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脚湿气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pedis疾病别名: 脚气疮、烂脚丫、臭田螺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脚湿气
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pedis
疾病别名: 脚气疮、烂脚丫、臭田螺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趾间皮肤水疱、脱皮、糜烂、皲裂而有特殊臭味
主要病因: 外感湿邪或接触传染
相关中医疾病: 足癣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湿邪
脚湿气多由久居湿地,水湿浸渍,外染湿毒,蕴积生虫,循经下注于足,郁结肌肤而发。
2、接触传染
因接触病者浴盆、毛巾、鞋袜等用品,致使毒邪染著;或是足汗多,长期穿不透气的鞋等而成。
症状-典型症状:
临床分为水疱、糜烂、脱屑三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足弓及趾的两侧。皮疹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疱壁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自觉瘙痒。2、糜烂型
发生于趾缝间,尤以3、4趾缝间多见。表现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如将白皮除去后,基底呈鲜红色。剧烈瘙痒,往往搓至皮烂疼痛,渗流血水方止。此型易并发感染。
3、脱屑型
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且老年患者居多。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趾化脓,局部红肿,趾间糜烂,渗流腥臭滋水,并可出现形寒发热、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
检查-实验室检查:
真菌检查
皮损鳞屑刮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真菌培养阳性,并可鉴别菌种。
诊断-诊断原则:
1、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夏重冬轻。
2、主要发生在趾缝,也可见于足底。
3、皮损表现为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
4、自觉瘙痒。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夏重冬轻。
2、主要发生在趾缝,也可见于足底。
3、皮损表现为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
4、自觉瘙痒。
诊断-鉴别诊断:
1、湿疮
一般双侧同时起病,发展较快,时好时坏,手掌可有多处皮损且互不相连,边缘也常不明显,发作与季节关系不大,真菌镜检阴性。
2、掌跖脓疱病
发生于掌跖部位,炎症基底上无菌性脓疱,对称分布,反复发作。
3、汗疱疹
对称性深在性水疱,多见于夏季,精神紧张、抑郁可诱发加重本病,常伴有手足多汗等症状,真菌镜检阴性。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其他治疗:
1、皮损以水疱较多者,用鹅掌风癣药水、土槿皮酊或百部酊。
2、皮损以糜烂、渗液为主的,可选用各种粉剂,如鹅掌风止痒粉;以渗水为重者,可用水剂湿敷,如黄丁水洗剂等。
3、皮损以皮厚及枯裂为主者,可用醒皮汤外洗。
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治疗期间避免使用肥皂、洗衣粉、洗洁剂等碱性物质。
2、夏季宜穿透气性好的凉鞋或布鞋,不穿胶鞋。
3、洗足后及时擦干,并扑一些痱子粉或枯矾粉。
4、家族或集体人员分开使用浴盆、毛巾、拖鞋等用具。
5、患者用过的浴盆、浴巾、鞋袜等,宜沸水烫过或阳光暴晒后再用。
6、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