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牙龈瘤疾病英文名称: epulis疾病概述: 牙龈瘤(epulis)为牙龈上生长的局限性...
养生
疾病名称: 牙龈瘤
疾病英文名称: epulis
疾病概述:
牙龈瘤(epulis)为牙龈上生长的局限性反应性增生物,是较常见的瘤样病损(具有肿瘤样外形,但不具备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色红,表面发生溃疡可自觉疼痛。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的结缔组织,因牙龈瘤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切除后易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龈肿物、无痛或疼痛
主要病因: 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
检查项目: 口腔视诊、病理检查、X线
重要提醒: 牙龈瘤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切除后易复发。
临床分类:
其临床类型可分为肉芽肿性牙龈瘤、纤维性牙龈瘤、血管性牙龈瘤三类:
1、肉芽肿性牙龈瘤
似炎性肉芽组织,有许多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纤维成分少,龈黏膜上皮往往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2、纤维性牙龈瘤
肉芽组织发生纤维化,细胞及血管成分减少,而纤维组织增多。粗大的胶原纤维束间有少量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束内可有钙化或骨化发生。
3、血管性牙龈瘤
血管多,似血管瘤。血管间的纤维组织可有水肿及黏液性变,并有炎症细胞浸润。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较多发。
病因-总述:
一般认为其由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引起,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有人认为其细胞来源于牙周膜或牙龈的结缔组织。
症状-总述:
牙龈瘤好发于龈乳头,多发生于前磨牙区牙间乳头的颊侧,舌、腭侧较少。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至1~2厘米。带蒂者,如息肉状;无蒂者,基底宽广。血管性和肉芽肿性龈瘤质软、色红;纤维性龈瘤质地较硬而韧,色粉红,一般无痛,肿物表面发生溃疡时可自觉疼痛。长期存在的较大牙龈瘤可压迫牙槽骨使之吸收。
症状-典型症状:
1、肉芽肿型牙龈瘤
多发生于青壮年,常因局部刺激因素引起,主要见于唇颊侧及牙龈乳头,有蒂或无蒂,基底较宽;肿块表面呈红色或粉红色,易出血。
2、纤维型牙龈瘤
纤维型牙龈瘤颜色较淡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表面光滑,不易出血。肿瘤一般有蒂,位于附着龈位置。
3、血管型牙龈瘤
血管丰富,颇似血管瘤,柔软、有蒂或无蒂,损伤后极易出血。常见于妊娠期,分娩后可消退。
4、巨细胞型牙龈瘤
又称为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较少见,多发生于前牙区,肿块直径多在0.5~37.5px,深红色,表面常有溃疡。
5、先天性牙龈瘤
由胚胎发育异常形成,少见,主要发生于女性新生儿,上颌切牙区多见,表面光滑,有蒂或无蒂。
6、牙龈纤维瘤病
也称牙龈橡皮病,可分为先天性牙龈纤维瘤病和药物性牙龈纤维瘤病,可有家族史或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史,表现为上下颌牙龈弥漫性增生,质地坚韧,色泽较淡,接近正常牙龈。
7、其他症状
各型牙龈瘤增长较大后均可能引起受累牙移动、松动,并可以破坏牙槽骨壁。当肿块遮盖一部分牙及牙槽突,可妨碍咬合,表面可见牙压痕,并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伴发感染。
症状-并发症:
感染、牙松动。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牙龈肿物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口腔视诊、X线片、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通过口腔视诊确定牙龈瘤的位置、大小、颜色和形态等。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有助于确定牙龈瘤的类型。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片示局部牙周膜增宽。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有助于确定其临床类型。
诊断-鉴别诊断:
1、牙龈鳞状细胞癌
这两种病损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别,尤其当牙龈鳞癌呈结节状生长,或牙龈瘤表面有溃疡时,常易混淆。鳞状细胞癌大多表现为菜花状、结节状或溃疡状。溃疡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外翻似肉芽,可有恶臭。牙松动或脱落,或已拔除。X线片可见牙槽骨破坏。局部淋巴结肿大。鳞癌好发于后牙区,龈瘤好发于前牙及前磨牙区。
2、周缘性巨细胞肉芽肿
二者都是发生于牙间的异常增生物,但是周缘性巨细胞肉芽肿发生于牙间乳头或龈缘,体积一般较大,可覆盖数个牙。表面光滑或呈多叶状,有时松软呈暗红色,但也可坚实呈粉红色。确切诊断须根据组织学检查,可见牙龈结缔组织内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呈灶性聚集,有散在慢性炎症。
3、妊娠性牙龈瘤
在妇女怀孕期间易发生(第四个月到第九个月),分娩后可退缩。
治疗-治疗原则:
去除刺激因素的同时手术切除瘤体。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2、术后以流质饮食、半流食为主。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禁食过硬食物。术后拆线后可进普食。
3、保持口腔清洁,24h内不要刷牙,必要时做口腔护理或用漱口水漱口,每日3次。
4、遵医嘱应用抗菌补液药物,防止感染。
5、调节室温,保持空气清新。
治疗-药物治疗:
可根据情况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伤口感染。
治疗-相关药品: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
如菌斑、牙石和不良修复体,在消除继发的炎症后,手术切除。
2、手术切除
(1)一般采用局麻。
(2)在围绕肿瘤蒂周的正常组织上做切口,切除瘤体及牙龈瘤波及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如牙已松动、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骨质稀疏,多次手术复发者均需拔除病区患牙,并刮尽牙周膜,以减少复发机会。
(3)缝合创面:如创面过大不能缝合时,可用碘仿纱条覆盖,或在创面上用牙周塞治剂保护。
(4)1周后去除牙周塞治剂或任其自行脱落。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牙龈瘤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牙龈瘤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其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为15%。
预后-危害性:
牙龈瘤若不处理可能会引起牙龈发炎、疼痛、出血等,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情况发生。
预后-自愈性:
部分妊娠期龈瘤可在分娩后退缩,但一般需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治疗牙龈瘤症状可以消失。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统计,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部分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可以消失,但本病有复发风险。
预后-复发性:
其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为15%。
日常-总述:
保持口腔清洁,保持乐观心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应避免突然的饮食改变带来烦躁情绪,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也可以多和医务人员沟通,认识到牙龈瘤并非恶性肿瘤可以消除心中对于恶性肿瘤的担忧,增强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口腔清洁,不能刷牙时可用漱口水漱口。
2、适当运动,保证睡眠,增强体质。
3、戒烟,少吸二手烟,减少香烟对牙龈的刺激。
4、加强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饮食调理:
少吃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尤其是妊娠期的患者更要注重营养。
2、以柔软、易咀嚼的食物为主。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要等到温度正常再食用。
2、不喝酒,避免酒精的刺激作用。
3、少吃含骨、带壳海鲜等对牙龈有物理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每天刷牙,每次3~5mn,每天3次;坚持饭后及每次摄食后漱口,不吃零食。
2、清除粘贴于牙齿上的牙结石、软垢、茶垢等局部炎性刺激物,消除牙龈炎、牙周炎。
3、育龄妇女要注意口腔卫生保健,在怀孕前应该彻底清理口腔内的残根、残冠,修补好龋洞,去除不良的修复体。
4、戒烟限酒,减少香烟和酒精中的成分刺激牙龈。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