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阿米巴性阴道炎疾病英文名称: ameba vaginitis疾病概述: 阿米巴性阴道炎(...
养生
疾病名称: 阿米巴性阴道炎
疾病英文名称: ameba vaginitis
疾病概述:
阿米巴性阴道炎(ameba vaginitis)是指由阿米巴原虫感染而引起的阴道炎症,多为继发性感染,原发病灶在肠道。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溃疡、外阴增生等,患者常有腹泻或痢疾病史。孕期感染可直接或间接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死亡,而孕妇的感染也往往较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疗药物在医保范围,具体需结合临床。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阴道、外阴
常见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溃疡、外阴增生、外阴瘙痒、外阴疼痛
主要病因: 阿米巴原虫感染外阴及阴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阴道分泌物培养、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孕期感染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孕妇死亡,需注意预防,及时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阿米巴病患者及无症状排包囊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感染了阿米巴的患者,由于不注意卫生,在排便时阿米巴滋养体随粪便排出后,直接感染外阴及阴道引起本病。
2、母婴传播
孕期感染可直接或间接感染胎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好发于成年人。
2、好发于抵抗力低下者。
3、好发于有高危性行为或特殊原因,导致阴道黏膜损伤者。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
病因-总述:
本病由阿米巴原虫引起,多为阿米巴肠病的继发性感染。感染了阿米巴的患者,不注意卫生,导致排便时随大便排出的阿米巴滋养体,感染了外阴及阴道。当机体全身情况差、健康水平下降或生殖器有损伤时,阿米巴滋养体易侵入损伤部位,分泌溶组织酶造成黏膜组织破坏,导致生殖道溃疡。
病因-危险因素:
1、不注意外阴及阴道部位的卫生。
2、阴道黏膜有破损。
3、近期机体抵抗力低下者。
症状-总述:
阿米巴性阴道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血性浆液或黄色脓性黏液,有腥味,外阴及阴道有典型的不规则浅表溃疡,外阴也可能有肿瘤样增生物,可伴有轻度瘙痒或疼痛。
症状-典型症状:
1、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分泌物增多是本病的特点。分泌物呈血性、浆液性或黄色黏液脓性,有腥味。
2、外阴溃疡
外阴形成的溃疡可以呈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周边突起,呈虫蚀状,基底部出现黄色坏死碎片,触之易出血。
3、外阴增生
部分患者由于阴部反应明显,可以出现类似肿瘤样的增生。
4、外阴、阴道瘙痒
外阴、阴道可能有轻度瘙痒。
5、外阴疼痛
外阴出现溃疡者,可能有疼痛感。
症状-并发症:
1、不良妊娠结局
孕妇孕期感染可直接或间接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死亡。
2、其他
病变波及宫颈或子宫时,可能会引起宫颈以及子宫内膜的炎症。
症状-伴随症状:
阿米巴性阴道炎常继发于阿米巴性肠病,因此患者可能同时或既往有腹泻腹痛。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外阴及阴道瘙痒,或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外阴溃疡或肿瘤样增生。
3、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有腥味。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患者阴道、外阴症状明显者可首诊于妇科。
2、如果是孕妇出现相关症状,就诊于产科。
3、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可就诊于传染科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妇科检查,需要充分暴露外阴。就诊前不必过度清洁外阴、阴道,应尽量穿裙子或容易穿脱的裤子。
3、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目前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能否具体描述?
3、您在本次就诊之前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和治疗?
4、您在症状开始前是否出现过腹痛腹泻?
5、您是否有过不洁饮食?
6、您身边的家庭成员、工作同事或同学是否有人有腹泻、痢疾病史?
7、您平时会经常换洗内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阿米巴性阴道炎?
2、您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3、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痊愈?或需要治疗多久?
4、治疗期间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5、外阴的增生物有可能会癌变吗?
6、这个病会传染给家人吗?
7、治愈后还会发吗?怎么能防止复发?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外阴溃疡或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阴道分泌涂片、阴道分泌物培养、病灶部位的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外阴常可见溃疡或肿瘤样增生,溃疡可以呈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基底部有黄色坏死碎片,有触痛,质脆、易出血。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阴道分泌物涂片
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涂片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2、阴道分泌物培养
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培养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虫。
检查-病理检查:
取病变部位做病理活检,找到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腹泻或痢疾病史)、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溃疡),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阴道分泌物培养、病理检查等)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恶性肿瘤、外阴阴道结核、急性单纯性溃疡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 恶性肿瘤
阿米巴性阴道炎呈肿瘤样增生时,往往肉眼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别,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无阿米巴原虫及滋养体。
2、 外阴阴道结核
由于阿米巴性阴道炎常会出现外阴溃疡,需要与引起结核性溃疡的外阴阴道结核鉴别。结核性溃疡的特点为溃疡边缘不齐,呈鼠咬状,溃疡底部有颗粒突起的结核结节。结核患者常有结核病接触史,或生殖器以外脏器结核史和疲劳、消瘦、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病理切片无阿米巴滋养体,而是干酪样坏死及特殊细胞形成的肉芽肿。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对二者鉴别。
3、 急性单纯性溃疡
二者均有外阴溃疡的表现,急性单纯性溃疡的阴道黏膜病理检查,可见鳞状上皮增生底部为肉芽组织,无阿米巴滋养体。而阿米巴性阴道炎分泌物涂片及组织病理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将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全身治疗为主,结合局部处理。全身治疗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等。局部可用洗液进行外阴及阴道冲洗后,放置栓剂。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用药
(1)甲硝唑片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毒性小,疗效高。
(2)替硝唑为抗阿米巴药,可杀灭阿米巴原虫,可用于治疗本病。但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减少,需要注意复查血常规监测。
(3)依米丁对阿米巴滋养体的杀灭作用最强,但对包囊的作用不确定。依米丁毒性大,排泄缓慢,容易蓄积中毒,因此对心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患者以及孕妇禁用。
2、局部用药
(1)高锰酸钾溶液、乳酸外用冲洗阴道,可以清除阴道内分泌物,改善阴道内环境。
(2)甲硝唑栓剂塞入阴道进行局部治疗,常与洗液结合,在冲洗阴道后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甲硝唑、替硝唑、依米丁、乳酸、高锰酸钾溶液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阿米巴性阴道炎经积极治疗大多可治愈,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根治。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再次接触感染源可能会再发。
预后-危害性:
1、患者可有外阴溃疡、外阴瘙痒、外阴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2、 阿米巴性阴道炎病变可能波及宫颈或子宫,引起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再次接触感染源可能会再发。
日常-总述:
阿米巴性阴道炎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注意日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可有外阴瘙痒、外阴溃疡等表现,发病部位较为隐私,患者常会出现尴尬、难以启齿的心理,而且还会担心疾病传染给家人,从而出现焦虑、恐慌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注意平时不穿紧身裤,穿纯棉、透气的内裤,并注意勤换洗。
3、注意便后擦拭时,应从前到后,依次经过尿道口-阴道口-肛门,避免大便污染外阴和阴道。
4、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调理:
阿米巴性阴道炎常继发于阿米巴性肠病,其发生与不卫生的饮食十分密切。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等治疗的同时,还要适当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建议:
1、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可多吃瘦肉、牛奶。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定时定量用餐,饭前便后注意洗手。
饮食禁忌:
1、避免不洁饮食,不吃未熟的肉,不喝未经处理的水。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穿播途径等方法,阿米巴性阴道炎可以预防。
1、注意食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裤,勿用刺激性药物洗浴,避免搔抓外阴。
3、避免高危性生活,避免外阴损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