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多发性肌炎疾病英文名称: polymyositis疾病别名: 多肌炎疾病概述: 多发性肌...
养生
疾病名称: 多发性肌炎
疾病英文名称: polymyositis
疾病别名: 多肌炎
疾病概述: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广泛的骨骼肌炎性病变,临床特点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对称性四肢近端和颈肌及咽肌无力,肌肉压痛,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和病理提示骨骼肌纤维坏变及淋巴细胞浸润,同时可伴有血沉增快及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等特点。发病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压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肌活检、肌电图、心电图、血生化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呼吸、循环、泌尿等多系统的损伤,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期间定期复查,以防长期使用激素而出现药物副作用。
相关中医疾病: 体脏痹症、痿症、肌痹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女中青年。
病因-总述:
多发性肌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HIV、柯萨奇病毒、寄生虫)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
约半数多发性肌炎患者与HLA-DR3相关,HLA-DR52几乎见于所有的多发性肌炎患者,因此患者的易感性可能是以HLA为基础的,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2、病毒感染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流感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史,可能是患者在感染病毒或寄生虫后,诱发了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了多发性肌炎的发生。
3、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毒作用攻击肌肉组织,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症状-总述:
本病的首发症状通常为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压痛等,表现为上楼、蹲起困难、双臂不能高举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累及颈肌、咽喉肌、呼吸肌等,患者可出现抬头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相应表现,晚期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
症状-典型症状:
1、肌肉症状
通常为四肢近端无力,常从盆带肌开始逐渐累及肩带肌肉,表现为上楼、蹲起困难、双臂不能高举、梳头困难等;颈肌无力致抬头困难;咽喉肌无力致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则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常伴有关节和肌肉的自发性疼痛或压痛。极少有眼外肌受累,一般无感觉障碍。晚期有明显的肌肉萎缩。
2、关节症状
患者可出现对称性关节炎,其中膝关节、腕关节及手关节最易受累;少数患者还可见关节破坏。
3、全身症状
患者可见乏力、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
4、心肌受累
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晕厥、心包积液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5、肺脏受累
常合并间质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肺血管炎、肺泡炎等,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6、消化道受累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吞咽困难及痉挛性腹痛等。
7、肾脏受累
可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8、其他
少数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的损伤。
症状-并发症:
心力衰竭、胸膜炎、肌萎缩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初步了解疾病的概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血生化检测、尿检测及肌电图等检查,再根据个体情况选做肌活检、心电图及肺部X线或CT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测
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1/3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及抗肌球蛋白抗体增高。24小时尿肌酸可增高。如合并横纹肌溶解者,可出现肌红蛋白尿。
2、尿检测
24小时尿肌酸增高,这是肌炎活动期的一个指标,部分患者可有肌红蛋白尿。
检查-病理检查:
肌活检:是诊断与排除其他肌病的重要手段,肌纤维间隙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
可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多相波增多,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和波幅降低等肌源性损害的表现,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2、心电图
部分患者心电图异常,可见QT延长、ST段下降。
检查-影像学检查:
肺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片状阴影。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症状(四肢近端肌无力伴压痛、无感觉障碍)及体格检查(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做出初步诊断,还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再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含量升高、肌电图型呈肌源性损害、肌活检为炎性改变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脂质沉积性肌病
部分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表现非常类似于多发性肌炎,如短期内发生四肢肌无力,进展较快,且对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此时的唯一鉴别方法是肌活检,脂质沉积性肌病可见肌纤维内有大量脂滴沉积现象。
2、包涵体肌炎
二者均有肌肉炎性损害、吞咽困难等表现。但包涵体肌炎的肌无力呈非对称性,远端肌群受累常见,患者很少出现屈腕屈指无力、足下垂、肌痛和肌肉压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肉病理检查可发现嗜酸性包涵体,且激素治疗无效。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二者皆有四肢近端和骨盆、肩胛带无力和萎缩症状,实验室检查均可见肌酶增高。但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常有家族史、无肌痛、肌活检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4、重症肌无力
慢性多发性肌炎与重症肌无力一样,可表现为四肢无力,没有肌肉疼痛及全身症状。其主要鉴别点是多发性肌炎患者没有“晨轻暮重”现象,肌电图没有重频刺激呈递减现象;肌肉活检结果有根本的区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首选激素治疗,开始宜足量。激素治疗不满意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反复不愈者,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为治疗首选药物,开始宜足量使用,待用药1~2个月症状开始改善后,再逐渐减量,疗程至少维持1~2年以上。常用药物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醋酸泼尼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长期使用此类药物者,需预防其副作用,给予低糖、低盐和高蛋白饮食,注意补充钾和维生素D,还用抗酸剂来保护胃黏膜。
2、免疫球蛋白
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适用于病情进展迅速、复发或难治者。
3、免疫抑制剂
在激素治疗不满意时加用,常用药物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用药期间注意定期检查白细胞和肝肾功能。
治疗-相关药品: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
治疗-其他治疗:
1、血浆置换
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并伴有明显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者可用血浆置换治疗,以去除血液中的淋巴因子和循环抗体,改善肌无力的症状。
2、支持治疗
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和理疗。重症者应预防关节挛缩及失用性肌萎缩。
治疗-治疗周期:
多发性肌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少数患者迁延不愈,病程甚至长达十余年。个别患者因发病较重,预后不佳,尤其合并心、肺、肾及消化道受损者预后更差,甚至会危及生命。伴发恶性肿瘤者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治疗效果。
预后-危害性:
多发性肌炎可造成呼吸、消化道、循环、泌尿等系统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轻症通过早期积极治疗可治愈,重症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部分人群通过积极治疗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经彻底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多发性肌炎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家属要注意安慰病人,使其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鼓励其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应用激素期间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注意观察体温、大便颜色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糖、生化及电解质,防止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血钾、低血钙等并发症。一旦出现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并适当进行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症状控制后适当锻炼,但不可过度劳累。
2、伴有皮肤损害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注意保暖,避免日光直射。
3、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失用综合征;家属应帮助患者定期翻身,以免出现压疮。
4、本病与免疫失调有关,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加重病情。
5、长期使用激素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用药期间患者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要戴口罩,做好口腔及外阴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本病累及膈肌及肋间肌可发生呼吸困难,心肌受累可引起心力衰竭,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及病情变化,观察有无新的症状或突发不适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保持排便通畅。
2、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流食,进食时应取坐位或半卧位,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食物呛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饮食禁忌:
1、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应用激素治疗期间,应避免进食高盐、高糖、高脂饮食。
预防措施:
患者可积极防治感染、避免寒冷或炎热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锻炼,增加抵抗力,避免感冒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