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黄疸疾病英文名称: jaundice疾病概述: 黄疸,中医病名。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
养生
疾病名称: 黄疸
疾病英文名称: jaundice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肝病科
发病部位: 脾胃肝胆
常见症状: 目黄、身黄、小便黄
主要病因: 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劳倦
相关中医疾病: 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病因-基本病因:
黄疸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多属湿热疫毒所致,内伤常与饮食、劳倦、病后有关。
1、外感湿热疫毒
夏秋季节,暑湿当令,或因湿热偏盛,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致发病。若湿热夹时邪疫毒伤人,则病势尤为暴急,具有传染性,表现热毒炽盛,内及营血的危重现象,称为急黄。
2、内伤饮食、劳倦
(1)过食酒热甘肥或饮食不洁
长期嗜酒无度,或过食肥甘厚腻,或饮食污染不洁,脾胃损伤,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胆汁泛溢而发为黄疸。
(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病后伤脾
长期饥饱失常,或恣食生冷,或劳倦太过,或病后脾阳受损,都可导致脾虚寒湿内生,困遏中焦,壅塞肝胆,致使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为黄疸。
3、病后续发
胁痛、癥积或其他疾病之后,瘀血阻滞,湿热残留,日久损肝伤脾,湿遏瘀阻,胆汁泛溢肌肤,也可产生黄疸。
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诊断-诊断依据: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诊断-鉴别诊断:
1、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2、阳黄与阴黄
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治疗-治疗原则:
预防措施:
1、在饮食方面,要讲究卫生,避免不洁食物,注意饮食节制,勿过嗜辛热甘肥食物,应戒酒类饮料。对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30-45天,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传染他人。注射用具及手术器械宜严格消毒,避免血液制品的污染,防止血液途径传染。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四时变化,以免正气损伤,体质虚弱,邪气乘袭。
2、关于本病的调护,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急黄患者须绝对卧床,恢复期和转为慢性久病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静养功之类。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肝气条达,有助于病情康复。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脾益肝;禁食辛辣、油腻、酒热之品,防止助湿生热,碍脾运化。密切观察脉证变化,若出现黄疽加深,或出现斑疹吐衄,神昏痉厥,应考虑热毒耗阴动血,邪犯心肝,属病情恶化之兆;如出现脉象微弱欲绝, 或散乱无根,神志恍惚,烦躁不安,为正气欲脱之征象,均须及时救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