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喘证疾病别名: 上气疾病概述: 喘证,中医病名。喘即气喘、喘息,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
养生
疾病名称: 喘证
疾病别名: 上气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肾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主要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
相关中医疾病: 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癔病
病因-基本病因:
喘病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致喘病。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阻遏肺气,肺气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作喘。
2、饮食不当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痰浊内蕴,上阻肺气,肃降失常,发为喘促。
3、情志失调
所欲不遂,忧思气结,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肺气郁闭,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
4、劳欲久病
如肺系久病,或久咳伤肺,或久病脾气虚弱,肺失充养,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喘促。若久病迁延,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喘。若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邪上犯,干肺凌心,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此属虚中夹实之候。
就医-急诊指征:
就医-门诊指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喘证发作时当结合听诊,注意肺部有无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心电图检查,可协助鉴别喘证出现的原因是肺源性的诸如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矽肺等,或为心源性的如心衰。同时可配合血常规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痰培养、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诊断-诊断依据: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诊断-鉴别诊断:
1、喘证与哮证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一般说来,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2、喘证与气短
喘病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但喘病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为特征;气短亦即少气,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不象喘病呼吸困难之甚。但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治疗-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