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疲劳疾病英文名称: eye fatigue疾病别名: 视疲劳疾病概述: 眼疲劳(eye...
养生
疾病名称: 眼疲劳
疾病英文名称: eye fatigue
疾病别名: 视疲劳
疾病概述:
眼疲劳(eye fatigue)又称视疲劳,多是由于用眼过度或眼部其他疾病导致的眼球视物不适。主要症状是眼睛胀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对因治疗为主,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视疲劳本身是不会遗传的,但有眼疲劳症状的部分眼部疾病可能会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睛胀痛、眼眶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
主要病因: 用眼过度、其他眼病、环境因素、心理因素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眼球运动度检查、头颅CT检查、检眼镜检查、眼压检查
重要提醒: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缓解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眼疲劳本身是不具有传染性的,但是导致眼病的某些因素可能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尚无确切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日常用眼过多、用眼习惯不良。
2、近视、远视、斜视的人群。
病因-总述:
眼疲劳主要与用眼过度、眼睛其他疾病、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此外,身体虚弱、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等全身因素也可导致眼疲劳。
病因-基本病因:
1、眼部因素
(1)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2)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3)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4)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角结膜干燥症(干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等。
(5)用眼过度:一目标注视过久。
2、环境因素
如环境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稳定、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征)。编辑、作家、IT人员、矿工以及经常玩手机、打电子游戏的人容易出现眼疲劳。
3、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对眼疲劳有很大的影响。精神压力过大、神经衰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眼疲劳。其次副交感神经和视神经的兴奋也对眼疲劳有一定的影响。
4、全身因素
如身体虚弱、久病恢复期、内分泌紊乱、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等。此外,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女性会比较容易出现眼疲劳。
症状-总述:
眼疲劳患者以眼睛胀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表现不一,眼疲劳起初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症状-典型症状:
1、轻度
患者用眼后自觉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轻度钝痛、鼻根部或颞部酸胀感、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2、重度
患者眼干、流泪、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加重,并自觉眼睛胀痛、头痛,甚至出现胸部胀满、面色苍白、心动徐缓、肩部酸痛、恶心、眩晕或呕吐。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症状-并发症:
是否会有并发症,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原发病而定。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看远物模糊不清,警惕近视;
2、看近物模糊,看远物也看不清,警惕远视;
3、伴反复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头痛、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4、伴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若眼疲劳症状严重,导致视力下降,最好在亲友陪同下出门,避免意外情况。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需要对眼部进行检查,避免眼部妆容,不戴隐形眼镜,防止影响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眼疲劳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除眼疲劳,您是否还存在全身乏力、抵抗力下降等表现?
3、您以前出现过眼疲劳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处理的?
4、您有近视、远视吗?多少度数?多长时间了?是否配戴合适的矫正镜?
5、您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吗?是否进行治疗?
6、您从事什么职业?是否有过度用眼或长期处于不良用眼环境的情况?
7、您近期是否存在过度疲劳、神经衰弱等不良身体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眼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导致失明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会有后遗症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包括视力检查、眼球运动度检查等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会选择性地建议患者做头颅CT检查、检眼镜检查、眼压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为常规眼科检查的一种,检查患者的视力是否受到影响,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
2、眼球运动度检查
医生需要患者配合向左、右、上、下及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八个方向注视,以了解眼球向各方向转动有无障碍。通过判断眼球的正常运动,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
检查-其他检查:
1、检眼镜检查
通过检眼镜检查,医生可以对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介质进行检查。其次还可以对视网膜、视盘、视网膜血管、黄斑和脉络膜进行检查。
2、眼压检查
判断患者眼压是否正常,从而排除青光眼的可能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可以很直观的排除颅内是否存在病变。因为颅内病变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类似于视疲劳的症状。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眼疲劳的症状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行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在病史中,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具体工作、最近是否用眼过度、是否经常处于不良用眼环境、是否有远视或近视的情况、是否配戴矫正镜、最近压力是否过大、是否过度疲劳等。
诊断-鉴别诊断:
1、远视
远视眼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其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当远视度数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能力,增加眼的屈光力,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清晰视力。但由于频繁并过度使用调节,远视者的眼疲劳症状比较明显。临床可表现为眼疲劳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有重影。
2、近视
近视眼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目标。主要表现为远视力减退,但近视力正常;看远处目标时眯眼;可出现眼疲劳;眼球较突出,高度近视者明显。屈光检查呈近视屈光状态。
3、角结膜干燥症(干眼)
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类常见的眼科疾病,包括干眼症、干眼病和干眼综合征。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多,导致泪液的多少、泪液的质量、泪液自然的流动性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会引起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患者常会出现眼疲劳、异物感(眼痒)、干涩感等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首先应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全身性疾病、心理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到专科诊治。还可通过改变用眼习惯,使用相应的药物来改善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1、远视法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在休息时避免玩手机。眼睛望向远处,多以宽广的视线为主,如天空、平原等。
2、眼保健操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家中锻炼眼保健操,揉捻眼部穴位,改善局部循环,舒缓肌肉,对眼疲劳有一定效果。
治疗-药物治疗:
1、改善眼睛调节功能的药物
大部分眼疲劳是由于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所以此类药物比较常用。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2、人工泪液
可以缓解眼睛干涩、疲劳的症状。
3、睫状肌麻痹药物
例如消旋山莨若碱滴眼液。主要是通过松弛痉挛的平滑肌,改善眼疲劳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消旋山莨若碱滴眼液
治疗-手术治疗:
眼疲劳的患者一般无需特殊的手术治疗。对于有近视、斜视等原发病的患者,有时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眼疲劳属于一个症状,症状消失所需的确切实际要根据患者实际原发病的治疗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治疗-治疗费用: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预后-一般预后:
由于用眼过度或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眼疲劳的人群,通过积极干预,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眼部疾病导致出现眼疲劳症状的人群,其预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原发病而定。
预后-危害性:
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眼疲劳患者后期可能会出现头疼、头晕、焦虑、烦躁等症状,对工作和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通过改变用眼习惯,适当减少用眼,注意休息,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1、在没有存在眼部疾病的情况外,平时注意用眼卫生,适当做眼保健操,眼疲劳可以渐渐地恢复。
2、存在屈光不正者,通过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改善眼疲劳的症状。
3、其他眼病所致的眼疲劳,通过相应的积极治疗也可以改善。
预后-治愈率:
尚无确切的数据可供参考。
预后-复发性:
如果日常仍然不注意用眼习惯,或者眼部屈光问题未得到改善等,可能会再次出现眼疲劳。
日常-总述: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改善眼疲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吃一些对眼睛有保护作用的食物,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日常-心理护理:
1、由于视疲劳除眼部症状还有头痛、恶心等,极易引起患者焦虑,家属应做好心理疏导。
2、患者自身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多进行一些可以放松身心的活动,比如运动、旅游、听歌等。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使用眼药水的患者,咨询专业的医师,选择合适的眼药水,并向医生学习滴眼药水的方法。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强光、高温刺激,使用能提供明暗对比的柔和灯光,减弱电脑屏幕的光线,让屏幕的亮度降低。
2、可以用湿润的毛巾敷在眼部,以帮助缓解眼部疲劳和干燥的情况。
3、如果室内过于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眼睛处于干燥环境。
4、避免过度用眼,可经常进行眼部按摩。首先两手食指沿着眉骨轻轻按压直到太阳穴,对太阳穴稍加用力,再由太阳穴往下按压下眼眶直到与鼻梁交界处。然后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将发热的手心遮住双眼并将眼球上、下、左、右转动。最后将眼睛闭上,两手食指沿着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来回搓揉,并用示指用力按压鼻翼两侧凹陷处。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按时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
1、多补充维生素。可吃胡萝卜、绿色蔬菜、水果等。干豆类、蘑菇、野菜中含有维生素B2多,可多吃。多吃一些豆芽、大豆、甘蓝菜、菠菜、柑橘、山楂等含维生素C、维生素E较多的食物。
2、可吃海产品、番茄、菜花等富含硒的食物。
3、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蛋黄、鱼虾、奶类、蛋类等。
4、间断补充鱼肝油丸等。
预防措施:
眼疲劳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生活要有规律,休息、睡眠要充分。
2、改善生活、工作环境,光线应明暗适中。
3、保证休息,看书、看电视或电脑屏幕不可时间过长,连续用眼1小时,应让眼充分休息10~15分钟。
4、读书写字、操作电脑保持正确的姿势,书本和眼睛保持约30cm的距离。
5、平常多进行护眼锻炼,如眼保健操、远视法等。
6、多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食物,如胡萝卜、牛奶、韭菜、菠菜、动物肝脏等。
7、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如存在屈光不正(如近视、老花眼等)者,应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