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黄水疮疾病英文名称: yellow fluid ulcers,impetigo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黄水疮
疾病英文名称: yellow fluid ulcers,impetigo
疾病别名: 滴脓疮、天疱疮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头面、四肢
常见症状: 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主要病因: 暑湿邪毒
相关中医疾病: 脓疱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本病多因暑湿毒邪壅遏,熏蒸皮肤所致。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脓液培养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1、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为多见,有传染性。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2、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经1-2天后,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成混浊。脓疱较大者疱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由于体位关系,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疱壁破裂后显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痂,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脓液流溢之处又常引起新的脓疱发生。
3、皮损处自觉瘙痒,破后形成糜烂时疼痛,常可引起附近臖核肿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轻度不适;重者可有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为多见,有传染性。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2、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经1-2天后,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成混浊。脓疱较大者疱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由于体位关系,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疱壁破裂后显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痂,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脓液流溢之处又常引起新的脓疱发生。
3、皮损处自觉瘙痒,破后形成糜烂时疼痛,常可引起附近臖核肿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轻度不适;重者可有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诊断-鉴别诊断:
1、水痘
多在冬、春季流行;全身症状明显;皮疹以大小不等发亮的水疱为主,疱大者可见脐窝,可并见红斑、疱疹、结痂等各种不同皮损。
2、脓窝疮
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继发感染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疱陷成窝,结成厚痂。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健脾为主。
治疗-其他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为解毒、收敛、燥湿。
1、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2、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青黛散或煅蚕豆荚灰外扑,或用麻油调搽,每天2-3次;颠倒散洗剂外搽,每天4-5次。
3、局部糜烂者用青黛散油外涂。
4、痂皮多者选用5%硫黄软膏或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
预防措施:
1、病变处禁止水洗,如清洗脓痂,可用10%黄柏溶液揩洗。
2、炎夏季节每天洗澡1-2次,浴后扑痱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病变部位应避免搔抓,以免病情加重及传播。
4、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应对儿童做定期检查,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衣服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