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轴性近视疾病别名: 真性近视疾病概述: 轴性近视又称真性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由于...
养生
疾病名称: 轴性近视
疾病别名: 真性近视
疾病概述:
轴性近视又称真性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睛晶状体失去自动调节能力,视网膜主动向后延长生长,产生了不可逆的眼睛生物结构改变,眼轴异常增长所致。常表现为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视疲劳、眼球突出等。目前主要采用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矫正视力,经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视疲劳、眼球突出
主要病因: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眼底彩照、A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裂隙灯检查、检眼镜检查
重要提醒: 轴性近视会影响患者远视力,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还需及早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轴性近视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如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遗传因素、发育异常(如眼部发育异常)等。
病因-基本病因:
1、环境因素
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阅读姿势不良等因素均可能促使近视的发生。
2、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提示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
3、发育因素
眼部发育异常,导致眼轴过长,也可导致近视的出现。
症状-总述:
轴性近视的临床表现与近视的相似。典型症状是看近处基本正常,看远处视物模糊。随着近视度数增加,还会伴随一些其他视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远视力减退
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视疲劳
过度用眼后可出现眼睛酸胀、眼干、眼异物感、畏光、流泪、重影、头痛等症状。
3、眼球改变
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玻璃体液化、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
症状-伴随症状:
1、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
2、部分患者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豹纹状眼底、漆裂纹、Fuchs斑和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眼科范畴,患者可去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眼部进行相关检查,尽量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可佩戴框架眼镜,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看远处事物模糊是何时发现的?多久了?
2、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变化吗?
3、您是否还存在其他眼部不适?
4、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处理的?
5、您曾经有接受过眼部治疗吗?何种治疗?
6、您有长期近距离或在光线昏暗环境下看书的情况吗?
7、您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近视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这个病遗传吗?
3、症状还会加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看近处基本正常,看远处视物模糊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眼底彩照、A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裂隙灯检查、检眼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查,包括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与明适应、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等检查,可全面了解患者的眼部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均有一定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
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此外,该检查还有助于假性近视与轴性近视的鉴别。
2、裂隙灯检查
观察巩膜、角膜、虹膜、瞳孔等部位有无异常。
3、检眼镜检查
包括直接检眼镜检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常可发现豹纹状眼底、漆裂纹、Fuchs斑等多种生理变化。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眼底彩照
通过眼底照相机直接获取眼底彩色图片的方法,来了解视网膜的情况。
2、A超
主要通过超声波来测量眼轴,监测眼轴增长情况。
3、其他影像学检查
还可根据情况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更详细的了解眼部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以及看近处基本正常,看远处视物模糊的临床表现,再结合视功能检查、眼底彩照、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假性近视。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假性近视相鉴别。二者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又称为调节性近视、功能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收缩调节痉挛引起,通过放松、休息、散瞳干预后,视力常可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配戴眼镜。而轴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为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常见的术式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2年以上,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可考虑此种治疗方法。其术式主要分为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两类。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
治疗-其他治疗:
1、框架眼镜
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矫正,防止加重近视发展。
2、角膜接触镜
包括软性接触镜、硬性接触镜、角膜塑形镜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镜片。使用时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生感染等情况要立刻停止使用。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视力可得到矫正,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预后-危害性:
轴性近视可造成远处视物不清,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视力可得到矫正。
日常-总述:
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正镜片,一般不会过度影响日常生活,但患者仍需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近视持续发展,或造成并发症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管理:
1、选择正规验光配镜机构咨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2、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强光、高温刺激,使用能提供明暗对比的柔和灯光,减弱电脑屏幕的光线,让屏幕的亮度降低。
3、保持眼部卫生,不随意揉眼。
4、避免过度用眼,常做眼保健操。
日常-术后护理:
1、加强眼睛保护,防止眼部碰撞。
2、保持卫生,勿用脏手揉眼。
3、术后两天内应戴太阳镜或挡风眼镜,避免风、沙、阳光等的刺激。
4、术后一周内洗脸时,应避免眼睛进水。
饮食调理:
饮食对轴性近视患者的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部分食物中所含物质可能对于患者眼部有益,对于患者视力的保持能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饮食建议:
1、蛋白质、钙、磷是增强巩膜韧性的重要物质,对于控制近视有一定帮助,患者可多吃肉类、鱼、蛋、奶等。
2、含维生素A的食物,鸡蛋黄、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橘子、杏子、柿子等,对于患者的近视有一定帮助。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
2、少食辛辣、刺激、煎炸等食物。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可预防近视的发生。
1、读写习惯
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尽量不超过45分钟。良好的读写习惯能有效避免近视的发生。
2、采光照明
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并根据工作类别、字体大小进行光照调整,避免眩光和视疲劳。
3、眼保健操
学习正确的眼保健操,可以放松眼睛,改善眼部疲劳,从而降低发生近视的可能。
4、户外活动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助于眼部的保护,提倡每天至少进行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
5、其他
注意避免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等,均有助于防止近视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