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肺性脑病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encephalopath疾病别名: 肺-心...
养生
疾病名称: 肺性脑病
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encephalopath
疾病别名: 肺-心-脑综合征
疾病概述: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不全,导致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动脉血pH下降而出现精神萎靡、失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由于肺部疾病大都有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及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的可能,因而临床上又称之为肺-心-脑综合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精神萎靡、失眠、性格改变、烦燥不安
主要病因: 慢性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为肺部疾患所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避免此病发生。
相关中医疾病: 神昏、肺胀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死亡率:
40.6%~67.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病因-总述:
肺性脑病多由慢性肺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脑部缺氧所致。肺部感染、咯血、水和电解质等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1、慢性肺部疾病
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伴发肺气肿者为最常见,占78%~86.4%;重症肺结核者占3.9%~8.9%;胸廓畸形者占2.1%~3.9%;此外尚有纤维肺和少数肺癌病例。
2、神经系统疾病
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多脑神经损伤、脑干肿瘤、脑干脑炎、脑干损伤、颈椎损伤、进行性延髓麻痹、重症肌无力危象等均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发生肺性脑病。
症状-总述:
在发生肺性脑病前,可有精神萎靡、失眠、性格改变、计算力障碍等前驱症状,之后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抽搐、狂叫等神经兴奋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等神经抑制性表现,而部分患者可二者交替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出现心力衰竭、肝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前驱症状
精神萎靡、失眠、头痛、多汗、睡眠时间颠倒;性格改变、突然多语或沉默、易怒或易笑,嗜好改变;定向力、计算力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
2、临床类型
(1)兴奋型:多由烦躁不安开始,呕吐、腹胀、幻听幻视、言语杂乱,甚至狂叫乱动、抽搐、肌颤、瞳孔改变和视神经盘水肿,严重时可出现痫样抽搐、偏瘫及病理反射,然后进入深昏迷。
(2)抑制型:先为表情淡漠、思睡、精神萎靡等,逐渐进入嗜睡、浅昏迷、呼吸不规则,当瞳孔改变时,随之进入深昏迷。
(3)不定型:兴奋和抑制症状交替出现,最后进入深昏迷。
3、临床分级
(1)轻型: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2)中型:出现浅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搐或语无伦次、结膜充血、水肿、多汗和腹胀,对各种刺激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无上消化道出血或DIC等并发症。
(3)重型:结膜充血、水肿、多汗或有眼底视神经盘水肿,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反射征、瞳孔扩大或缩小、昏迷或出现痫样抽搐,可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或DIC。
症状-并发症:
1、心力衰竭
肺源性心脏病右侧心力衰竭,加重了脑、肾、肝等重要脏器淤血,使缺氧及CO2潴留增加,促使肺性脑病病情进一步恶化。
2、肝功能减退
右侧心力衰竭导致淤血性肝脾肿大、肝功能减退、乳酸转化为糖原和体内其他代谢最终产物的解毒能力减弱,促进和加重了肺性脑病。
3、肾功能减退
右侧心力衰竭导致肾淤血,加以长期缺氧和CO2潴留,使肾动脉痉挛,血流灌注减少,肾功能减退,出现氮质血症,易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4、上消化道出血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同时又减低了胃黏膜细胞的抗酸能力,增加胃溃疡的发生率,易引起出血。此外,胃黏膜淤血、水肿、糜烂、应激性溃疡、DIC、心源性肝硬化和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因素皆可以导致胃出血。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肺性脑病时,因缺氧、酸中毒、感染等,使毛细血管痉挛、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漏,血液浓缩,血流缓慢,微血栓形成,易并发DIC。
6、休克
因肺部感染易导致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出血、DIC易导致出血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易导致心源性休克。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精神萎靡、失眠、性格改变、烦燥不安等表现,应尽快就医。医生在询问病史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血常规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与了解病情,可能还会进行血气分析、脑脊液的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可示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也相应增加。
2、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示PaCO2增高,CO2结合力增高,标准碳酸氢盐(SB)或剩余碱(BE)的含量增加,血液pH值降低。
3、脑脊液(CSF)
检查常见压力增高,60%病例压力在200mmH2O以上,可见红细胞增多。
检查-其他检查:
脑电图(EEG):绝大多数患者EEG为全脑弥漫性慢波,且可有阵发性变化。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原有的肺部疾患,之后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或体征,再根据其相关的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部疾患,可对此病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低钠血症
多见于老年肺心病患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但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者血清钠常明显降低,补充钠盐后症状可迅速改善,且血氧分压无明显降低,发绀也不显著。
2、药物反应
肺心病患者应用激素、氯霉素、尼可刹米和阿托品药物时,由于患者敏感或剂量较大,常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但在停药后神经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血气分析无明显缺氧表现。
3、老年性精神障碍
由脑萎缩、血管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等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伴有呼吸衰竭时,应分清神经精神障碍的原因。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应积极对症治疗,使用吸氧、呼吸中枢兴奋剂、镇静剂等进行治疗,同时应防治脑水肿的发生。存在感染者,应控制呼吸道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1、呼吸中枢兴奋剂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可用洛贝林持续静滴。
2、防治脑水肿
(1)脱水剂:目前主张甘露醇快速静滴,重者可联用利尿剂或人血白蛋白。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将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稀释于液体中静滴。
(3)脑保护治疗:如亚低温疗法和钙拮抗剂的应用或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静脉滴注。
3、镇静剂
肺性脑病禁用呼吸中枢抑制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一般尽可能不用镇静剂。对烦躁严重或抽搐者,应首先找出原因(特别注意有否碱中毒与呼吸道阻塞)予以正确处理,必要时应用水合氯醛灌肠或小剂量安定肌注,但必须严密观察神志和呼吸变化,若呼吸衰竭加重或痰液阻塞不能解除,应立即气管插管、吸痰与人工机械通气。
治疗-相关药品:
洛贝林、甘露醇、地塞米松、纳洛酮
治疗-其他治疗:
吸氧:宜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浓度保持在25%~30%之间,氧流量为1~1.5L/min。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当家属放弃有创机械通气时,无创呼吸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肺性脑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肺性脑病的病死率颇高,据国内报道,其病死率为40.6%~67.2%。
预后-危害性: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需及时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有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控制改善,一般较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治愈率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一般不能治愈。
日常-总述:
用药期间应谨遵医嘱;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的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保证机体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饮食建议:
1、宜吃卵磷脂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脑磷脂含量高的食物,有助于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饮食禁忌:
1、忌吃含有酒精的食物。
2、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与产氨较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乳类等肝昏迷患者应严禁食用。
预防措施:
1、主要为预防呼吸道感染,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有痰时及时咳出,避免堵塞气管。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做好排痰工作,防止痰液窒息并禁止应用强的镇咳剂。
3、保持电解质平衡,电解质紊乱也是肺性脑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