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功能性便秘疾病英文名称: functional constipation疾病概述: 功能...
养生
疾病名称: 功能性便秘
疾病英文名称: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疾病概述: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患者具有便秘症状,但内镜等检査未发现胃肠道有结构性异常或生化学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临床上表现为排硬便或干球便、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功能性便秘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排便习惯、缺乏运动、精神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排硬便或干球便、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
主要病因: 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排便习惯、缺乏运动、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因素
检查项目: 腹部触诊、直肠指诊、便常规、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胃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肌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不要在排便时玩手机,以免增加排便时间,诱发便秘。
临床分类: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分为正常传输型、慢传输型、排便障碍型。
1、正常传输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患有这种便秘时,结肠的肌肉正常收缩和放松:不会过快,也不会过慢。排泄物以正常速度排出。尽管如此,患者的大便可能较硬,排出困难。患者还可能伴有腹痛或腹胀。
2、慢传输型
临床特点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缺乏便意。
3、排便障碍型
特点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年幼的儿童和老年人。
病因-总述:
功能性便秘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排便习惯、缺乏运动、精神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
病因-基本病因:
1、不良排便习惯
不定时排便、抑制正常便意、排便姿势不恰当、排便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排便习惯是便秘产生的重要原因。排便动作受意识控制,反复多次的抑制排便将可能导致胃肠通过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直肠感觉减退。
2、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量少、低热量饮食、低植物纤维素饮食、进食无规律、不吃早餐、液体的摄入量少等易造成便秘。
3、缺乏运动
如果一个人不运动或久坐,那么可能会出现便秘。特别是对于因身体原因而不得不长时间待在床上或者不能过多运动的人来说,这是导致其便秘的重要原因。
4、精神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的人群易患便秘,不少功能性便秘患者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5、药物因素
(1)滥用泻药,泻药可以暂时治疗便秘,但如果长时间依赖于泻药,肠道的功能可能因此发生一些变化,使得便秘情況变得更糟。
(2)因治疗其他疾病所服用的某些药物会导致便秘,这些药物包括某些抗酸剂、麻醉剂、抗抑郁药和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症状-总述:
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排硬便或干球便、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等。严重时甚至需要用手法辅助排便等。常伴肛裂、痔疮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慢通过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
2、排便艰难、费力,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也见于两种情况,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
3、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症状-并发症:
肛裂、痔疮、肛乳头炎等。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首先需要进行腹部触诊、直肠指诊、便常规、隐血试验,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检查、胃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肌电图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腹部触诊
部分患者在触诊时可在左下腹触及粪块。
2、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非常必要,可触及粪块,对鉴别病因有重要意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便常规
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2、隐血试验(OB实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病变部位出血较少导致不清楚是否粪便中有血,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否有便血现象。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分为直肠内EMG和体表EMG,前者较后者准确,受臀部肌肉收缩影响小。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检查
有利于帮助排除器质性病变。
2、胃肠传输试验
常用不透X线标志物,早餐时随标准餐吞服20个标志物,相隔一定时间后拍摄腹部平片一张,计算标志物排除率。正常情况下72h时,绝大部分标志物会排出,如大部分停留在结肠内提示结肠传输减慢,如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内提示排便障碍。
3、肛管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
可以发现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有无不协调性收缩、是否存在直肠压力上升不足、正常容量扩张是否产生便意。
4、排粪造影
从直肠注入150~200ml稀钡,在X线下动态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变化。可以排除直肠套叠、直肠黏膜脱垂、阴道直肠突出,了解肛门直肠角,了解盆底肌的运动。
诊断-诊断原则:
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相关检查(如腹部触诊、直肠指诊、便常规、隐血试验)等可以确诊。此外,还应注意与器质性疾病造成的便秘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罗马Ⅲ标准:6个月前开始出现症状,近3个月满足以下症状≥2个:
1、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2、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
3、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
6、排便<3次/周。
7、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也不符合肠易激惹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诊断-鉴别诊断:
首先与器质性疾病造成的便秘鉴别,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的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后者有腹痛或腹部不适,且腹痛与排便、大便性状或次数相关。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以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为目的。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促动力药、促分泌药等,顽固性便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保持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证每天纤维素摄入量(30g/d)、饮水量(1.5~2L),油脂类、坚果类食物有助于预防便秘。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每日应定时排便,特别建议清晨或餐后2小时排便,要着重指出的是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大多数患者最终真正长期解决便秘的重要措施。
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刺激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容积性泻剂、促动力药、促分泌药、大便软化剂等。
1、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
副作用少,可较长时间使用。容积性泻剂主要有欧车前子、甲基纤维素,渗透性泻剂常用聚乙二醇、乳果糖,这些药物不被肠道吸收,可吸附水分或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使大便容量增加,促进肠运动。
2、促动力药
高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普芦卡必利能增加肠道动力、缩短结肠传输时间。
3、促分泌药
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但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
4、刺激性泻剂
如比沙可啶、大黄、番泻叶、麻仁丸等,导泻作用较强,可短期、间歇使用。蒽醌类刺激性泻剂长期滥用,会导致药物依赖,并造成结肠黑变病。
5、粪便软化剂
开塞露、甘油栓也是临床常用的通便手段。
治疗-相关药品:
欧车前子、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乳果糖、普芦卡必利、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沙可啶、大黄、番泻叶、麻仁丸、开塞露、甘油栓
治疗-手术治疗:
经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便秘,胃肠通过时间延长、盆底功能正常、小肠运动正常可采用全/部分结肠切除术和回肠直肠吻合术,选择手术应综合慎重考虑。
治疗-其他治疗:
1、清洁灌肠或洗肠
对有粪便嵌塞或严重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可采用清洁灌肠。
2、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是通过肛门直肠功能检测使患者了解自己存在的生理异常,逐渐学习纠正,可使直肠对扩张刺激更敏感、重建直肠肛管反射,改善排便时肌群的协调运动,增加大便次数,是排便障碍型便秘的首先治疗方法。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功能性便秘的预后与患者的配合、其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心理障碍、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影响预后。排便障碍型对治疗的反应好,而慢传输型,尤其是右半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疗效差。
预后-危害性:
长期便秘不仅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肛裂、痔疮、肛乳头炎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症状。
预后-根治性:
本病较难完全根治。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陪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用药时应按时按量,谨遵医嘱;日常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出院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长期的便秘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患者应尽量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家属也应鼓励、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2、适当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或锻炼,如长跑、游泳、球类、太极拳等。
日常-复诊须知:
谨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可以多吃粗粮和杂粮,如红薯、玉米、糙米、燕麦、黄豆、绿豆、红豆、豆渣等,能够刺激肠壁加快肠蠕动,有利于排便。
2、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菌菇类和水果,如蘑菇、芹菜、空心菜、茼蒿菜、萝卜、冬瓜、南瓜、苹果等。
3、患者可以吃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或者蜂蜜,但不建议1岁以下幼儿食用蜂蜜。
4、患者尽量多喝水,防止大便干结。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戒酒,酒精会加快体液的流动速度,造成大便干结。
3、少吃一些精细加工过的食物,精加工的食物通常纤维含量很少,容易导致大便干结。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
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
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
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加强锻炼
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多饮水
建议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其他
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不要使用洗肠等强烈刺激方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