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鹅口疮疾病英文名称: thrush,oral candidiasis疾病别名: 急性假膜...
养生
疾病名称: 鹅口疮
疾病英文名称: thrush,oral candidiasis
疾病别名: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雪口病、雪口
疾病概述:
鹅口疮(thrush,oral candidiasis)又称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雪口病、雪口,为白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污染的奶头和乳具获得感染。当成人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减退时也可感染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有不易擦去的白色覆膜。多数患者经积极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口腔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
主要病因: 口腔念珠菌感染
检查项目: 病原学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本病患者应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与家人共用餐具。需要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应注意乳头的清洁。
相关中医疾病: 鹅口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带菌者以及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等均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内源性感染
鹅口疮病情严重的患者,当白色念珠菌大量增殖时,可侵袭周围组织,引起自身感染,如食道、消化道、肺部等。
2、外源性感染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进行传播。如:
(1)小孩子经常喜欢咬手、玩具、奶瓶、奶嘴等,当与其他已经患病的小儿共享玩具等时,就有可能感染该病。
(2)婴儿还会通过哺乳将疾病传染给母亲,使母亲乳房感染念珠菌而出现乳头发痒疼痛、乳晕脱屑、乳房深部刺痛等症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患儿。
病因-总述:
念珠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与体内其他微生物保持共生平衡状态,并不致病。但若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念珠菌大量增殖,可引发感染,并导致疾病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1、口腔卫生差、营养不良。
2、患有糖尿病、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面积烧伤、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基础疾病。
3、长期应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如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
5、孕妇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分娩过程中容易传染给小儿。
6、小儿的奶瓶、奶嘴,母亲的乳房不干净时,容易导致小儿患病。
症状-总述:
鹅口疮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有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严重者全部口腔均可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危及生命。
症状-典型症状:
1、皮损表现
口腔内出现散在的色白如雪的小斑点,略高起,状似凝乳。可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为白色丝绒状斑片。不易擦去,如强行剥离,可使局部黏膜潮红、粗糙,还可有溢血。严重者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
2、全身或局部不适
(1)小儿患者可有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表现。
(2)成人患者可自觉咽喉疼痛、梗阻感,吞咽疼痛或困难等。
症状-并发症:
此菌偶可侵入血液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败血症
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及瘀斑等症状。
2、脑膜炎
可表现为发热、呕吐、意识障碍、颈部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有时患者可伴有轻度发热。少数患者还可出现食管、支气管或肺部病变或者合并皮肤念珠菌病等。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要紧急就医。
就医-门诊指征:
1、口腔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白色斑点或斑片;
2、伴进行性加重的咽喉疼痛或梗阻感;
3、伴吞咽困难或疼痛;
4、小儿伴有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表现;
5、伴持续存在的发热、乏力等不适;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根据情况及时去口腔科或儿科就诊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日常注意口腔清洁,避免过热、过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口腔皮损,加重不适。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口腔异常情况是何时出现的?近期有加重吗?
2、是否还存在咽喉疼痛、吞咽疼痛等不适吗?
3、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4、近期有做过检查吗?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5、有长期用药情况吗?如患有哮喘,是否使用吸入性激素等?
6、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发生鹅口疮的原因是什么?
2、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回家后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口腔检查,然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血常规等血液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观察皮损的大小、颜色及数目,评估患者病变情况,并观察有无溃疡、充血等其他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刮取口些许腔黏膜分泌物,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是否存在念珠菌或其他病原菌,必要时还可进行药敏测试,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2、血液检查
通常医生还会建议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存在其他病变。一般鹅口疮患者血常规无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口腔中白色斑点或斑片的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患者的病史,相关的辅助检查,多不难诊断。诊断时应区分白色斑点与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
诊断-诊断依据:
1、有口腔内白色斑点、斑片等典型表现。
2、体格检查可见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重症则全部口腔被白色斑膜覆盖。
3、病原学检查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4、血常规无异常。
诊断-鉴别诊断:
需与口腔黏膜上乳凝块鉴别。婴儿喂奶后乳凝块可附着于颊黏膜,喂水后常自行脱落,或用压舌板轻轻可擦去,附着处黏膜光滑,无红肿和糜烂,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的方法因人而异,对于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素质、病情严重程度及各项检查结果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治疗-药物治疗:
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或者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抑制真菌生长。
2、对于病情较重,或者一般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还可酌情在目前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抗真菌药进行治疗。
3、婴儿可通过哺乳前在母亲乳房上涂抹抗真菌软膏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主要受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进行治疗等因素的影响。
预后-危害性:
1、如果患者病情反复、口腔疼痛明显则会影响进食,患儿有时会发生营养不良。
2、病情严重者,病损可累及呼吸道,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口腔真菌感染可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多数鹅口疮患者经积极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会获得治愈。
日常-总述:
鹅口疮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特别要注意卫生清洁。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规律刷牙、进食后漱口,戴义齿前进行清洁,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但应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擦拭。
2、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婴幼儿喂养时注意奶嘴和奶瓶的消毒。
3、母亲每次哺乳前应注意乳房卫生,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家长每次抱孩子前要洗手。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
5、当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以预防感冒。
6、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7、避免接触被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8、婴幼儿在6~7个月乳牙萌出初期,爱咬手指、玩具,要保证入口物品的相对干净。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发现患者有吞咽、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处理。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注意保证营养充足,适当补充维生素。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结者,可适当食用水果。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患者
应提倡母乳喂养,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可给予米汤、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果汁、蔬菜汤等。喂奶后给予少量温开水。
2、年长患者
可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保持机体能量供给。
饮食禁忌:
1、避免过烫、过硬食物,以防止损伤口腔黏膜。
2、忌食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避免进食过多的奶糖、巧克力等酸甜食品。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去除不良因素。
1、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维护口腔卫生,改掉小儿咬手指、衣服、玩具等不良习惯。
2、不要与他人共享玩具、共同饮水、进食。
3、对小儿的奶瓶、奶嘴进行消毒,母亲的乳房注意保持干净。
4、保持营养均衡,减少食物中糖分的摄入。
5、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6、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7、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8、孕妇应加强孕期卫生保健,及时治疗阴道霉菌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