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概述: 阻塞性肺气肿是由吸烟、接触颗粒物质、大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
养生
疾病名称: 阻塞性肺气肿
疾病概述:
阻塞性肺气肿是由吸烟、接触颗粒物质、大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理表现为肺部过度膨胀、容积增大、弹性减退,其阻碍了肺部空气的流入和流出,因而称之为“阻塞性”。主要表现为气促、胸闷、咳痰、咳喘等症状。患者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导致其身体机能减退,出现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脏、胸部
常见症状: 气促、胸闷、咳痰、咳喘
主要病因: 吸烟、接触颗粒物质、大气污染、呼吸道感染
检查项目: 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胸部X线
重要提醒: 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进展严重影响肺功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
病因-总述:
肺是人体呼吸运动的器官,机体通过肺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正常情况下,肺部吸气时膨胀,呼气时回缩排出气体。但当多种因素作用于肺部时,可使肺的正常结构发生改变,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无法很好地将气体呼出,异常含气量过多,肺部过度膨胀、充气、容积增大。与阻塞性肺气肿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吸烟、环境暴露、空气污染、感染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吸烟
吸烟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但目前仍不清楚吸烟是如何破坏肺的结构以及引起肺气肿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阻塞性肺气肿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6倍。此外,暴露于大量二手烟的人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可能也较高。
2、环境暴露
如接触颗粒物质、粉尘、气体、烟雾等,均可能引起肺部的损伤,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
3、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可能对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与肺气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反复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管壁增厚、狭窄,引起气道阻塞。肺部感染时蛋白酶活性增高与阻塞性肺气肿的形成也可能有关。
5、α-1抗胰蛋白酶缺陷
α-1抗胰蛋白酶(AAT)是一种在人体血液中循环的天然蛋白质,主要功能是防止白细胞破坏正常组织。如果AAT缺乏,则白细胞会损伤正常的肺部组织,从而导致阻塞性肺气肿。
症状-总述:
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早期可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喘鸣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时。随着阻塞性肺气肿的加重,甚至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2、患者可有反复咳嗽和咳黏液痰。
3、胸闷、喘鸣(即呼吸时发出口哨音或尖锐的声音)。
症状-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
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可伴有胸痛、发绀。患侧胸部呈鼓音。
2、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呼吸道感染、痰液引流不畅、外科手术等多种诱因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导致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长期阻塞性肺气肿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症状-伴随症状:
1、患者可伴有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等全身症状。
2、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缺氧发绀、酸中毒等症状。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对胸部进行视诊、叩诊、听诊,初步判断病情。之后会进行肺功能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可能会建议做其他检查,如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等,一方面可以确认是否有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相应的症状,另一方面判断是否有并发症出现。
检查-体格检查:
1、胸部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胸廓及肋间隙情况。严重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加,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
2、胸部叩诊
判断肺脏是否有病变、位置及实际的大小等。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
3、胸部听诊
判断呼吸音、心音等是否异常,肺部是否有病理性杂音。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远。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可以帮助确定肺部将氧气运输至血液和清除二氧化碳的状况。
2、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有助于感染的诊断。
3、其他血液检查
可协助判断是否有“抗胰蛋白酶缺乏”的遗传问题。
检查-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对阻塞性肺气肿具有确诊意义。进行该检查时,患者首先需深吸气,然后快速、用力地把气吹进一根管子里,这根管子连接到一个机器,测量患者从肺中吹出多少气体以及吹气的速度。如果检查结果异常,患者需要用吸入器吸入一种药物(支气管扩张剂),以观察呼吸状况是否改善,几分钟后再次进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症状是由肺气肿所致还是其他肺部问题所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吸入药物后肺功能无明显改善。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可以观察肺部情况,确定阻塞性肺气肿的进展情况等。
2、胸部CT
可以帮助判断阻塞性肺气肿的严重程度,还可帮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进行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胸部CT等综合判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等疾病可与本病存在相似症状, 需积极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
2、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均。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且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变化也不明显。
3、心脏病
多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发生左心功能不良时,都可以出现劳力性气促,需主要鉴别。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多可作出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变无法逆转,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一般治疗:
1、戒烟
对于吸烟者,戒烟是重要的干预措施。
2、补充营养
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能增加,能量消耗较多。但饮食摄入由于气急、缺氧等原因不能相应增加甚至反而减低,因此常合并营养不良。故患者平时应重视营养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3、家庭氧疗
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进行家庭氧疗。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
4、肺康复
肺康复可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包括呼吸训练、呼吸肌锻炼等。同时患者应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定量行走等,以增强体质。
治疗-药物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
可以缓解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1)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短效制剂如沙丁胺醇,长效制剂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
(2)抗胆碱能药物:分为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短效制剂可用异丙托溴铵,长效制剂有噻托溴铵。
(3)茶碱类:如氨茶碱。
2、激素
多吸入用药。可减轻气道肿胀,有效缓解呼气急促,但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般要与长效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常用的有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加布地奈德。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压升高、骨质疏松、感染等不良反应,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
3、祛痰药
对于痰黏不易咳出者可应用祛痰药,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
4、抗生素
存在呼吸道感染者,需应用抗生素。医生会根据经验或病原菌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等。
治疗-相关药品:
沙丁胺醇、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氨茶碱、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
治疗-手术治疗:
严重肺气肿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1、肺减容术
包括外科肺减容术和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前者需切除受损严重的肺组织,但是患者本身肺功能基础差,难以承受手术的创伤,一般多难以接受。后者在支气管镜的直视下进行微创非切除手术,减少肺容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2、肺移植
适用于肺组织损伤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术后需注意感染和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治疗-治疗周期:
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急性期氧疗
如果病情恶化,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氧疗。
2、机械通气
呼吸功能衰竭时,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以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
3、急性期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急性期适合雾化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2)激素: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
预后-一般预后: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有关。
预后-危害性:
患者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导致其身体机能减退,出现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阻塞性肺气肿无法治愈,但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延缓进展。
预后-治愈率:
未有相关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无法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症状易反复发作,应注意防治感染。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术后及日常生活管理,遵医嘱进行病情监测、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呼吸不畅等,可能出现有抑郁、心烦气躁等不良情绪,家属应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减量或停药。此外,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2、预防感冒,避免受凉。
3、戒烟,多饮温开水,湿化气道。
4、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定量行走等,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5、避免其他呼吸道刺激物,如油漆、汽车尾气、香水等,以免症状加重。
日常-病情监测:
1、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观察近期是否开始出现咳嗽、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2、已经有明显症状者,应注意监测咳嗽、气促等变化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复查,于术后4周复查肺功能、X线胸片、6min行走试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须复查肺功能、X线胸片、6min行走试验、呼吸困难分级、生活质量评估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手术患者术后6h可进流食,术后第1天进普食,注意加强营养。
2、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肺复张,防止下肢静脉栓塞。
3、家属应对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如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下床活动等。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维生素含量高、清淡的食物。可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此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
2、疾病缓解期宜进食杏仁、核桃、莲子、牛奶、茯苓等食物。
3、当咳嗽痰稀时可吃鸡蛋、奶制品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辣椒、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刺激气管黏膜,会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同时忌喝烈酒、忌吃生冷食物。
2、避免豆类、甘蓝菜等易胀气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使腹部膨胀而影响呼吸。
预防措施:
1、戒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并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
2、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防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3、预防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与患感冒或流感的人接触,流感高发季节最好不要去人群较多的场所。平时注意勤洗手。
相关疫苗:
肺炎或流感可对肺部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些医生会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1、肺炎疫苗,可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导致的肺炎。肺炎疫苗接种一剂,免疫功能正常者无需再次接种。如果首次接种超过5年,可再接种1次。
2、流感疫苗,在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一剂。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