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步走向衰退,尤其是进入老年期后,许多健康问题逐渐显现。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导致身体不适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体质的偏颇。中医讲究“因人制宜”,而判断体质偏颇是制定调养方案的第一步。...
自然静心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步走向衰退,尤其是进入老年期后,许多健康问题逐渐显现。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导致身体不适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体质的偏颇。中医讲究“因人制宜”,而判断体质偏颇是制定调养方案的第一步。
那么,老年人常见的体质偏颇有哪些?如何自我判断?本篇文章将为您一一揭晓。
在中医理论中,“体质”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综合表现。而“偏颇”则意味着体质失衡,偏向某一种或几种病理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的人容易上火、口干舌燥、情绪暴躁,这是阳盛体质;
有的人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是阳虚体质;
有的人体型偏胖、舌苔厚腻、大便黏滞,是痰湿体质。
老年人体质多偏虚弱,但具体偏颇类型因人而异,了解体质,才能“对症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进入老年后,肝肾功能减弱,气血亏虚,是体质变化的根源。
不规律饮食、过度进补、缺乏运动、晚睡熬夜,都会加重体质失衡。
退休后的孤独、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等都会影响脏腑功能,进一步偏离体质平衡。
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期用药也可能改变体质属性。
特征:
动则气喘,容易疲劳
声音低弱,说话懒得说
易出汗,特别是稍运动即汗出
易感冒,抵抗力差
面色苍白或萎黄
**调养建议:**可用黄芪、党参、大枣等益气中药,配合太极、慢走等温和运动。
特征:
怕冷,四肢不温
喜热饮,易腹泻
小便清长,精神萎靡
舌淡胖,苔白
**调养建议:**宜温补肾阳,食疗可用桂圆、羊肉、干姜、肉桂等;艾灸、泡脚也有帮助。
特征:
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心口热)
口燥咽干,盗汗
失眠多梦,心烦易怒
舌红少津
**调养建议:**宜滋阴润燥,常用食材如百合、银耳、沙参、麦冬等。
特征:
体型肥胖,腹部肥满
易困倦,身体沉重
舌苔厚腻,大便黏滞
痰多,口中黏腻
**调养建议:**祛湿化痰为主,可食用薏米、茯苓、陈皮、荷叶;忌食油腻寒凉之物。
特征:
面部油光,易生痘
口苦口干,大便黏滞
小便短黄,出汗多而黏
易烦躁
**调养建议:**宜清热利湿,如绿豆、莲子、冬瓜、苦瓜、荷叶等。
特征:
面色晦暗,皮肤有色斑
舌质紫暗,有瘀点
身体固定部位刺痛
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
**调养建议:**活血化瘀为主,常用丹参、红花、桃仁、山楂等。
特征:
情绪不稳定,容易叹气
胸闷,胁肋胀痛
常感喉中有物(梅核气)
睡眠不佳,易多梦
**调养建议:**疏肝解郁,可用玫瑰花、佛手、柴胡等,宜保持心情愉悦,适当旅游、听音乐。
特征:
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
易患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家族遗传病史明显
**调养建议:**忌口是关键,应避免过敏源,增强免疫力为主。
特征:
精神饱满,面色红润
睡眠良好,食欲正常
四季适应能力强
不易患病
**调养建议:**继续保持良好作息,规律饮食和适度锻炼,预防体质偏颇。
望: 看舌象(舌质、舌苔)、气色
闻: 听声音、闻口气(湿热者多有口臭)
问: 问自己是否怕冷、易出汗、易怒、爱吃凉等
切: 了解脉象(可配合中医师)
目前,全国各大中医院广泛使用的一份《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可以帮助老年人快速判断自己体质类型(有兴趣的用户可搜索使用)。
辨体质,调生活:了解自己的体质是第一步,做到“吃得对、睡得好、动得适度”。
动静结合,补而不腻:体虚者要动起来,气郁者要静下来;补阳补气时注意不能太过。
重在日常,坚持才见效:体质调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
必要时求助专业中医师:体质复杂、或伴有基础疾病者,应根据医嘱进行个性化调理。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腻,如油入面。”一句话点出了偏颇体质的复杂性。对老年人而言,健康的关键不是“吃多少保健品”,而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从体质源头入手,调理好“土壤”,病邪才难以滋生。
愿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做到心中有“体质”,养生有“方略”,健康长久常伴!
中医养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