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自汗疾病英文名称: spontaneous sweating疾病概述: 自汗(spont...
养生
疾病名称: 自汗
疾病英文名称: spontaneous sweating
疾病概述:
自汗(spontaneous sweating),是指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的汗出异常症状。发生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病后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单独出现的自汗,一般预后良好,见于其他疾病中的自汗,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时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自汗才能减轻或消失。西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为主要表现,均属本病范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
主要病因: 体质虚弱、外邪侵袭、病后失调、饮食不节
检查项目: 体温测量、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检查
重要提醒: 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应及时就诊咨询,并注意饮食起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临床分类:
1、肺卫不固
主要表现为汗出恶风,稍微活动后更加严重,平时容易感冒,精神倦怠,肢体无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2、营卫不和
主要表现为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冷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3、风湿犯表
主要表现为汗出,恶风发热,身体沉重,肢体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4、湿热蕴蒸
主要表现为头部汗出,汗质黏稠,口中黏腻,口渴,体温未达高热,长时间触摸才感觉烫手,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病后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属正常现象。外感病邪在表时,出汗又是祛邪的一种途径,需要发汗以解表。
病因-基本病因:
1、体质虚弱
素体虚弱、病后体虚,正气不足,稍微活动后,阳气浮动,而出现自汗的症状。
2、外邪侵袭
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风邪侵袭表虚之体,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功能失常而致汗出。或感受风热、暑热之邪,邪客于肺,肺热炽盛,蒸发津液外泄。
3、病后失调
咳嗽哮喘日久,耗伤肺气,肺主气属卫,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腠理不固而汗自出。
4、饮食不节
平时饮食不加节制,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或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均可致精血耗损,气阴两虚,阴津内扰,腠理不固,亦可出现自汗。
5、情志不调
长度过度思虑,心气亏虚,津血耗伤,气阴两虚,腠理不固而出现自汗的症状。
症状-总述:
自汗以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为主要特征。若持续时间较长,常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出现神情倦怠,肢体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症状-典型症状:
1、时间
清醒时不因劳累活动,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汘出,活动后汗出症状加重。
2、部位
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
3、性质
汗出量多,汗液黏稠,皮肤温度升高多为热证。汗出稀薄清冷,病人自觉有凉意,多属阳虚证。
4、程度
局部汗出,汗出量少,精神倦怠,肢体乏力,多是气虚或阳虚。全身汗出,汗出清冷,淋漓不尽,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息微弱,精神恍惚,属亡阳证,病情危重。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可到中医科、内分泌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出现出汗增多,什么情况下加重?
2、是全身汗出,还是局部汗出?
3、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肢体酸楚、全身乏力、神情倦怠等?
4、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甲亢、结核病、风湿热,是怎么治疗的?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平时体质怎么样,是不是容易感冒?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白天时时汗出等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体温测量、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检查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是否有包块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体温测量
诊疗时,需监测体温,以了解患者体温变化。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有出血者还可了解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程度。
2、便常规
可帮助了解胃肠道有无出血情况等。
3、肿瘤标志物检查
可辅助肿瘤诊断,并对诊断肿瘤的类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4、甲状腺功能测定
了解患者甲状腺功能有无变化。
5、其他
包括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必要时还可进行骨髓穿刺。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
可以初步明确患者心脏情况,了解有无心脏疾患,以便临床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通过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肺部疾患引起的发热。
2、超声检查
如果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腰酸,怀疑为泌尿系统慢性感染引起,可以肾脏B超检查。
3、CT和核磁共振检查
部分外伤或肿瘤患者,需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及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盗汗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白天汗出,活动后更加严重。
2、辅助检查
体温测量、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自汗与盗汗
自汗不因劳累、炎热、衣着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影响,白昼时时汗出,活动后汗出明显。引起自汗的常见病证有虚劳、痹证、中暑等。盗汗多为睡时汗出,醒后汗止。痨病、佝偻病和温热性外感病恢复期多有盗汗。
治疗-治疗原则:
益气固表、养血补心、滋阴降火、清化湿热,是治疗自汗的主要治法。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中药,以增强止汗的作用。
治疗-药物治疗:
1、肺卫不固
(1)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2)常用中药:防风、黄芪、白术。
(3)中成药:玉屏风口服液、黄芪精口服液。
2、营卫不和
(1)方药:桂枝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3)中成药:龙牡壮骨颗粒。
3、风湿犯表
(1)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
(2)常用中药:防己、白术、黄芪、甘草、生姜、大枣。
4、湿热蕴蒸
(1)方药:三仁汤加减。
(2)常用中药:杏仁、薏苡仁、白豆蔻、厚朴、制半夏、通草、滑石、竹叶。
(3)中成药:小儿湿热清颗粒,泻黄散颗粒.
治疗-相关药品:
玉屏风口服液、黄芪精口服液、龙牡壮骨颗粒、小儿湿热清颗粒,泻黄散颗粒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西医治疗
对精神紧张伴失眠等症者可给镇静剂,如安定等。心率加快者,可给心得安等。
2、体针疗法
以夹脊穴(颈3-5)、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配阴郄、复溜、太冲、内关等,交替使用。
治疗-治疗周期:
自汗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自汗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单独出现的自汗,一般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则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时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且常需待原发疾病好转、痊愈,自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预后-危害性:
如果病程日久,或病情加重,会出现虚实错杂的情况,增加治疗难度。
预后-治愈性:
如果诊断明确,辨证用药恰当,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自汗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饮食调护不当,会引起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充分休息、注意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感受外邪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发挥情志调护及药物治疗的双重效应。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对于没有食欲的患者,中药宜浓煎,分多次少量在饭前饭后1小时服用。
3、肺卫不固的中药汤剂每日2次温服,如服丸剂,用红枣汤送服,以增加药效。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2、汗出后用毛巾擦拭,及时更换衣被。
3、晚餐不宜过饱,卧室安静,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
4、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肢体酸楚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出汗的部位、时间、性质、量的多少等。
2、注意体温、血压、舌象、脉象、精神、面色皮肤的变化等情况。
3、如果出现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等为脱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体温测量、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X线检查、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应富于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煎炸食物,可食清淡滋养食品。
饮食建议:
1、肺卫不固患者宜进温热健脾益气食品,如山药、桂圆、大枣等。
2、营卫不和患者宜选红枣、桂圆等温补食品进食。
饮食禁忌:
1、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
2、忌食生冷食品,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3、忌食油腻黏滞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病后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平时生活起居有常,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被,避免汗出。
2、注意补充水分及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平时饮服地骨皮红枣茶、大枣党参茶调。
3、加强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以增强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
4、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注意病后调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