丁、胺碘酮等药物可引起窦性静止,或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
(4)其他:如心脏手术损伤窦房结或窦房结动脉可导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症状-总述:
窦性心律失常的患儿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患儿(年长儿)可诉头晕、心悸、乏力等不适。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其症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症状-典型症状:
1、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时小儿心率波动较大,一般随年龄增长心率减慢。新生儿期窦房结可以发放高达190次/分的冲动。这种快速心率常发生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过度活动和劳累后等。
2、窦性心动过缓
正常小儿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特殊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做心电图或24h心电图时发现。而对于病理性原因致窦性心动过缓,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窦缓的严重程度及基础心脏状态。心率明显缓慢时,可出现精神差、倦怠,年长儿可诉胸闷、气短、头昏等。
3、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表现为心律不规则。主要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影响窦房结起搏的频率。多数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相反。因此,加深呼吸、发热、惊厥以及应用增强迷走神经张力的药物如地高辛时,心律不齐症状更明显;活动、屏气和应用阿托品后可消除心律不齐。
4、窦性静止
临床窦性静止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可降低心排血量。窦性静止时间过长或过多,患儿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疲乏无力、晕厥等。窦性静止时间过长而没有出现结性逸搏,表明房室结和希氏束自律性发生异常。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临床表现取决于年龄和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情况,婴儿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嗜睡、晕厥、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和猝死等。年长儿则表现为晕厥、眩晕、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心悸、胸痛和猝死。
症状-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于小儿科、心血管内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避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尽量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都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
2、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3、孩子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孩子是否有心脏相关疾病?
5、孩子最近用过什么药物吗?
6、您的家族中有没有遗传性心脏病?
7、家里人平时吸烟、饮酒吗?
8、孩子情绪波动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需要怎么治疗?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4、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有没有后遗症?
5、治疗后怎么防范再次发病?
6、在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需要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初步判断病情。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配戴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运动试验、药物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还会进行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帮助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的心脏进行重点检查,包括心率与节律,心音强度,有无杂音及附加音,心率与脉搏的关系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了解患儿有无贫血或感染,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2、心肌损伤标志物
可以评价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坏死及其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1、常规心电图
是诊断窦性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同时可以了解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2、动态心电图
又称Holter心电图。该检查使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儿24~72小时的心电图变化,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一小段时间的不足,同时患儿日常工作与活动均不受限制。其主要用于窦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查,包括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窦性心律失常有关、明确窦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等。
3、心电事件记录仪
是一种记录发作时心电图的穿戴设备。当患儿感到症状发作时可按下仪器按钮,就可以记录当时的心电图。
4、运动试验
适用于4~5岁以上儿童,可采用踏车和活动平板运动,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率和节律。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心率的30%,或最高心率不到180次/分,或出现异位心律为阳性。
5、药物试验
静脉注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帮助了解窦房结功能,明确是否是因为窦房结本身功能异常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
6、心脏电生理检查
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临床上用于诊断异常和复杂性心电现象。医生会将头端带有电极的细长、柔软导管,从血管插入患儿心脏的不同部位,探测电脉冲信号系统是否正常。通常用于已有症状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患儿。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能显示心脏及大血管形态改变,可以了解心脏血流及瓣膜情况。
2、其他
必要时还需进行CT、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血管造影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病史,病史通常能提供对诊断有用的线索,并让患儿客观描述发生症状时的感受。结合体格检查、典型心电图改变,可作出诊断并判断窦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治疗-治疗原则:
由生理因素所致者,一般不需治疗。无症状者暂时可不治疗,但需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症状明显者,需要应用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者,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其应用药物不同。主要可分为提高心率药物和减慢心率药物两种。
1、提高心率药物
如窦性心动过速,必要时可服用普萘洛尔等进行治疗。
2、减慢心率药物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等心律失常,必要时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有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心动过缓者,若药物治疗无效或为窦房结本身病变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1、手术方法
医生通过患儿头静脉(前臂和上臂的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分别将两根电极导线插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内,然后埋入起搏器到左胸壁皮下。它能按照正常的顺序依次起搏心房和心室,起到刺激心脏跳动的作用,从而帮助纠正心率缓慢。
2、术后注意
植入起搏器以后,要注意不要靠近强磁场,比如变电站、核磁共振检查等,以免干扰起搏器工作,造成危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与临床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有关。多数窦性心律失常在病因或原发病控制后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儿病情比较严重,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多数患儿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对于促进康复及疾病的复发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儿因疾病不适易哭闹。此外,有些症状出现的比较突然,再加上对疾病认识不足,家长易于产生恐惧、害怕心理。
2、护理措施
患者及家长应了解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如本病的起因、治疗、预后等,对所患疾病有初步的了解,树立自信心。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使其放松愉悦。
日常-用药护理:
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或品种、更改服药时间及撤换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激动。
2、有头晕、黑矇、晕厥发作史者应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物品放置于患者易拿到的地方,避免单独活动,外出时应有家人陪同,以免跌倒发生意外。
3、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4、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湿度、温度适宜,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5、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随访,复查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一般无特殊影响。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粗细搭配,常吃杂粮、杂豆,如小米、玉米、燕麦、红小豆、绿豆等。
2、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3、多食用鱼类、瘦肉、大豆及其制品、各种蔬菜水果。
4、烹调时可选用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
饮食禁忌:
1、少吃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油脂等。
2、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动物肝脏等。
3、少吃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等。
4、忌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以下措施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某些药物可致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药。
2、本病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应积极预防各种心脏疾病。
3、应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婴幼儿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哭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