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积疾病别名: 肝癥、肥气疾病概述: 肝积,中医病名。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肝络淤滞不通,肝...
养生
疾病名称: 肝积
疾病别名: 肝癥、肥气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肝病科
常见症状: 右胁痛,胁下肿块,腹胀纳少及肝瘀征候
主要病因: 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内郁,劳欲损伤,感染湿热虫毒
相关中医疾病: 肝硬变
病因-基本病因:
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内郁,劳欲损伤,感染湿热虫毒等,或继发于肝胆、心衰等疾病之后,均可使肝气郁滞,疏泄失职,久则血行不畅,瘀阻肝络,肝气虚衰,阴血不能濡养肝体,以致肝失柔润,从而使肝质硬化成块,积于胁下,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见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早期可正常或轻度改变,晚期絮状、浊度试验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多增高,转氨酶可增高。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降低或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若有腹水呈漏出性。甲胎蛋白(AFP)测定,或可呈短暂阳性,或定量<300μg/L(300ng/mL)。
2、X线钡餐、食管镜或胃镜检查
可见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有腹水时可见液性暗区,放射性核素检查见肝区放射性普遍稀疏,不均匀或见散在的斑点放射减低区,或肝影缩小,脾摄取量增多,脾影增长。
诊断-诊断原则:
1、一般有肝著(着)、蛊虫病、长期酌酒以及心衰血行瘀滞等原发病史。
2、发病年龄可因原发病不同而异,一般肝癥(肝炎后肝硬变),多发于20-50岁男性;胆癥(胆汁阻塞性肝硬变)以中年女性为多;青壮年发病多为肝热病后、蛊虫病患者,发病一般较缓,但肝瘟患者病情快而重。
3、纳差,腹胀不适,右胁痛,便溏,乏力,消瘦等为常见症状,可有肢体紫斑、鼻衄、齿衄,甚至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可见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月经失调或闭经。
4、肝脏早期可肿大,晚期缩小,质地均硬,有压痛,脾肿大,可于颈部、前胸等处发现蛛痣,或见肝掌,面色黧黑晦暗,部分病人可有黄疸。
诊断-诊断依据:
1、一般有肝著(着)、蛊虫病、长期酌酒以及心衰血行瘀滞等原发病史。
2、发病年龄可因原发病不同而异,一般肝癥(肝炎后肝硬变),多发于20-50岁男性;胆癥(胆汁阻塞性肝硬变)以中年女性为多;青壮年发病多为肝热病后、蛊虫病患者,发病一般较缓,但肝瘟患者病情快而重。
3、纳差,腹胀不适,右胁痛,便溏,乏力,消瘦等为常见症状,可有肢体紫斑、鼻衄、齿衄,甚至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可见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月经失调或闭经。
4、肝脏早期可肿大,晚期缩小,质地均硬,有压痛,脾肿大,可于颈部、前胸等处发现蛛痣,或见肝掌,面色黧黑晦暗,部分病人可有黄疸。
诊断-鉴别诊断:
1、各种肝癥的区别
虫癥有蛊虫病疫水接触史,大便检查有血吸虫卵或孵化有毛蚴,肝肿大以左叶为主;酒癥有长期饮食而少食的历史;血癥有心悸气喘、肢体浮肿、脉结代等症;疸癥有长期黄疸及“胆疸”特征,或于肝胆内发现结石,自觉症状较轻;肝癥有肝瘟、肝热病、肝著病史。
2、肝癌
右上腹胀痛明显,病势进行性迅速恶化,肝大质硬而不平,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或定量>400μg/L(400ng/mL),B型超声波及CT等检查见肝内占位性病变。
3、肥气
脾肿大为突出特征,肝功能检查常在正常范围。
4、肝著
常为肝积之早期病变,无明显脾脏肿大,肝脏未缩小,质地不硬,无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等征象。
5、鼓胀
常继发于肝积,以明显腹水,腹胀如鼓,腹壁青筋显露等为特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