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积病疾病概述: 积病,中医病名。是以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质地较硬之积块,并有疼痛为特征的...
养生
疾病名称: 积病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 腹内结块,或痛或胀
主要病因: 血瘀
相关中医疾病: 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等
病因-基本病因:
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侵袭及病后体虚是引起积证的主要原因,而正气不足则是积证发生的内在因素。
1、内伤七情,特别是郁怒伤肝,思虑气结,导致肝脾失调,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血行受阻,久则瘀血内停,脉络凝滞,结而成块,则成积证。
2、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肥厚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以致食滞湿浊内停,凝结成痰,痰阻气滞,血行不畅,痰浊与气血相搏结,日久结而成块,则形成积证。
3、寒湿内侵,伤于脾胃,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障碍血行,使脉络瘀滞,日久亦可形成积证。从临床所见,情志、饮食与寒湿、风寒、湿热诸邪,常交错夹杂,相互兼见,合并为患。
4、黄疽病后,或黄疸经久不退,湿浊留恋,阻滞气血;或久疟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血吸虫,日久不愈,肝脾气血不畅,血络瘀滞,均可导致气滞血瘀,而成积证。
检查-实验室检查:
癥积多为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増生型肠结核,必须结合B超、CT、MRI、X片、病理组织活检及有关血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积块日趋肿大,坚硬不平,应排除恶性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1、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诊断-诊断依据:
1、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诊断-鉴别诊断:
癥积与瘕聚
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即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治疗-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预防措施:
1、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调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是预防积聚的重要措施。
2、在血吸虫流行区域,要杀灭钉螺,整治疫水,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感受虫毒。
3、黄疽、疟疾、久泻、久痢等患者病情缓解后,要继续清理湿热余邪,疏畅气血,调肝运脾,防止邪气残留,气血瘀结成积。
4、积聚患者,更要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冷,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脾胃,凝滞气血。如见湿热、郁热、阴伤、出血者,要忌食辛辣酒热,防止进一步积热伤阴动血。
5、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流通,积聚消散。积聚兼有气血损伤者,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