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包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pericardial cyst疾病别名: 胸膜心包囊肿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心包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pericardial cyst
疾病别名: 胸膜心包囊肿
疾病概述:
心包囊肿(pericardial cyst)是一种先天性心包发育异常的疾病,属良性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出现症状的心包囊肿患者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
发病部位: 胸部、心脏
常见症状: 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心悸、水肿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X线、CT、MRI、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 心包囊肿患者一旦确诊后尽量行手术切除,防止复发。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属于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心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10万,约占纵隔肿瘤的5.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总述:
心包囊肿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心包囊肿是由于在胚胎时期形成心包腔时,部分胚胎头端及两旁中胚层侧板间隙未能完全融合,并持续存在而形成单独囊腔。心包囊肿常附着于心包外壁,通过囊蒂与心包腔相通形成心包憩室。
症状-总述:
心包囊肿可发生于心包任何部位,最常见部位是右心膈角处,其次为左心膈角,还可见于上纵隔、前中纵隔或心脏基底部等其他部位。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因心包囊肿压迫心脏、纵隔神经等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咳嗽、水肿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心包囊肿位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之间时,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上肢及头颈部水肿,皮肤及口唇青紫,呼吸困难,进食不畅及恶心、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上腔静脉综合征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可导致脑水肿等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咳嗽等症状;
2、体检发现心包异常。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长期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或常规体检发现心包病变,需及时去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加重或减轻?
4、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5、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
7、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会不会复发?
8、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什么呢?
9、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X线、CT、MRI、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为心包囊肿患者的首选检查,能够观察到囊肿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多数可以正确提示诊断。
(1)位置:位于前纵隔者占80%以上;多为单发,极少多发。
(2)形态:心包囊肿在X线平片上呈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水囊状或“元宝”状的,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较淡的肿物阴影;多轴位观察始终不能与心脏分离;较小囊肿在侧位片上观察呈“泪滴状”,较大者因壁薄又含液体,可随呼吸或体位发生相应变形;囊壁较少出现钙化;囊肿本身无波动,但较小而无粘连的心包囊肿可有传导性搏动。
(3)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囊肿可向肺内突出,可与心影和膈肌重叠;较大者可压迫心脏、肺、膈肌或肝脏使其向健侧移位、局部膨隆或边缘模糊,位于主动脉根部者可使心脏正常弧形消失;囊肿周边肺野一般清晰,少数周周有广泛性粘连时会发生肺纹理推移纠集现象引起囊肿周围肺野模糊。
2、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检查结果心包囊肿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X线表现基本一致。绝大多数囊肿密度一般接近水密度(0-20Hu),存在囊内感染、出血等继发性改变患者的CT表现呈较高的软组织密度(30~40Hu)。
3、MRI
绝大多数MRI表现为类圆形、泪滴状或椭圆形的心旁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周围可见壁层心包投影的低信号带。在SE序列上表现为近似于脑脊液的长T1、长T2信号,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囊肿壁较清晰。囊肿内黏液样物质含量较多时,则T1WI上信号强度增加。
4、超声心动图
(1)心脏表现:多数患者心脏各腔室大小及心功能测值正常,形态可正常;压迫心脏者表现为相应心腔的外压性缩小,多见于右心室,其次为右心房;心瓣膜可由于心腔变形而继发性狭窄或关闭不全(多见于三尖瓣)。
(2)心包囊肿表现:心包囊肿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无回声团块,壁薄光滑,内透声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声像;囊壁与心包相延续,多数囊肿位于心包腔内,紧邻心脏,与心脏不能分离;心包腔内一般无积液;囊肿随心脏收缩可有传导性搏动及形态改变,舒张期囊肿被心腔挤压变长,收缩期心腔被囊肿挤压而变得较细长;实时观察及连续追踪心包回声易于显示囊肿随心脏运动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心包的关系。
诊断-诊断原则:
心包囊肿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因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异常或其他原因而就医。诊断依赖于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可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心包脂肪垫、脂肪瘤、纵隔皮样囊肿等。
诊断-鉴别诊断:
1、心包脂肪垫
常见于肥胖者,心包脂肪垫以左心膈角多见,多呈三角形,没有完整轮廓,深吸气拉长,呼气变宽;密度较心包囊肿较低;CT值多在-50Hu以下,MRI在SE序列T1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2、脂肪瘤
多见于前纵隔下部和心膈区,脂肪瘤由于质地较软而下垂,呈上窄下宽的特征性表现;密度相对较淡,瘤内多有透明阴影,无钙化;超声心动图显示其内有细小点状或不规则线状稍强回声。
3、纵隔皮样囊肿
绝大多数纵隔皮样囊肿发生于前纵隔上、中部,密度常较淡、不均匀,有时立位摄片可见典型的分层现象,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形成液气腔;CT值在-10~10Hu之间,约1/3~1/2可见钙化,若肿块内出现牙齿、骨骼样钙化影可确诊。
4、支气管囊肿
好发于气管和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囊肿与支气管相通时,可随呼吸大小改变,造成邻近气管或支气管受压变窄;CT值为30~50Hu。
5、食道囊肿
轮廓光滑,囊壁常较厚,食道囊肿呈肌性软组织,食道可受压;CT值为50Hu左右。
6、心包憩室
因与心包腔相通,当心包憩室患者深呼吸或变动体位时,液体在憩室与心包腔内流动,超声心动图实时观察可见肿物的大小和形态有改变;穿刺肿块并注入气体,心包腔内有气体显示。
7、心脏肿瘤
多为实性回声,心脏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可侵犯心肌,常伴心包积液,多数症状明显。
8、心包包裹性积液
患者罕见,心包包裹性积液多有结核或肿瘤病史,常伴缩窄性心包炎。
治疗-治疗原则:
一般无症状的心包囊肿患者不需手术治疗,出现临床表现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心包囊肿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良好、能够明确诊断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压迫和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手术治疗:
1、开胸手术切除
(1)适应证:胸内肿块性质难以确定;巨大囊肿压迫心肺,导致心肺功能受损;囊肿破入支气管或胸腔,或囊肿并发感染。
(2)手术过程:一般切除手术径路需根据囊肿的部位选择左或右前外侧开胸切口。囊肿与心包等周围组织通常呈疏松粘连,分离、切除无困难。但若囊肿合并感染时,则与周围组织常有致密粘连,完整摘除困难,可先切开囊壁,吸净囊液,再用碘伏涂搽囊壁以防感染扩散,然后切除囊壁。若切除确有困难,可将囊壁边缘固定在胸壁切口上,囊内置引流管。
2、胸腔镜下手术切除
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囊肿直径较小,位置较固定而局限,粘连较轻,分离容易的患者。
3、穿刺抽液
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抽液适用于拒绝手术治疗或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具有安全、患者易接受、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但存在复发可能。
治疗-治疗周期:
心包囊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心包囊肿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心包囊肿可发生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器官等引起不适,甚至死亡。开胸手术切除疗效较好,术后很少复发,患者的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危害性:
心包囊肿可能发生继发性改变,或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器官等引起不适,严重者可致死。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抽液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经开胸手术切除治疗能够实现根治。
日常-总述:
心包囊肿多数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囊肿增大可产生压迫或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科学的日常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患者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改善生活方式,并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缺乏对于心包囊肿的认识,及担心预后发展等,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常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经常与患者进行聊天,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可通过听音乐、读书、散步等方式放松自己,减轻心理负担;可向医生咨询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内心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休息,适当活动。
2、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药。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4、发生水肿的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形成。
5、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脓液等炎症征象,应及时就医。
2、注意监测患者呼吸、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患者清醒后如病情允许,可适度抬高床头,拨出气管插管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黏稠,易凝血,则可能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
4、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翻身和保持床铺清洁,避免褥疮的形成。
饮食调理:
心包囊肿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鱼、瘦肉、鸡汤、蔬菜等。
2、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适当饮水。
饮食禁忌:
1、忌暴饮暴食。
2、忌烟酒,禁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3、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4、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盐量。
预防措施:
心包囊肿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暂无特效预防方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