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鼓室硬化疾病英文名称: tympanosclerosis疾病别名: 鼓室硬化症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鼓室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tympanosclerosis
疾病别名: 鼓室硬化症
疾病概述:
鼓室硬化(tympanosclerosis)是指中耳在长期慢性炎症后,在愈合过程中所遗留的中耳结缔组织退行性变。过去常称为鼓室硬化症,现统称为鼓室硬化。患者常见表现为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等。手术治疗是鼓室硬化的主要治疗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中耳炎症、鼓膜置管术、免疫遗传、高钙血症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颞骨CT扫描
重要提醒: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尽可能的重建听力。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国外报告鼓室硬化的发病率为9%~38%,国内为3.7%~11.7%。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但10~30岁发病率较高。女性较男性患病者稍多。
病因-总述:
鼓室硬化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中耳长期慢性炎症或急性感染有关。此外,鼓膜置管术、免疫遗传、高钙血症等因素也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病因-基本病因:
1、中耳炎症
一般认为,鼓室硬化是中耳长期慢性炎症(包括化脓性和非化脓性炎症),或急性感染反复发作的结果。中耳慢性炎症是鼓室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鼓膜置管术
研究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术后并发鼓室硬化与以下因素有关,中耳腔与外界过度通气、中耳氧分压增加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手术创伤、置管后鼓膜内出血、术中过度吸引中耳腔液体等。
3、免疫遗传
慢性中耳炎患者只有部分发展为鼓室硬化,可能与个体差异对于炎症的不同反应有关,因而部分学者认为鼓室硬化与免疫遗传有一定关系。
4、高钙血症
一直以来,高钙血症都被认为对鼓室硬化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钙饮食可促进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的形成。
5、其他
部分学者还提出年龄、性别、胆脂瘤、幽门螺旋杆菌等与鼓室硬化的关系,但这些都有待深入研究。
症状-总述:
患者大多有慢性中耳炎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听力减退,部分患者伴有耳鸣,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手术中发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进行性听力减退
多为双侧发病,病史大多较长,可达数年、十余年或数十年不等,但也有仅半年或1年余者。
2、耳鸣
部分患者伴有耳鸣,但一般不严重。
症状-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可伴耳聋或耳膜穿孔。
就医-门诊指征:
1、明显听力下降,有加重趋势;
2、经常耳鸣;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接受过鼓膜切开置管术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您的家人患过这种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颞骨CT扫描等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耳镜检查
耳镜检查可观察鼓膜的情况。开放型耳镜检查可见鼓膜中央性穿孔,通常为干性穿孔。闭合型鼓膜无穿孔,鼓膜常呈萎缩性瘢痕愈合。
2、听力学检查
听力图多为传导性聋。鼓膜硬化症者气骨导差通常在20~40dB,当硬化症累及鼓膜及中耳腔传音结构时,气骨导差通常在40dB以上。部分患者可有骨导听力下降。
3、纯音听阈测试
听力曲线呈传导性聋,少数为混合性聋。
4、声导抗测试
鼓膜完整者可做声导抗测试,声导抗图显示B型或As型,声反射消失。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扫描:可见鼓室及听骨周围斑块状阴影,骨质一般无破坏。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既往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再结合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颞骨CT扫描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即可进行诊断。此外,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耳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临床凡遇下列情况时应考虑鼓室硬化的诊断:
1、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的患者,发生缓慢进行性传导性聋。
2、鼓膜中央性干穿孔,残余鼓膜混浊,贴补试验听力不能提高。
3、鼓膜穿孔后瘢痕愈合,气导听力损失超过30dB。
4、鼓膜上有钙化斑。
5、耳镜所见与纯音听力图不相符合。
本病多数是在手术中发现硬化灶而得到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常无慢性中耳炎病史,鼓膜检查正常,多为双侧,乳突X线检查和颞骨CT扫描鼓室和乳突一般未见异常。
2、粘连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患者也有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但多无鼓膜穿孔。颞骨CT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鼓室硬化的主要措施,目的是清除影响听力的病灶,重建听力。常用的手术方式为鼓室成形术。因各种原因而不能手术者,可佩戴助听器。
治疗-药物治疗:
合并中耳炎者,可先用双氧水清理耳内的脓液,之后可给予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
治疗-手术治疗:
1、鼓室成形术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影响听力的硬化组织,恢复或重建传音结构,以增迸听力。术中应仔细清除硬化病灶,按照病变的具体情况行鼓室成形术。鼓室硬化病灶往往无法彻底清除,术中凡不影响传音功能的硬化灶可予保留,否则可能造成鼓膜穿孔扩大,甚至成为完全性穿孔,并形成广泛的创面,导致术后瘢痕与粘连,影响术后听力。
2、镫骨手术
镫骨是听小骨的一部分,听骨链重建中的关键步骤为对镫骨的处理。在清除镫骨周围的硬化灶时要小心细致,以免造成内耳机械性损伤。
治疗-其他治疗:
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可佩戴助听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早期积极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改善,但大多无法完全恢复听力,且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出现持续性耳鸣,甚至造成耳膜穿孔、耳聋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患者通过积极治疗,症状通常可得到改善,但很难完全恢复听力。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患者的症状。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6、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月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水进入耳内。
2、术后患者发现不能自由控制面部表情时尽快就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
2、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3、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4、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火锅、咖喱等。
4、避免吃过多含钙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中耳炎。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