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胸腺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thymic cyst疾病概述: 胸腺囊肿是一种好发于纵隔及颈部...
养生
疾病名称: 胸腺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thymic cyst
疾病概述:
胸腺囊肿是一种好发于纵隔及颈部的良性病变,是指含液体的单纯囊肿,囊壁含有残留正常的胸腺组织,临床罕见。胸腺囊肿生长缓慢,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他症状如胸闷、胸痛、吞咽困难等多与囊肿内出血、炎症、局部压迫邻近脏器有关,无特异性。本病病因尚有争议,可能与胸腺导管发育异常、正中开胸手术、HIV感染等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相关性
就诊科室: 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颈部
常见症状: 胸闷、胸痛、吞咽困难
主要病因: 主要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超声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胸腺囊肿虽为纵隔良性疾病,但存在增大、破裂或感染的可能,且有一定的恶变机率,故须及时就医诊治。
临床分类:
1、基于病因的分类
(1)先天性胸腺囊肿:来自胸腺导管或胸腺咽导管的发育异常,这种异常可形成肿瘤、囊肿或瘘管。
(2)退行性胸腺囊肿: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切开术等引发胸腺退行性病变而形成囊肿。
(3)感染性囊肿:多由于先天性梅毒所致,见于初生儿或死婴,目前已较少见。此外HIV感染也可导致胸腺囊肿。
(4)非感染性囊肿:胸腺内Hassall’s小体退化或胸腺瘤退化性变或坏死而形成。
2、基于病理的分类
(1)单房性薄壁囊肿:在囊肿内通常只含有浆液性的液体。
(2)厚壁多房性囊肿:在囊壁周围附有纤维组织,在囊腔内充满混浊的“奶酪样”或血性产物。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但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胸腺囊肿患者本身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源为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为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胸腺囊肿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仅占纵隔肿瘤1%~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胸腺囊肿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胸腺导管发育异常、胸腺退行性改变,以及感染性囊肿和非感染性囊肿这四大方面。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胸腺囊肿
主要来自胸腺导管或胸腺咽导管的发育异常,这种异常可形成肿瘤、囊肿或瘘管。
2、退行性胸腺囊肿
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切开术、接受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等引发胸腺退行性病变而形成囊肿。
3、感染性囊肿
多由于先天性梅毒所致,见于初生儿或死婴,目前已较少见。此外HIV感染也可导致胸腺囊肿。
4、非感染性囊肿
主要由胸腺内Hassall’s小体退化或胸腺瘤退化性变或坏死而形成。
症状-总述:
胸腺囊肿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囊肿的位置。颈部胸腺囊肿多见于10~20岁患者,常表现为颈部肿块;纵隔内胸腺囊肿多无明显症状,如果囊肿生长巨大则有压迫症状,如气短、胸闷、胸痛、咳嗽;若囊肿破溃穿入心包则可引起心包填塞;患者有时可有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压迫食管发生吞咽困难。
2、压迫气管则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
3、压迫心脏出现心慌、心悸。
症状-并发症:
1、心包填塞
若胸腺囊肿破溃穿入心包则可引起心包填塞。心包填塞通常指心包腔中储积大量液体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常见症状有全身湿冷、面唇发绀、呼吸急促等急性循环衰竭表现;也可表现为体循环静脉压增高,如颈静脉怒张、奇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等。病情多凶险。
2、重症肌无力
胸腺囊肿的部分患者可出现重症肌无力的表现。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因自身抗体破坏突出后膜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四肢无力等。
就医-急诊指征:
1、严重呼吸困难。
2、严重发绀。
3、胸闷、胸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送往急诊科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胸部或颈部有可疑肿块。
2、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嘶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状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或胸闷、胸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体检发现胸部或颈部有可疑肿块,偶尔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平稳者,可前往胸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穿着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3、以往有进行体检的,请携带体检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最好在家属陪同下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不舒服什么时候会加重?什么时候会缓解?
3、除了您之前说的不舒服外,还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吗?
4、您之前有出现过这些症状吗?
5、您之前得过其他的病吗?
6、您之前去哪里看过这个病吗?效果怎么样?
7、您的家人有过相同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会有疼痛吗?
3、我需要住院吗?要怎么治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多久可以治好?
4、这个病的治疗费用高吗?医保报销吗?
5、这个病治好后会复发吗?
6、我平时应注意什么?
7、我以后还要来复查吗?
8、我这个是恶性肿瘤吗?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观察患者颈部是否有肿块,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X线、CT、MRI、超声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检查患者颈部是否能摸到肿块,然后再检查胸部,一般无特异体征。若合并胸腺瘤的患者,可能会有胸骨后压痛、肌无力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怀疑为HIV感染所致的胸腺囊肿,需要进行HIV检查。HIV检查主要是通过患者血液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血清中的HIV抗体是否为阳性。有HIV感染风险的患者须提前告知医生,以尽快明确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术后可对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有助于鉴别囊性畸胎瘤、胸腺瘤囊变及囊状淋巴管瘤等疾病,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胸腺囊肿的金标准,囊壁上有胸腺组织为主要诊断特征。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可见前纵隔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轮廓清晰、密度均匀。囊肿较大时胸部正位片即可发现纵隔影增宽,瘤体向纵隔侧缘突出,囊肿较小时在侧位胸片上方可显示。但胸部平片区别肿瘤囊、实性较为困难。
2、胸部CT检查
(1)检查内容
能够检查囊肿的整体形态、CT值、增强表现、周围组织关系等,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于较小的胸腺囊肿,胸部X线片一般很难检出,而胸部CT的检出率较高。
(2)检查结果
①可见前上纵隔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的囊性肿块,囊壁薄而均匀,边界清晰,多为单房,偶为多房,囊内呈水样密度,有时因出血或蛋白含量高而密度增高。
②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
3、MRI检查
表现为囊性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或分隔呈等或低T1、T2信号。有时囊内容物成分复杂时信号可改变,囊壁薄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晰。
4、超声检查
可了解肿块的大小、外壳及证实有中心液体存在。但超声能提供的信息量少于CT。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咳嗽、胸闷、吞咽困难等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病情变化,在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后,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须排除囊性畸胎瘤、胸腺瘤囊变及囊状淋巴管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囊性畸胎瘤
绝大多数囊性畸胎瘤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常含有脂肪、钙化成分,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
2、胸腺瘤囊变
为胸腺瘤实质的坏死、液化而形成,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CT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壁结节均匀强化。
3、囊状淋巴管瘤
亦称淋巴管囊肿或淋巴水瘤,比较少见,约占纵隔肿瘤及囊肿的3.85%,为淋巴组织的先天性畸形。两者均好发于儿童,但囊性淋巴管瘤多位于气管或主支气管旁、上腔静脉、食管与奇静脉所形成的间隙内,囊壁薄,质软,罕见钙化,有所谓的“相互挤压征”,增强扫描囊壁常不强化,有时可呈线样强化。而胸腺囊肿多位于前纵隔正常胸腺的位置,很少向颈部延伸,囊壁薄,但囊内壁可见小结节影,囊壁可钙化。
治疗-治疗原则:
胸腺囊肿为良性病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手术切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胸部微创技术的发展使胸腔镜手术成为治疗胸腺囊肿的常用术式。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暂无特效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1、传统开胸手术
适用于直径大、粘连重、有反复感染史的胸腺囊肿。外科医生一般会为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然后选择暴露良好、创伤小、便于处理的切口进行囊肿切除。
2、电视胸腔镜手术
随现代微创技术的发展,电视胸腔镜对胸腺囊肿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低的优点,适用于体积小的胸腺囊肿的摘除。医生会在胸壁取几个小切口,以便插入带摄像头的仪器,摄像头拍摄到胸腔内的结构会显示在电视上,然后医生在体外操作仪器进行囊肿的摘除,术中会在家属同意后取组织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疾病的诊断。
治疗-治疗周期:
胸腺囊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胸腺囊肿为良性病变,对囊肿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将囊肿切除后很少复发,患者的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胸腺囊肿虽为纵隔良性疾病,但存在增大、破裂或感染的可能,且有一定的恶变机率。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可自愈,须积极就医。
预后-治愈性:
胸腺囊肿经手术治疗后,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胸腺囊肿一般经手术治疗后,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胸腺囊肿一般经手术治疗后,即可治愈,复发几率小。
日常-总述:
胸腺囊肿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复诊,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合理锻炼,如果发现不适,应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出现胸闷、吞咽困难等症状后,会出现焦虑、担忧的心理,生怕自己患了恶性肿疾病,为家人带来负担,同时也会担心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恢复的问题。
(2)患者会出现多疑、猜忌的心理,认为家属和医生对自己隐瞒病情,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
2、护理措施
(1)对于患者的焦虑情绪,家属应多多进行交流、关心和安抚,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暖,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2)对于患者的猜疑,家属可请医护人员前来为患者讲解病情,让患者明白自己所患疾病为良性肿瘤,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去。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刺激和波动,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均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以及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注意补充营养。
3、生活要规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
4、戒烟、戒酒。
日常-病情监测:
胸腺囊肿较小,尚未达到手术切除标准的患者,可定期观察自己的肿块是否增大。若出现胸闷、气短、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囊肿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此时要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复诊须知:
1、尚未进行手术的胸腺囊肿患者,应根据医生安排,定期复诊,进行CT、MRI、X线、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肿块的增长速度及病情变化。
2、已经进行过手术切除的胸腺囊肿患者,术后也要定期复诊,以观察切口的恢复情况以及囊肿是否有复发趋势。具体安排以医生告知为准。
日常-术后护理:
1、饮食与营养支持
术后家属应鼓励患者尽早进食,给于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2、镇痛护理
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切口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此时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陪伴在患者身边,转移患者注意力,如果疼痛实在难忍,可呼叫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3、康复锻炼
术后家属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适当的锻炼,避免卧床过久引起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饮食调理:
胸腺囊肿患者应均衡饮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术后要保证热量及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有利于身心健康。
饮食建议:
1、术后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如动物内脏、瘦肉、蛋奶、大豆、豆浆等。
2、饮食清淡,多补充膳食纤维,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促进消化,如芹菜、萝卜、番茄、黄瓜等。
3、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按时吃,每餐只吃八分饱即可。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不挑食,以免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疾病康复。
3、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措施:
胸腺囊肿起病隐匿,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多样、尚不十分确切,因此只有通过定期体检,才有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