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睑缘炎疾病英文名称: blepharitis疾病别名: 烂眼边、眼睑缘炎疾病概述: 睑缘...
养生
疾病名称: 睑缘炎
疾病英文名称: blepharitis
疾病别名: 烂眼边、眼睑缘炎
疾病概述:
睑缘炎(blepharitis)又称烂眼边、眼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之一。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眼痒、刺痛和烧灼感。本病病情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痒、刺痛、烧灼感等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营养不良等
检查项目: 细菌培养、裂隙灯检查等
重要提醒: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患者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刺激因素,遵医嘱坚持用药。
相关中医疾病: 睑弦赤烂
临床分类:
1、国内分类
我国习惯将睑缘炎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1)鳞屑性睑缘炎:是由于睑缘的皮脂溢出所造成的慢性炎症。多半累及双眼。可出现睑缘充血红肿,睑缘皮肤表面及睫毛根部可见灰白色上皮鳞屑,睑缘表面有点状皮脂溢出,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干后结痂。去除鳞屑与痂皮后可见发红充血的睑缘,没有溃疡形成。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病程迁延不愈者,可致睑缘肥厚,后唇钝圆,泪小点肿胀,外翻,溢泪。患者睑结膜面粗糙,泪膜和睑板腺开口关系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对葡萄球菌敏感者还可发生周边部上皮角膜炎。
(2)溃疡性睑缘炎: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出现睫毛边缘的睑缘红肿,皮脂分泌更多,形成干痂将睫毛粘合成束,常合并有睫毛根部黄痂及小脓疱,除去痂皮后,可见睑缘皮肤溃疡。毛囊破坏,并发秃睫、倒睫或睫毛乱生,摩擦角膜。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者睑缘肥厚变形,以致下睑瘢痕收缩、外翻,泪点肿胀阻塞,溢泪,下睑湿疹形成。葡萄球菌感染蔓延引起内外睑腺炎及复发性睑板腺囊肿。
(3)眦部睑缘炎:多为双侧发病,主要发生于外眦部。可出现外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并有糜烂浸渍,严重者内眦部也受累。邻近结膜有充血,可伴发滤泡性结膜炎。也可发生点状角膜炎、边缘浸润及角膜溃疡。儿童容易复发。
2、国外分类
国外将睑缘炎分为前、后型,并将睑板腺功能障碍划为后部睑缘炎。前部睑缘炎通常和葡萄球菌感染或者皮脂分泌过多有关,后部睑缘炎是继发于睑板腺功能异常的慢性炎症,两种睑缘炎可以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如脂溢性皮炎常导致睑板腺功能异常,同样细菌的脂肪酶可引起睑板腺、结膜的炎症反应以及破坏泪膜稳定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病因-总述:
睑缘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但鳞屑性睑缘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局部存在的卵圆皮屑菌分解皮脂产生刺激性物质有关,或是继发于睑板腺功能异常的慢性炎症。
病因-基本病因:
1、细菌感染
如溃疡性睑缘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表皮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眦部睑缘炎多为莫-阿双杆菌感染,部分也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则容易诱发睑缘炎,如维生素B2缺乏可能会引起眦部睑缘炎。
3、其他
睑缘炎还与理化刺激、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溢泪、隐斜、不良卫生习惯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1、营养不良、贫血或有慢性全身病的儿童。
2、长期使用劣质化妆品者。
3、长期视力疲劳者。
症状-总述:
睑缘炎的主要表现为眼痒、刺痛和烧灼感,睑缘及皮肤可出现充血、肿胀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睫毛结痂。长期不愈者,可发生溢泪。
症状-典型症状:
1、患者自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溃疡性睑缘炎患者较为严重,清晨尤甚。
2、睑缘及皮肤可出现充血、潮红、肿胀。眦部睑缘炎可有浸渍糜烂。
3、睫毛结痂,容易脱落。多见于鳞屑性和溃疡性睑缘炎。
4、若鳞屑性和溃疡性睑缘炎长期不愈,则可发生溢泪。
症状-并发症:
如细菌侵犯结膜、角膜、泪囊,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眼痒、刺痛、烧灼感等症状,需要尽快就诊。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结合细菌培养、裂隙灯检查等来明确病因,了解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观察患者眼部外观,初步判断是否为睑缘炎。
检查-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可确定其类型。若发现卵圆皮屑芽孢菌,为鳞屑性;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溃疡性;若有莫阿双杆菌,则为眦部睑缘炎。
检查-其他检查:
部分患者还需进行裂隙灯检查,以便医生进一步了解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眼痒、刺痛、烧灼感等),再结合相关检查,一般不难诊断。此外,还需注意和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缘炎、带状疱疹性睑皮炎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缘炎
当感冒高热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出现,病变多在上、下睑,以下睑多见,睑皮肤出现丘疹,常成簇出现,结块形成半透明水泡。
2、带状疱疹性睑皮炎
发病前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等,继而在病变区出现剧烈疼痛;数日后眼睑、前额和头皮潮红、肿胀,出现成簇透明小泡。
治疗-治疗原则:
睑缘炎的治疗包括去除诱因和避免刺激因素,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病及并发症。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也可清洁睑缘或选用人工泪液。
治疗-一般治疗:
1、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洁睑缘。
2、睑缘炎控制后,由于角膜表面的泪膜不稳定,伴发的干眼症状更加明显,还可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支持治疗,以恢复泪膜的完整性,减轻病人的不适。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1)局部抗生素:涂抗生素眼膏(多用杆菌肽和红霉素),应在除去鳞屑、脓痂、已经松脱的睫毛以及毛囊中的脓液后进行。长期治疗可使用新霉素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最好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眦部睑缘炎患者还可使用0.25%~0.5%硫酸锌滴眼剂来抑制莫-阿双杆菌产生的酶。
(2)全身抗生素:症状较重或病程较长者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包括口服四环素、红霉素、多西环素等,通过减少细菌产生脂肪酶及降低脂肪成分的毒性来发挥作用。但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儿童牙釉质异常,因此妊娠期妇女、儿童慎用。
2、维生素
服用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对眦部睑缘炎的病情恢复可能有所帮助。
3、皮质类固醇激素
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合治疗角膜过敏性浸润或新生血管生成的患者。
治疗-相关药品:
杆菌肽、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硫酸锌滴眼剂、四环素、多西环素、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
治疗-治疗周期:
睑缘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
预后-危害性:
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细菌侵犯眼部其他结构,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
预后-自愈性:
轻症患者如果去除病因、避免刺激因素、注意卫生清洁,即可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性:
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但病情比较顽固,病程长,时轻时重。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本病病情较顽固,病程长,时轻时重,容易反复发作。通常需要患者在痊愈后坚持用药,以预防复发。
预后-后遗症:
严重者可有秃睫、倒睫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应保持眼部清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刺激因素,有利于尽快痊愈。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坚持用药,特别是抗生素。通常在痊愈后还应使用一段时间,以预防复发。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2、提倡科学用眼,避免视疲劳,矫正屈光不正。
3、保持眼部清洁,使用无刺激性的香皂和香波去除头皮、眉弓和睑缘的皮脂。溃疡性睑缘炎每天应局部热敷2~4次。
4、眼睑愈合期,应该避免佩戴隐形眼镜或化眼妆。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泪小点肿胀、阻塞情况以及慢性结膜炎的症状。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果出现眼部异物感、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等症状要及时到门诊就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辅助控制病情,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烟酒剌激。
预防措施:
睑缘炎主要通过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诱发因素来进行预防。
1、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锻炼。
2、注意眼睑的卫生,应尽量减少眼部化妆品的使用,在睡前应清洗掉眼妆。
3、注意用眼卫生,及时矫正屈光异常。
4、有慢性全身性疾患者,应同时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