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郁证疾病别名: 郁病疾病概述: 郁证是情志忧郁、气机郁滞引起,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郁证
疾病别名: 郁病
疾病概述:
郁证是情志忧郁、气机郁滞引起,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为主要特征。发生与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病预后一般均良好,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通常都可以治愈,如果病程较长,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中医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
主要病因: 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检查项目: 食道的X线、咽部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如果出现心情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祛除诱发的病因,避免病情可进行性加重,演化为癫狂等病证。
临床分类:
1、肝气郁结
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满,胁肋胀痛,但痛无定处;常伴有胃脘胀痛,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
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干口苦;可伴有头痛,耳鸣,或胃脘不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痰气郁结
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部胀满,胁肋胀满,咽中有异物感;苔白腻,脉弦滑。
4、心神失养
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容易受惊,时而忧愁,时而悲伤,喜怒无常;伴有哈欠连连、或手舞足蹈,大声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5、心脾两虚
主要表现为思虑过多,胆小多疑,头晕,神情疲惫,身体倦怠无力,心中悸动不安,失眠健忘,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6、心肾阴虚
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宁,心中悸动不安,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睡眠中汗出,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病因-总述:
郁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但情志所伤是够造成郁证,除与情志刺激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还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内伤
(1)长期的情绪低沉抑郁或者恼怒过度,肝脏疏泄调达气机的功能失常,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形成气郁。气郁日久,导致血液运行不畅通,而形成血郁;气郁日久化火,形成火郁。
(2)长期悲观忧愁,思考顾虑太多,损伤脾脏,脾的运化食物或输布水液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饮食停滞不消化而藴湿、生痰、化热,而成为食郁、湿郁、痰郁、热郁。
2、体质因素
郁证还与体质有关。体质虚弱或素体肝旺的人,更容易发病。再加上情志刺激,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脏功能,饮食逐渐减少,日久必气血生成不足,而致心脾失养,或郁火耗伤营血,心病及肾,而致心肾阴虚。
病因-危险因素:
情绪的刺激和持续的低落使郁证更加严重的危险因素,最严重可能会使得患者悲观厌世,诱发自杀,危及生命。
症状-总述:
郁证在临床上表现为情绪低沉,胸部满闷,胁肋胀痛,频频叹气,或见食欲不振,或见失眠梦多,或喜悲伤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实证病程较短,表现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哽塞,频繁叹气;虚证病情迁延日久,表现为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慌,心情烦躁无法入睡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气郁多表现为频频叹气,胸部胁肋胀痛,痛无定处。
2、血郁在多表现为胸部胁肋胀满,痛有定处,舌有瘀点。
3、火郁多表现有性情急躁,口苦咽干,大便干等症状。
4、痰郁多表现为胸部、胁肋胀满,咽中有异物感。
5、食郁多表现为嗳腐吞酸,口臭,食少腹满。
6、湿郁表现为身重,胸腕痞满,舌质淡,苔白腻。
症状-并发症:
1、闭经、癥积
妇女气郁血滞,冲任失养,久则发为闭经、癥积,表现为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月经停闭数月,或下腹有包块质硬,下腹或胀或痛等症状。
2、癫狂
若精神刺激不能解除,病情可进行性加重,进而可演化成癫狂,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太息,言语无序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自觉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等症状。
2、或伴有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状。
3、或伴有咽中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咳之不出的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患者需要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食道的X线和咽部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
3、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4、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5、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食道的X线及咽部检查、食道X线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或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胸腹部了解是否有包块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咽部检查
主要是为了判断疾病的位置观察病变部位,帮助诊断疾病的性质。
检查-实验室检查:
结合病情作相关的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糖测定等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精神状况评定量表
能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其发生、发展过程与严重程度等。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食道X线钡餐检查:是发现消化道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消化道检查的首选方法。食道X线钡餐检查的重点是发现异常,确认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容易怒善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加以鉴别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虚火喉痹、噎膈、癫证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无常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
郁证中的梅核气和虚火喉痹都有咽部除有异物感。但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都有异物梗塞感觉。但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感觉主要在胸骨后部位而不在咽部,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
郁证脏躁与癫证都与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治疗-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郁证初起多以气滞为主,为肝郁气结证,应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根据虚实的偏重而兼顾。若患者烦躁、精神抑郁较重者,“急则治其标”可先使用镇静剂稳定患者情绪后,再予以治本治疗。本病为精神刺激而发病,因此,精神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治疗-对症治疗:
1、肝气郁结
(1)若兼有饮食停滞、腹胀的患者,可加用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
(2)若出现胃脘胀闷不舒的患者,可加用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
(3)若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的患者,可加用苍术、厚朴、茯苓、乌药。
(4)若兼有血瘀而出现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郁金。
2、气郁化火
(1)若出现口苦、便秘的患者,可加用龙胆草、大黄。
(2)若出现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嗳气、呕吐的患者,可加用黄连、吴茱萸。
3、痰气郁结
(1)若痰郁化热而出现烦躁、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膩的患者,可去生姜,加用竹茹、瓜蒌仁、黄连。
(2)若湿郁气滞而兼有胸部胃脘痞闷、嗳气、苔腻的患者,可加用香附、佛手、苍术。
(3)若兼有瘀血,而出现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的患者,可加丹参、郁金、降香、片姜黄。
4、心神失养
(1)若烦躁不安影响失眠的患者,可加用酸枣仁、柏子仁、茯神、远志。
(2)若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的患者,可加用当归、生地黄、珍珠母、钩藤。
5、心脾两虚
(1)若出现心胸郁闷、情志不舒的患者,可加用郁金、香附、佛手。
(2)若出现头晕头痛的患者,可加用川芎、白芷、天麻。
6、心肾阴虚
(1)若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的患者,可合交泰丸。
(2)若出现心烦口渴的患者,可加用天花粉、知母。
(3)若出现遗精较为频繁的患者,可加用芡实、莲须、金樱子。
治疗-一般治疗:
郁证由精神因素引起,重视精神治疗对于本证具有重要意义。努力解除致病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
治疗-药物治疗:
1、肝气郁结
(1)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
(3)中成药:解郁丸、越鞠丸、越鞠颗粒。
2、气郁化火
(1)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
(3)中成药:丹栀逍遥丸。
3、痰气郁结
(1)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2)常用中药: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3)中成药:舒肝平胃丸、二陈丸合胃苏颗粒。
4、心神失养
(1)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花。
(3)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健脑丸。
5、心脾两虚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神曲。
(3)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6、心肾阴虚
(1)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
(3)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治疗-相关药品:
解郁丸、越鞠丸、越鞠颗粒、丹栀逍遥丸、舒肝平胃丸、二陈丸、胃苏颗粒、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对郁证的治疗疗效较好。具有疏肝解郁,养心调神的功效。选用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膻中等主穴,肝气郁结配伍期门,气郁化火配伍行间,痰气郁结配伍丰隆、中脘;心神失养配伍心俞、少海。用毫针针刺,按虚补实泻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需熟悉颈部的局部解剖,在实施操作时严禁伤及颈部重要的神经、血管。
2、泡茶代饮
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泡水喝。本茶有疏肝解郁之功,适用于多愁善感,容易悲观,爱生气症状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郁证的治疗费用一般为300-800元。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郁证的预后一般良好。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恢复如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常受到精神刺激,而使病情反复或波动。
预后-危害性:
若情志致病的因素不除,加上劳累过度,休息欠佳,则症状逐渐增多加重,发作时间及频率增高,此时患者还常产生对疾病的紧张、焦急、顾虑、恐惧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这些因素又会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而使症状愈加严重和复杂,可持续多年不愈。
预后-治愈性:
郁证初起患者,症状较轻且发作时间不固定,解除致病原因后,疾病可缓解及消失。
预后-复发性:
引起疾病的原因如情绪不畅诱因不除,加上过度劳累等因素,疾病容易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除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外,患者注重精神治疗,解除致病原因,生活起居有规律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郁证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应避免忧郁、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
2、患病期间应与最信赖的人多沟通,心情愉悦,心情舒畅。
3、尽可能多参加社交活动,敞开心扉、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4、对易怒的患者,应劝慰、疏导,尽可能消除病因,避免再度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5、肝气郁结的患者对事物比较敏感,多加以疏导,逐渐做到移情易性。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热服。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2、肝气郁结患者服柴胡疏肝散时,要避免与碳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铝等西药合用,以免降低药效。
3、半夏厚朴汤为主治梅核气的有效方。方中紫苏、厚朴均含有挥发油,煎煮时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煎15分钟即可。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整洁、安静,消除噪音干扰,避免强光刺激,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放置刀具等危险物品。
2、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鼓励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多与其信任者进行交流沟通。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及情志变化,防止个别病人的自杀倾向。
2、如病人突然由沉默变得异常激动,或由兴奋转为抑郁,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做进一步检查,以防他变。
3、观察抑郁病人的伴发症状,如心悸、失眠、眩晕、遗精、女性月经不调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复查精神状况评定量表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多食碳水化合物及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情绪不佳时,暂不进食,进餐时切勿动怒,以免影响食欲,加重或诱发疾病。
饮食建议:
1、肝气郁结患者饮食以蔬菜和丰富的鱼、瘦肉、乳类为宜,常吃柑橘等疏通理气之品。
2、痰气郁结的患者可选食萝卜汁化痰、生姜茶利气,青果、乌梅、罗汉果、苦瓜以清热利咽。
3、心神失养患者加强饮食调护,可常莲子百合粥、桂圆肉茶、酸枣仁等食品。
4、心脾两虚患者可常吃健脾养心安神食品,如桂圆肉、枣仁、南瓜、牛肉等。
5、阴虚火旺患者饮食宜清淡养阴,多食梨、银耳、百合、莲藕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韭菜、姜、葱和各种香燥调味品,这些食品易生火耗血,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3、心神失养的患者宜少喝咖啡、浓茶等刺激之品。
预防措施:
情志失调是郁证的基本病因,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一切诱发因素,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适应力和耐受。
2、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乐观豁达,避免情绪刺激、紧张、焦虑、劳累等诱发因素。正确对待各种事务,善于调节情志,释放不良情绪。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起居有序,根据证型安排休息和睡眠。
4、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增进机体活力,使精神有所寄托。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