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表皮样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epidermoid cyst,EC疾病别名: 上皮囊肿、外伤...
养生
疾病名称: 表皮样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epidermoid cyst,EC
疾病别名: 上皮囊肿、外伤性表皮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表皮样瘤、胆脂瘤、珍珠瘤
疾病概述: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EC)又称上皮囊肿、漏斗部囊肿、胆脂瘤、珍珠瘤等,是一种发生于浅表组织和脏器的良性肿瘤,以头颈部、躯干、腮腺区附近较为多见。患者的临床表现因表皮囊肿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头痛、视力障碍等。本病一般预后较好,极罕见发生恶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神经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皮肤、颅脑、脊柱、睾丸
常见症状: 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吞咽障碍
主要病因: 胚胎发育异常、创伤后表皮组织植入、皮脂腺囊肿破裂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检查、MRI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表皮样囊肿患者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必要时完整切除,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因不同,表皮样囊肿可分为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和获得性表皮样囊肿两类。
2、根据发生部位不同,表皮样囊肿可分为皮肤表皮样囊肿、颅内表皮样囊肿、脊柱表皮样囊肿、睾丸表皮样囊肿、脾表皮样囊肿、肾表皮样囊肿等多种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表皮样囊肿在临床上比较罕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4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而获得性表皮样囊肿的发生与毛囊损伤、创伤后表皮组织植入及皮脂腺囊肿破裂等因素有关。
症状-总述:
表皮样囊肿好发生于头皮、面颈、躯干及臀部等处,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不等,光滑,质地坚硬,皮肤无色泽改变。由于生长缓慢,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具体与发生部位有关。
症状-典型症状:
1、颅内表皮样囊肿
一般情况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生长模式是线性的,具有“见缝就钻”的特点,症状随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化,包括头痛、听力丧失、头晕、步态障碍、三叉神经痛、视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癫痫等。
2、口腔颌面部表皮样囊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口底正中、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则多向口内发展,可能将舌推向后上方,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表皮样囊肿可能发生破裂,从而引起化学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物。
2、反复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当患者皮肤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物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转至神经外科或肿瘤科进行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之前受到过外伤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需要吃药还是做手术?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种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发现皮肤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物,或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囊肿的基本信息,比如部位、大小、硬度、是否光滑、颜色等。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取囊肿组织进行一些处理,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以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可以发现较小的囊肿,,也能够测量囊肿的大小、形态。
2、MRI检查
可进一步了解囊肿的病变情况,与蛛网膜囊肿、脂肪瘤、囊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准确评价手术切除程度和监测肿瘤复发。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皮肤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物,或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症状,结合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皮样囊肿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属于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时间比较早,大多在出生时或5岁内,好发于面中部、眼眶周围,尤以鼻部、头皮区域比较常见,病变的部位常较深并与深部组织粘连,不可推移。
治疗-治疗原则:
表皮样囊肿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有无症状等因素而确定。一般情况下,体积小、无症状的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而对于体积较大且反复感染的囊肿,需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应将皮肤与囊壁一起完整切除,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经积极治疗通常可以实现治愈,但长期预后与首次手术时肿瘤及囊壁的切除程度直接相关。如果能在首次手术时完全、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囊壁,则一般复发较晚,可延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未及时诊治,可能因囊肿破裂或体积较大影响正常组织功能,导致脑积水、吞咽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表皮样囊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局部护理,以帮助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认识缺乏,而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担心疾病的预后。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向医生咨询了解疾病的本质,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紧张、焦虑。
3、病情稳定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走、打太极拳等。
4、注意个人卫生,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减少摩擦,不主动刺激、抓挠囊肿部位。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长期随访。
饮食调理:
表皮样囊肿患者一般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但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宜选用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禽类、奶制品及蛋类等。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花菜、青椒、西红柿、橙子、芝麻、花生、松子等。
3、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比如麦麸、全麦面包、圆白菜、胡萝卜、莴苣、芹菜等。
饮食禁忌:
1、忌高胆固醇、高脂、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暴饮暴食。
3、忌烟酒
预防措施:
虽然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平时注意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外伤等,有助于降低获得性表皮样囊肿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