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疾病英文名称: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疾...
养生
疾病名称: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疾病英文名称: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
疾病概述: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小脑、脑干、脊髓退行性变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协调功能减退和平衡失调。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病,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意向性震颤、眼震、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
主要病因: 基因突变所致,大多数是相应的基因外显子CAG拷贝数异常扩增。
检查项目: 基因检测、CT、MRI、PET检查、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有生育意愿时,应首先进行遗传咨询。
相关中医疾病: 颤证
临床分类:
SCA可分为的亚型:SCA1~SCA40。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SCA 发病与人种有关,SCA1和SCA2在意大利和英国多见,SCA3常见于日本、中国德国和葡萄牙。
病因-总述:
本病为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已发现数十种SCA致病基因,绝大多数是相应的基因外显子CAG拷贝数异常扩增,但还有部分类型未找到明确致病基因。
病因-基本病因:
1、SCA绝大多数是由相应的基因外显子CAG拷贝数异常扩增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所致。
2、每一SCA亚型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有不同的基因结构和突变部位。
3、SCA有共同的突变机制,即外显子中CAG拷贝数异常扩增,产生多聚谷氨酰胺链,获得新的毒性功能,共同的突变机制也造成SCA各亚型的临床表现雷同的原因。
4、CAG扩增次数越多发病年龄越早。
5、CAG扩增的另一特征是减数分裂的不稳定性。在亲代子代传递中,重复次数会有变化,尤其是父源传递时重复扩增次数增加的趋势明显。因此,早现现象在父源性传递中更突出。
症状-总述:
临床表现除小脑性共济失调外,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锥体束征、锥体外系体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体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遗传早现现象是SCA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同一家系的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逐代加重。
症状-典型症状:
1、30 ~40岁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
1、以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走路摇晃、步基宽、易跌倒。
2、继而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上肢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也是早期症状。
3、腱反射早期活跃,后期可减弱,深感觉障碍。
4、眼部症状包括眼球震颤、扫视变慢。
5、不同亚型可伴有痴呆、肌张力障碍、帕金森样症状、面部肌束震颤、周围神经病和肢体远端肌肉萎缩等。
6、均有遗传早现现象,即在同一SCA家系中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逐代加重,是SCA非常突出的表现。
7、通常在起病10~20年后不能行走。
症状-并发症:
可有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突眼、眼震,末梢性肌萎缩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走路摇晃、易跌倒;
2、言语不清,构音障碍;
3、眼球震颤;
4、四肢无力;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感觉有多严重?
2、您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经常饮酒吗?喝酒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8、您有吸毒史吗?
9、您最近有感染性疾病吗?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症状的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感觉有多严重?
2、您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经常饮酒吗?喝酒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8、您有吸毒史吗?
9、您最近有感染性疾病吗?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症状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了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会要求进行基因检测、CT、MRI、PET检查以及电生理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步态,检查患者的神经反射与肌力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基因检测是SCA最重要的确诊手段,也是病因诊断。通过PCR、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方法确定AXTN3基因编码序列第10外显子中(CAG)n的重复数。正常人群(CAG)重复数在12~44次,SCA3患者重复数多在52~86次。重复数介于45~51次为中间重复次数,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不全外显,但重复序列已不稳定,向下一代传递时,重复数增多可发展为病理重复次数范围。
检查-其他检查:
电生理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可见远端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呈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改变,并进行性加重。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或MRI
可示小脑和脑干萎缩,尤其是脑桥和小脑中脚萎缩,第四脑室扩大,小脑半球及蚓部沟回加深,矢状位呈树枝状。萎缩程度与病情轻重呈正比。部分患者可见内侧苍白球线样长T2异常信号。但上述改变一般不具特异性,在SCA各种类型均可出现。
2、PET检查
可见小脑、脑干、枕叶代谢减低,部分SCA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有多巴胺能摄取减低。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的症状,如成年期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步态改变、构音障碍,合并锥体束、锥体外系损害,头MR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除外获得性共济失调等其他病因。结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可临床疑诊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因检测发现AXTN3基因编码序列(CAG)n重复数大于等于52次,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营养代谢性共济失调
长期酗酒,维生素E或维生素B12缺乏均可导致共济失调。需仔细询问饮酒史、饮食习惯,必要时检测血清维生素E、维生素B12水平予以鉴别。
2、脑血管病
小脑及脑干的脑梗死或出血可造成小脑性共济失调,常急性起病,迅速达峰,而后进入后遗症期。起病形式及进展过程有助于鉴别。头磁共振、头CT等影像改变也可鉴别。
3、炎性脱髓鞘
多发性硬化累及幕下小脑和脑干时,可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常有复发-缓解病程。头磁共振可见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有助于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相鉴别。
4、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由Yo抗体及其他针对小脑的自身抗体所致亚急性共济失调,头磁共振所见小脑、脑干多无异常信号,后期可出现萎缩,与SCA临床特点类似。但一般中老年多见,患者发病年龄晚,病情进展快。通过血清、脑脊液检测特异性副肿瘤抗体,同时筛查乳腺、卵巢等性腺及肺部可能的肿瘤,有助于确立诊断。
5、小脑原发或转移肿瘤
儿童和青少年是小脑原发肿瘤的高发人群,而老年人则以转移瘤多见。小脑原发肿瘤常隐匿起病,逐渐进展。转移瘤则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磁共振、头CT等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鉴别手段。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锻炼等措施。
治疗-药物治疗:
1、联合应用丁螺环酮、金刚烷胺、加巴喷丁可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2、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
3、可试用神经营养药如ATP、辅酶A、肌苷和B族维生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螺环酮、金刚烷胺、加巴喷丁、左旋多巴、ATP、辅酶A、肌苷、B族维生素
治疗-手术治疗:
如病情需要,可行视丘毁损术。
治疗-其他治疗: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及辅助行走可能有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治疗周期: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年,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因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不能改变病程的进展,故预后不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减少患儿的出生。
预后-危害性:
疾病最终可导致不能行走。
预后-治愈性:
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日常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安慰与照顾;日常注意保暖,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帮助行走;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日常-心理护理:
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可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悲观、抑郁的情绪,家属应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在生活上相应的帮助,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生活环境安静、整洁,经常通风换气。
2、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延缓病情进展。
5、走路不稳时,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
饮食建议:
日常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使用新鲜的瓜果蔬菜。
饮食禁忌:
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预防措施:
患者在准备生育前应进行产前诊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